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沽源风电场串补输电系统次同步谐振典型事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4 00:54

  本文选题:双馈风力机 + 固定串补 ; 参考:《高电压技术》2017年01期


【摘要】:针对沽源风电场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SSR)特性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沽源风电场串补输电系统及其SSR事件,通过典型振荡现象的分析和各次振荡事件的统计,总结得到该系统SSR问题的特性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建立沽源风电场串补系统的等效模型,利用PSCAD/EMTDC对典型事件进行仿真复现,结合特征值分析,对SSR机理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接着,利用特征值灵敏度分析法确定了风力机全运行区域内影响SSR特性的主导因素,并对其影响大小进行量化分析,并且进一步区分影响稳定性和谐振频率的主导因素。发现转速的变化对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输出功率,风力机台数,串补度、转子侧内环电流比例系数。影响谐振频率的主导因素是串补度,其次为风力机台数、转速、输出功率。最后,根据现场数据和理论分析结果,为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合理化建议。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SS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yuan wind farm series compens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are analyzed. First, the series compens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of Guyuan wind farm and its SSR events are introduc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ypical oscillation phenomena and the statistics of the various Oscillation events, the specificity and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ystem SSR problem are summed up. Then, the Guyuan wind power is established. The equivalent model of the field series compensation system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ypical events by PSCAD/EMTDC, and the SSR mechanism is further explained with the eigenvalue analysis. Then, the lead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SS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hole operation area of the wind turbine are determined by the eigenvalue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influence size is quantized and analyzed. One step is to distinguish the leading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tability and the harmonic frequency.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nge of the rotational speed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followed by the output power, the number of wind turbines, the series complement, the ratio coefficient of the inner loop current on the rotor side. The leading factor affecting the resonant frequency is the series complement, followed by the number of wind turbines, the speed and the output power.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results of field data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provid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for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wind farms.
【作者单位】: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吉林省吉林市供电公司;
【分类号】:TM6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君瑞;钟彦儒;宋卫章;杨波;;双级矩阵变换器励磁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比例谐振控制[J];高电压技术;2013年05期

2 张子泳;胡志坚;李勇汇;;并网型双馈式风力发电系统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J];高电压技术;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强;王莎莎;魏克新;高成海;;采用比例谐振调节器的三相VSC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6年10期

2 朱晓荣;刘世鹏;王毅;;电网电压对称故障时双馈风电机组转子电压补偿控制策略[J];高电压技术;2016年10期

3 董晓亮;谢小荣;田旭;;双馈风机定子侧变流器的附加阻尼抑制次同步振荡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6年09期

4 刘铖;蔡国伟;杨德友;孙正龙;;双馈感应风机分数阶自抗扰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J];高电压技术;2016年09期

5 胡风革;吴旭升;王清;聂子玲;;矩阵变换器简化调制策略及换流方法研究[J];电气传动;2016年09期

6 董晓亮;侯金鸣;田旭;柳叶青;;不同位置子群风电场主导因素变化对次同步谐振特性影响程度比较[J];高电压技术;2016年07期

7 胡风革;吴旭升;聂子玲;王清;;矩阵变换器混合型换流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年09期

8 程启明;黄伟;程尹曼;徐聪;郭凯;;基于双级矩阵变换器的永磁风力发电LVRT及稳定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6年07期

9 陈锐;周丰;翁洪杰;曾祥君;王文;;基于双闭环控制的柔性接地装置消弧方法[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5年04期

10 张丹;陶彩霞;周阿毛;朱泱;;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网侧变换器的控制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5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文浪;谢敏;段斌;;双级矩阵变换器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J];电网技术;2012年05期

2 蔚兰;陈宇晨;陈国呈;吴国祥;;双馈感应风力发电系统直接功率综合控制策略[J];高电压技术;2011年07期

3 张洋;别朝红;;一种无速度传感器的双馈风力发电机滞环矢量控制策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李辉;阳春华;邓文浪;马学亮;;矩阵变换器励磁的双馈型发电机软并网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15期

