水热法合成不同形貌的二硫化钼及其电容性能
本文选题:二硫化钼 + 水热法 ; 参考:《材料导报》2017年16期
【摘要】:以钼酸铵作为钼源,硫脲作为硫源和还原剂,通过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剂(CTAB、SDBS和PVP),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不同形貌和尺寸的二硫化钼。形貌和结构表征(XRD、Raman、SEM和TEM等)表明,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控制二硫化钼样品的形貌与晶粒尺寸。电化学电容性能测试(循环伏安曲线、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表明,二硫化钼的形貌与尺寸对其电容性能有显著影响。在电流密度为1A/g时,添加SDBS制备的片状二硫化钼初始比容量高达221.2F/g,经过50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在148F/g,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Abstract]:Using ammonium molybdate as molybdenum source, thiourea as sulfur source and reducing agent,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nd sizes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by adding different surfactants (CTABX SDBs and PVPX).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and TEM).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rphology and grain size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samples could be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surfactants in the reaction system. Electrochemical capacitance measurements (cyclic voltammetry constant current charge-discharge measurements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show that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s capacitance performance. 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is 1A/g, the initial specific capacity of molybdenum disulfide prepared by adding SDBs is as high as 221.2 F / g, and the specific capacity remains at 148 F / g after 500 cycles, which shows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 and is an excellent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upercapacitor.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太原市知达常青藤中学校;
【基金】:中北大学青年科学基金(XJJ2016010)
【分类号】:TM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QinJH;;电容 板卡做工好坏的关键[J];现代计算机(普及版);2006年11期
2 李越;郝晓刚;王忠德;张忠林;梁镇海;刘世斌;;单极脉冲电合成聚苯胺膜及其超级电容性能[J];化工学报;2010年S1期
3 金政;全帅;任晓敏;李博弘;秦川丽;;聚合条件对聚苯胺电容性能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4 韩丹丹;陈野;张密林;舒畅;张春霞;徐鹏程;;掺钇纳米NiO的制备及其超大电容性能研究[J];电化学;2006年03期
5 陈野;韩丹丹;张密林;葛鑫;;掺镧纳米NiO的制备及超大电容性能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6年06期
6 邓隆阳;黄海燕;卢兰光;杨福源;;超级电容性能试验与建模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0年01期
7 卞永明;赵芳伟;吴昊;蒋佳;;超级电容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1年04期
8 阳涛;伍道乐;陈铁柱;林佳芳;;基于轨道交通应用的超级电容性能测试研究[J];科技信息;2013年12期
9 冉奋;刘吉;刘钊;申强;王翎任;孔令斌;;采用掺杂剂分散纳米聚苯胺颗粒及其超级电容性能[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赵晶晶;郑明波;吕洪岭;李念武;黄毅;张松涛;曹洁明;;低温热处理制备石墨烯-氧化钴及其超级电容性能[J];化学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红梅;彭亮波;文萃;陈红雨;舒东;;水钠锰矿的制备及超级电容性能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红梅;孙振杰;陈红雨;舒东;;水钠锰矿的制备及超级电容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程杰;曹高萍;杨裕生;;锰氧化物干凝胶电容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雅琨;陈亮;李建玲;王新东;叶锋;杨军;;不同电解液对聚苯胺电容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刘晓霞;孙丽杰;窦玉倩;吴建;;基于无机-有机杂化的聚苯胺一维生长调控及超电容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刘宗怀;杨祖培;王增林;;剥离/组装技术制备纳米层状电极材料及其电容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杨晓青;闫方玉;吴丁财;符若文;;有序炭的氨气改性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A];第22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学良;段体兰;蒋英;李子荣;;有机胺化物作用下炭气凝胶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9 左志中;梁逵;叶江海;胡军;;石墨烯纳米片的低温热剥离制备及其超电容性能[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学良;耿学红;;掺加锑的氮化钼纳米材料制备及超电容性能[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君秋;含锆(铪)活性氧化物的电容性能及其与结构的关系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2 陈三名;镍钴基双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赝电容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3 肖旭;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结构设计与改性及其赝电容储能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徐江;碳化物衍生碳的形成机理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薛云;尖晶石型锰系氧化物的合成及超级电容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6 张燕萍;基于纳米碳及其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的超级电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刚伟;炭基超级电容器正负极不对称电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韩燕;多孔炭材料制备及电容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樊桢;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丛文博;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电容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慧;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负载二氧化钌复合电容材料的绿色制备和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翟晶;聚吡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彭大春;碳/MnO_x三维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李剑楠;碳/锰氧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体龙;石墨烯/钴酸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6 周琳;碳纳米管包覆零价铁与四氧化三钴超级电容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罗华星;新型石墨烯基氨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电容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刘菲菲;基于聚吡咯的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9 张微微;含Nb超级电容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10 张青;二维金属—草酸配位聚合物薄片的制备及其原位热分解与超电容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979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997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