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一种中高速区转矩优化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算法

发布时间:2018-06-24 07:11

  本文选题:直接转矩控制 + 异步电机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提出一种在异步电机基速内转矩性能优化的直接转矩控制(direct torque control,DTC)算法。该算法在中高速段采用连续定子磁链轨迹切换技术实现了各段定子磁链轨迹平滑切换。随着电机转子速度的升高,定子磁链轨迹依次从圆形、多边形及六边形连续与平滑地切换,算法具有电机转矩脉动小,电机转矩平稳等特点;在高速区段,给出一种非零电压矢量提前注入的控制方案,实现了减小转矩向下脉动,因此有效提高了转矩平均值与转矩平稳性。该DTC算法仅需在传统DTC结构中增加调节定子磁链和调节电压矢量作用时刻算法,既保留了传统DTC算法快速动态响应,以及对电机转子参数不敏感等特征,又确保控制系统较低的计算量要求。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证明了该DTC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Abstract]:A 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torque performance in the base speed of induction motor. The algorithm uses the continuous stator flux path switching technique to realize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stator flux locus in the middle and high speed sec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rotor speed, stator flux locus is switched from circle, polygon and hexagonal to smooth and continuously. The algorith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torque ripple and stable torque. A control scheme of non-zero voltage vector injection in advance is presented, which can reduce the downward ripple of torque and improve the torque mean value and torque stability effectively. This DTC algorithm only needs to add stator flux adjustment and voltage vector to the traditional DTC structure, which not only preserves the fast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traditional DTC algorithm, but also is insensitive to the rotor parameters of the motor. It also ensures that the control system requires lower computational requirements.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DTC algorithm.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大学机械系;
【分类号】:TM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兴华;孙振兴;沈捷;;计及逆变器电压输出限制的感应电机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永衡;电力牵引传动系统直接转矩控制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聂晶;张兴华;孙振兴;;效率最优的感应电机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J];电气传动;2013年10期

2 范文进-Pham Van Tien;郑琼林;杨中平;林飞;宋文胜;Do Viet Dung;;基于连续型定子磁链轨迹的异步牵引电机低转矩脉动控制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12期

3 孙振兴;李世华;张兴华;;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和有限时间控制的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4年06期

4 李生民;吴波;余雷;;改善直接转矩低速性能的定子电压矢量预测SVPWM控制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唐红雨;刘贤兴;;基于无差拍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研究[J];微特电机;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威,车向中,郝荣泰;交直交电力机车矢量控制系统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赵明花;赵雷廷;董侃;孙大南;刘志刚;;大功率逆变器混合脉宽调制策略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J.Vitins,郭立新;牵引单元的MICAS——S2分布式牵引控制系统[J];电力牵引快报;1996年05期

4 G.Alexander,王渤洪;机车动车用分散式控制系统MITRAC[J];电力牵引快报;1998年04期

5 P.Laval,樊俊杰;Alstom公司研制的Prima家族机车[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3年03期

6 梁振鸿,温旭辉;应用过调制技术扩展永磁同步电机运行区域[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1期

7 曾令全,王志霞,刘耀年;异步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再起动方法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3年02期

8 张艳莉,费万民,吕征宇,姚文熙;三电平逆变器SHEPWM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01期

9 宋平岗;官二勇;;级联多电平逆变器全调制比的特定谐波消除(英文)[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9期

10 尚敬;刘可安;;电力牵引异步电动机无速度传感器间接定子量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坚;牵引电机无速度传感器间接定子量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仁涵;我国大都市交通圈发展模式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福连;线绕式异步电机的维修[J];微电机(伺服技术);2002年05期

2 陈志宏;双馈调速异步电机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J];上海大中型电机;2003年01期

3 马宏忠,胡虔生,张利民,韩敬东;异步电机的失电残余电压研究[J];中小型电机;2005年05期

4 章文裕;徐锦才;;异步电机并网发电技术在福建大田县的实践[J];小水电;2006年01期

5 胡小明;;异步电机的启动与调速[J];家电检修技术;2006年18期

6 毕卫红;张巧玲;赵希;;基于异步电机工作模型的设计[J];科学之友(B版);2008年06期

7 本刊通讯员;;第二期异步电机设计培训及研讨班圆满结束[J];电机技术;2008年03期

8 章文裕;异步电机并网发电的要领和体会[J];小水电;1995年03期

9 吴振华;负载有准恒速要求时异步电机的选用[J];中小型电机;1996年06期

10 任炳礼,王晓燕;表面开环形槽的复合转子异步电机的参数计算[J];大电机技术;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甲凡;;基于Matlab/SIMULINK的异步电机的建模与仿真[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邰永;刘赵淼;;小型异步电机机壳表面的通风计算[A];北京力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国进;胡常林;侯绪达;;异步电机离线参数辨识[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波;厉虹;;异步电机定位控制方法研究[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波;厉虹;;异步电机定位控制方法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徐建华;姚来强;;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A];自动化技术与冶金流程节能减排——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姚来强;徐建华;;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A];第九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谦祥;胡静涛;;基于虚拟仪器的异步电机试验系统与应用[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潘伟;许波;孙晓东;朱q,

本文编号:2060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60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