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需求响应的建筑用能在线分解方法
本文选题:公共建筑 + 需求响应 ; 参考:《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03期
【摘要】:建筑负荷参与需求响应的潜力巨大,但限于目前的能耗监测技术而无法大范围应用。通过分析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的特性,提出了面向需求响应的建筑用能分解方法。基于建筑负荷工作时电流、功率、分相等特征差异,从多个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电力公共数据集中,提取了建筑负荷的三重能效特征,包括功率能效特征、暂态能效特征和稳态能效特征,并形成建筑负荷特征数据库。通过信息筛选、三重特征匹配和比较修正,对建筑负荷进行辨识,实现了建筑负荷的在线分解。在公共建筑的实际验证中,将分解结果与既有的分项计量数据比对,表明该方法对需求响应资源有较高的辨识精度,能够满足建筑级需求响应的能耗监测要求。
[Abstract]:The potential of building load to participate in demand response is great, but limited to the current 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technology, it can not be widely appl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measurement, a method of building energy use decomposition based on demand response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power and division when building load is working, the triple energy efficiency features of building load, including power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public data set of multiple public buildings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Transient energy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steady state energy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 are formed, and the building load characteristic database is formed. Through information screening, triple feature matching and comparison and correction, the building load identificatio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on-line decomposition of building load is realized. In the practical verification of public buildings, the decomposi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itemized measurement data, which shows that the method has a high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for the demand response resources, and can mee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requirements of the building grade demand response.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资助项目(14JCYBJC21100)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211JN140001)~~
【分类号】:TM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天虹;;需求响应的成本收益构成及其分配[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潘小辉;王蓓蓓;李扬;;国外需求响应技术及项目实践[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3年01期
3 阮文骏;刘莎;李扬;;美国需求响应综述[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3年02期
4 高媛;孙军平;范闻博;时伟君;;用户侧需求响应系统试验技术研究[J];电气应用;2013年17期
5 高赐威;梁甜甜;李扬;;自动需求响应的理论与实践综述[J];电网技术;2014年02期
6 Mark Triplett;;需求响应的商业案例评估[J];供用电;2014年02期
7 石坤;杨硕;史梦洁;陈雷博;;自动需求响应在中国参与主体的职责与运作模式研究[J];供用电;2014年03期
8 盛万兴;史常凯;孙军平;张波;仉天舒;;智能用电中自动需求响应的特征及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年23期
9 严春华;曹阳;高志远;田伟;;需求响应管理系统设计[J];电气应用;2013年S1期
10 李扬;王蓓蓓;宋宏坤;;需求响应及其应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石怀德;郝为民;;基于需求响应技术的电力供需双向调节机制综述[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蔡骥然;周振宇;祁兵;伍军;;需求响应通信架构和数据模型研究[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李静华;中国首个用电需求响应项目启动[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2 见习记者 黄硕;我国首个智能电网需求响应项目启动[N];滨海时报;2012年
3 记者 秦叙常 通讯员 谭永红;来凤建立纳税人需求响应机制[N];恩施日报;2011年
4 记者 门心洁;霍尼维尔签约中国首个智能电网需求响应系统[N];天津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牛文娟;计及不确定性的需求响应机理模型及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谭貌;基于电力需求响应的板坯热轧负荷分析与调度[D];湘潭大学;2015年
3 刘小聪;基于需求响应的大规模风电消纳调度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杨婕;基于实时电价的智能电网需求响应与能量调度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5 包宇庆;需求响应参与电力系统调频机理及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于娜;电力需求响应参与系统运行调控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刘继东;电力需求侧响应的效益评估与特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珂;自动需求响应通信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沈敏轩;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小区自动需求响应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赵晨晨;低碳背景下电力需求响应效益评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刘佳;居民电力需求响应行为分析实验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陈企楚;基于公共电能服务平台的需求响应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王莹莹;基于需求响应与需求调度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高雪莹;储能系统能量调度与需求响应联合优化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杨帆;基于供应函数的智能电网需求响应策略[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陈睿欣;基于博弈论的需求响应研究及其在促进风电消纳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孙成龙;考虑需求响应不确定性的系统备用优化调度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98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1998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