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优化重构与故障恢复重构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分布式电源 + 配电网 ; 参考:《浙江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急剧消耗,人类亟需寻求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和微型燃气轮机为代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应用到配电网中,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对配电网的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重点研究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优化重构和故障恢复重构问题,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将配电网中所有变电站母线合并等效为一个根节点,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等效为边,开关之间的馈线段、配电变压器、负荷等效为节点,则整个配电网可描述为无向图。针对配电网"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结构特点,采用树图描述配电网的辐射状运行结构。(2)对于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优化重构,重构前后节点的带电状态不变。本文通过"虚拟需求"保证所有带电节点均与某一变电站电源节点处在同一个连通图内,再加上闭合支路数等于节点总数减变电站电源节点数的数量关系约束,使得配电网辐射状约束得到满足。建立了以降低有功损耗为目标的配电网优化重构模型,并添加环状支路子图的链约束以提高计算效率。PGE 69节点配电系统的测试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3)对于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恢复重构,重构后的网络可能存在失电节点或孤岛,通过定义"虚拟节点"和"虚拟支路"的概念并对"虚拟需求"的性质进行修改,保证了各个孤岛内部网络的辐射状。建立了以恢复重要负荷量最大为目标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模型。在计及负荷可控性的情况下,分成考虑和不考虑分布式电源类型两种情况分别在PGE69节点配电系统进行测试,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Abstract]:Since the 21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with the rapid consumption of traditional energy, such as coal, oil and natural gas, people urgently need to seek renewable energy as a substitute. The distributed gener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wind power generation, fuel cell and micro gas turbin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ure, and more distributed power sources are applied to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access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ll aspects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optimal reconfiguration and fault recovery reconfigu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1) all substation busbar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are merged into one root node, and the piecewise switch and the contact switch are equivalent to edge. The whole distribution network can be described as an undirected graph if the feeder section between switches and the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are equivalent to the nodes. In view of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losed loop design, open loop ope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the radial operation structur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described by tree diagram. For the optimal reconfigu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the live state of nodes before and after reconfiguration is not changed. In this paper, we guarantee that all live nodes are in the same connected graph with a substation power node by "virtual demand", and that the number of closed branch is equal to the total number of nodes minus the number of substation power nodes. The radiation constraint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satisfied. An optimal reconfiguration model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active power loss is established. The test results of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the ring branch diagram to improve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GE 69 bus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and reconstruct the fault recovery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with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The reconstructed network may have lost power node or isolated island. By defining the concepts of "virtual node" and "virtual branch" and modifying the nature of "virtual demand", the radiation of the inner network of each isolated island can be ensured. A fault recovery model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aiming at the maximum recovery of important load is established. In the case of load controllability, the PGE69-bus distribution system is tes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idering and disregarding the type of distributed pow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恒;;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J];科技风;2012年21期
2 陈祥;崔弘;买文捷;;分布式电源技术相关问题的讨论[J];电气应用;2013年11期
3 武祖林;;浅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3年24期
4 赵政;;我国分布式电源产业挑战分析与应对策略[J];轻工科技;2013年11期
5 汪君;;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措施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3年23期
6 何季民;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2003年01期
7 张国光;分布式电源技术简介[J];电气时代;2004年11期
8 Dhaval Dalal;分布式电源结构发展趋势[J];电子与电脑;2004年10期
9 陈金富,卢炎生;分布式电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2期
10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郑海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杜永平;杨富民;洪志勇;张建文;贾雅君;;分布式电源模型分析及并网优化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5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刘森;李盛伟;李永丽;;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4年第3期)[C];2014年
9 王少林;唐巍;;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配网重构综合优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盛方正;周宇栋;陈之琛;;基于选择不同暂态阻抗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分析[A];第十九届输配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彭源长 苟慧智;分布式电源不可忽视[N];中国电力报;2006年
2 赵菊昌;青海公司调研用户分布式电源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苑舜 周波;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N];中国电力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郭惠;全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4年
5 记者 王旭辉 通讯员 马旭升;青海分布式电源建设健康快速[N];中国能源报;2014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规定已上报能源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国网能源研究院 黄碧斌;分布式电源健康发展须完善政策体系[N];国家电网报;2013年
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冯永晟;促进分布式电源发展是多方共同责任[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旭辉;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日趋规范化[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通讯员 林梅妹 陈德钧;福建高效服务分布式电源并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学谦;考虑配电网网损和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孟建辉;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张欣;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DANG NGOC HUY(邓玉辉);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张惠智;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故障分析及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6 徐栎;面向可靠性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陈晓龙;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司新跃;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故障建模与配电网保护[D];山东大学;2016年
9 尚th;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与优化运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曾德辉;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和微电网故障分析与保护新原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付顺;基于时序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巩翔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谐波潮流计算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5 张胜鑫;分布式电源并网中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的开发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6 赵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龙淼;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研究与方案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8 张曦;基于广域信息的DG孤岛保护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梅红兴;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张皓然;基于流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扩展规划[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34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3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