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PEG掺杂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19 22:29

  本文选题:钙钛矿 + 掺杂 ; 参考:《发光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减小回滞现象,研究了聚乙二醇(PEG)掺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阳极修饰层PEDOT∶PSS对器件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容-电压(C-V)测试分析了PEDOT∶PSS修饰层和钙钛矿层之间的界面电荷积累情况,通过电流密度-时间(J-T)瞬态光电流的测量研究了修饰层和钙钛矿层之间缺陷态情况。结果表明,PEG掺杂阳极修饰层提高了器件的短路电流(J_(sc))、开路电压(V_(oc))和填充因子(FF),光电转化效率从7.5%提高到10.0%,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了33%,经过掺杂后的器件回滞现象明显减弱。这种通过PEG掺杂PEDOT∶PSS的方法能够减少器件界面处的电荷积累和缺陷态,从而减小器件的回滞现象,提高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hysteresis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he effect of PEG-PEG- doped perovskite solar cell anode modified layer PEDOT: PSS on the device performance was studied. The interfacial charge accumulation between PEDOT: PSS modified layer and perovskite layer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capacitance-voltage C-V test. The defect state between the modified layer and perovskite layer was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transient photocurrent between the modified layer and the perovskite lay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ort circuit current, open circuit voltage and filling factor of PEG-doped anode modified layer are increased from 7.5% to 10.0%,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increased from 7.5% to 10.0,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increased by 33%, and the hysteresis of the doped device is obviously weakened. The PEDOT: PSS doped with PEG can reduce the charge accumulation and defect state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device, thus reduce the hysteresis of the device and improve the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发光与光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JBZ009)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61274063,61377028,61475014,61475017)资助项目~~
【分类号】:TM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文,夏正才,袁松柳;锰基钙钛矿多层膜中的层间相互作用[J];低温物理学报;2004年03期

2 张瑞珠;师素娟;;钙钛矿包容核废物致密化工艺参数优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刘冬梅;李小兵;秦赛;朱明;;双钙钛矿La_2NiMnO_6多晶靶材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化工时刊;2013年07期

4 张玮皓;彭晓晨;冯晓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4年08期

5 ;美国研制出环保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J];中国电力;2014年06期

6 郭丽玲;王谦;徐圣东;刘韩星;;(C_6H_5C_2H_4NH_3)_2Cu_xSn_(1-x)I_(4-x)层状类钙钛矿杂合物的制备与性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7期

7 郭丽玲;翟晓雪;孙璋;刘韩星;;层状类钙钛矿有机-无机杂合物(C_nH_(2n+1)NH_3)_2SnI_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8 亓淑艳;冯静;郭丽琴;张密林;;钙钛矿La_(0.5)Sr_(0.5)Mn_(1-x)Cr_xO_3的制备与磁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郭丽玲;李鹏;刘韩星;;层状类钙钛矿有机-无机杂合物(C_nH_(2n+1)NH_3)_2MCl_4的溶解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文摘[J];铀矿冶;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龙;孙伟海;卞祖强;黄春辉;;高效的钙钛矿平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7分会:能源纳米科学与技术[C];2014年

2 孟庆波;李冬梅;罗艳红;;界面调控与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5分会:有机光伏[C];2014年

3 宋嘉兴;姚诗余;田文晶;;平面异质结低温溶液处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5分会:有机光伏[C];2014年

4 杨月勇;肖俊彦;罗艳红;李冬梅;孟庆波;;基于碳电极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0分会:低维碳材料[C];2014年

5 肖立新;郑灵灵;马英壮;王树峰;陈志坚;曲波;龚旗煌;;高效杂化钙钛矿光伏器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C];2014年

6 顾卓韦;吴刚;陈红征;;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锌-钙钛矿平面异质结太阳电池[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5分会:有机光伏[C];2014年

7 张秋菊;李白海;陈亮;;Pt掺杂的CaTiO_3的自再生机理的计算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苗君;乔利杰;姜勇;;钙钛矿多铁性氧化物异质结的低疲劳反转、磁电双弛豫、及缺陷调控[A];2012中国功能新材料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电磁材料及器件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赵永男;孙振;;锆酸钡中空微球的掺杂及发光性能[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刘代俊;徐程浩;;微波对钙钛矿晶体的基本作用[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霞;钙钛矿材料成为高能效“帮手”[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常丽君;钙钛矿材料实现电器自充电[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皓;染料敏化/钙钛矿太阳电池中光吸收层的微纳结构调控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陈冰冰;聚合物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陈奇;钙钛矿半导体中的瞬态物理过程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武其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层材料及钙钛矿层形貌调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孔伟光;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光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王燕;H_2CaTa_2O_7层间插层修饰、剥离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徐鸣;有机聚合物及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界面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王金凤;磁性双钙钛矿陶瓷的制备、结构及物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9 李毅;介孔钙钛矿太阳电池及新型氧化物太阳电池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卫卫;聚合物电荷传输材料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2 代晓艳;TiO_2致密层与钙钛矿吸收层的制备及其光伏性能[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董庆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电荷收集层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冯明巧;热解ZIF-67在DSCs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舟;基于钙钛矿的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马中生;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界面缓冲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朱慧敏;异质结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玉金;新型钙钛矿平面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表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尹伟;基于形貌控制和界面修饰的倒装平面异质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10 张一帆;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的薄膜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41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41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7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