5 胡家兵;贺益康;王宏胜;;不平衡电网电压下双馈感应发电机转子侧变换器的比例 谐振电流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6 吴俊宏;艾芊;韩利;;含分布式电源的孤立电网稳定性[J];高电压技术;2009年08期

7 彭凌;李永东;柴建云;苑国锋;;独立运行的双馈异步轴带发电机矢量控制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7期

8 任永峰;李含善;安中全;刘锦国;刘海涛;;内模控制的并网型双馈电机风力发电系统[J];高电压技术;2009年05期

9 乔嘉赓;鲁宗相;闵勇;刘捷;谢珍建;王海潜;;风电场并网的新型实用等效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纯江;张婧;邬伟扬;徐殿国;;基于Delta算子的谐振控制器实现高频链逆变器波形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军;500kV交流实施串补成功[J];四川电力技术;2003年03期

2 潘勇斌;杨绍远;;500kV河池固定串补运行情况分析[J];电网技术;2008年S2期

3 ;500kV三堡串补间隙自触发故障现场检查任务完成[J];江苏电机工程;2003年02期

4 沈宇;;万全500kV串补设备系统的控制功能及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06年04期

5 苏雪冬;何卫东;张彦鹏;;串补技术在500kV冯屯串补站中的应用[J];黑龙江电力;2008年06期

6 高靖;马晓静;;国产化串补技术从突破到超越[J];国家电网;2008年07期

7 杨碧芬;王晓军;;500kV串补平台安装施工方法的优化及应用[J];云南电业;2009年09期

8 祁胜利;;500kV无人值班串补站设计中相关问题[J];华东电力;2010年02期

9 范伟强;;针对一起串补设备故障的分析与讨论[J];华北电力技术;2011年04期

10 苏晓;;国内500kV串补保护运行对比分析[J];电工技术;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覃日升;刘柱揆;雷鹏;;500kV串补工程对云南电网电能质量影响测试与分析[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2 史志平;吴军基;;基于小波理论的串补线路SG故障分析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3 刘柱揆;;固定串补(FSC)设备技术分析[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4 于辉;;浅谈500kV博尚串补站串补本体保护与变电站线路保护的配合[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5 叶远波;;RCS-901/902应用于超高压串补线路的可行性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兴刚;孙鹏;游广增;;云广直流与大理和平串补共同作用对周边机组次同步振荡影响的研究[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7 叶远波;;LFP-901/902应用于超高压串补线路的可行性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笛;谭建成;;串补输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算法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邹亚麟;赵明;王国伟;翟海燕;左晓铮;;FSC及SIMATIC-TDC超高压串补保护整定计算要点及在云南电网的应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晓静 通讯员 黄迎迎;世界累计容量最大的串补工程成功投运[N];国家电网报;2008年

2 本版编辑 中电普瑞 黄迎迎;串补技术提高输电灵活性[N];国家电网报;2008年

3 赵宇;丰万顺“串补”后多运电力六十万[N];华北电力报;2003年

4 汪权 黄迎迎 陈雷;伊冯串补:提高输电容量的科技决战[N];国家电网报;2007年

5 束洪福;“串补”技术构筑起绿色输电长廊[N];科技日报;2008年

6 陈云亭 邓家灵;国内最大的固定串补工程竣工投运[N];中国电力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朱磊;“串补”蕴含巨大节能潜力[N];经济日报;2006年

8 张德武 田贵海 赵丽新;华北首座“串补站”正式投入运行[N];华北电力报;2001年

9 记者 杨烨 实习生 陈希;国产“串补”已成我电网输电新主力[N];经济参考报;2008年

10 ;荣信股份(002123) 市场空间广阔[N];中国证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旭;串补和同塔多回线路继电保护及相关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2 任艳杰;高压配电网无功串补技术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大冬;模拟串补平台火花间隙击穿过电压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熊超;基于快速开关型串补对配网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李嘉迪;中高压配网快速开关型串补保护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钟超;双馈感应风机经串补并网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王银;串补输电线路的方向保护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乔玉超;串补输电线路距离保护新算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7 范伟捷;上承500kV线路承德站加装串补工程管理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8 刘昌宇;500kV串补保护测试方法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建萍;500kV线路串补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王文渊;高串补度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16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16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4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