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储能电池参与二次调频控制策略
本文选题:储能电池系统 + 调频 ; 参考:《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针对储能电池参与电网二次调频,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出了一种综合区域控制误差(ACE)信号分配模式和传统的区域控制需求(ARR)信号分配模式优点的控制策略。首先,针对ACE和ARR信号分配模式,在复频域中利用灵敏度原理分析含储能电池参与二次调频的区域电网频率特性,据此提出确定储能电池动作时机及调节模式的方法;计及时域中储能电池的能量限制和传统电源的爬坡速率限制,依据动态调频容量指标,提出确定储能电池动作深度的方法;最后形成考虑动作时机与深度的储能电池控制策略,并给出相应的实现流程。结合实际电网的阶跃扰动工况进行仿真证明,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能较大程度地改善电网调频以及储能电池运行的性能,而且充分利用各调频电源的技术优势。
[Abstract]:Based on sensitivity analysis, a control strategy which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ACE signal allocation mode and traditional area control requirement (arr) signal allocation mode is proposed for energy storage cells to participate in the secondary frequency modulation of power grid. Firstly, aiming at the ACE and ARR signal allocation mode, th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power grid with the energy storage cell participating in the secondary frequency modulation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ensitivity principle in the complex 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operation timing and the regulating mode of the energy storage battery is put forward. Considering the energy limitation of energy storage battery in time domain and the limit of climbing rate of traditional power supply,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frequency modulation capacity index,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operating depth of energy storage battery is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energy storage battery considering the timing and depth of action is formed. The corresponding realization flow is giv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trategy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ower grid FM and energy storage cells to a large extent, but also make full use of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of each FM power supply.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长沙供电分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2CB215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7043)资助项目
【分类号】:TM712;TM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欣然;黄际元;陈远扬;刘卫健;;大规模储能电源参与电网调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07期
2 李建林;田立亭;来小康;;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储能技术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23期
3 麻常辉;潘志远;刘超男;李文博;;基于自适应下垂控制的风光储微网调频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23期
4 黄际元;李欣然;曹一家;刘卫健;;考虑储能参与快速调频动作时机与深度的容量配置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12期
5 鲍谚;贾利民;姜久春;张维戈;;电动汽车移动储能辅助频率控制策略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11期
6 田书欣;程浩忠;曾平良;柳璐;王侃;马洲俊;;基于调频层面的风电弃风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07期
7 胡泽春;谢旭;张放;张晶;宋永华;;含储能资源参与的自动发电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9期
8 翁国庆;张有兵;戚军;谢路耀;;多类型电动汽车电池集群参与微网储能的V2G可用容量评估[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8期
9 刘世林;文劲宇;孙海顺;程时杰;;风电并网中的储能技术研究进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23期
10 吴云亮;孙元章;徐箭;杨军;;基于多变量广义预测理论的互联电力系统负荷频率协调控制体系[J];电工技术学报;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娟;姜宇轩;汪春;;改善电厂调频性能的储能策略研究和容量配置[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08期
2 徐国栋;程浩忠;马紫峰;范松丽;方斯顿;马则良;;用于缓解电网调峰压力的储能系统规划方法综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08期
3 雷杨;马宁宁;康积涛;王德林;曹聪;;基于AHP/GA的储能装置参与电网调频控制器参数优化[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08期
4 张谦;李晨;周林;王众;李春燕;;计及电动汽车实时可控能量动态变化的负荷频率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08期
5 杨名;陈红卫;;一种基于小波包和apFFT的间谐波检测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年15期
6 吴刚;黄际元;李欣然;崔曦文;刘卫健;;面向电网仿真需求的铅酸电池储能直流侧模型[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7年13期
7 叶玉凤;张会林;张志宇;徐辉;;微电网中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的仿真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7年07期
8 李欣然;邓涛;黄际元;黎淑娟;杨俊;邓敏;;储能电池参与电网快速调频的自适应控制策略[J];高电压技术;2017年07期
9 叶婧;林涛;张磊;毕如玉;徐遐龄;;考虑动态频率约束的含高渗透率光伏电源的孤立电网机组组合[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3期
10 李欣然;黄际元;陈远扬;黎淑娟;欧阳璐璐;;基于灵敏度分析的储能电池参与二次调频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宪东;贾宏杰;靳小龙;余晓丹;穆云飞;;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混合潮流算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2 尤石;林今;胡俊杰;宗毅;Henrik W.BINDNER;;从基于服务的灵活性交易到跨行业能源系统的集成设计、规划和运行:丹麦的能源互联网理念(英文)[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3 田世明;栾文鹏;张东霞;梁才浩;孙耀杰;;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4 张涛;朱彤;高乃平;吴竺;;分布式冷热电能源系统优化设计及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5 常丰祺;郑泽东;李永东;;一种新型混合储能拓扑及其功率分流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12期
6 黄际元;李欣然;曹一家;刘卫健;;考虑储能参与快速调频动作时机与深度的容量配置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12期
7 荆平;徐桂芝;赵波;杨岑玉;王乐;金翼;肖宇;;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大容量储能技术[J];智能电网;2015年06期
8 杨舒婷;曹哲;时珊珊;王承民;衣涛;;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储能电站经济效益分析[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5年05期
9 黄仁乐;蒲天骄;刘克文;杨占勇;陈乃仕;;城市能源互联网功能体系及应用方案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9期
10 丁冬;刘宗歧;杨水丽;吴小刚;李婷婷;;基于模糊控制的电池储能系统辅助AGC调频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性能化学储能电池列入863计划主题项目[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2 周汉涛,张华民,葛善海,刘浩,衣宝廉;多孔碳电极用于多硫化钠-溴储能电池[J];电源技术;2005年03期
3 陈立泉;;锂离子储能电池的现在与未来[J];功能材料信息;2011年04期
4 姚俊;;储能电池用充放电机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3年07期
5 苏虎;栗君;吴玉光;张瑞芳;张英杰;;储能电池系统经济价值的评估[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6 王婷婷;陈苏声;张永明;;储能电池与检测认证[J];质量与标准化;2013年10期
7 陈刚;袁越;傅质馨;;储能电池平抑光伏发电波动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4年02期
8 葛善海,衣宝廉,张华民;多硫化钠-溴储能电池高效电极的研究[J];电源技术;2003年05期
9 祝铭;;储能电池技术[J];装备机械;2010年03期
10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技术获突破[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春林;;太阳能基站循环型储能电池[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0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剑;高素军;刘景开;李杰;孙晨曦;韩希;张华民;;大功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华民;;液流储能电池研究进展[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何祚庥;;希望能有安全、廉价、可靠、长寿命的储能电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A];第二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继强;;储能电池技术与应用进展[A];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2013年五届五次理事扩大会暨行业情况交流会会议文集[C];2013年
6 周汉涛;张华民;赵平;衣宝廉;;多硫化钠/溴液流储能电池电极材料及系统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7 赵平;张华民;周汉涛;高素军;陈剑;衣宝廉;;10-kW级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组研制及性能[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谷林;胡勇胜;李泓;黄学杰;陈立泉;;储锂材料的结构变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兴;江西新余扶持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发展[N];消费日报;2010年
2 欧志葵;国内储能电池上半年销量增长20%[N];中国电力报;2014年
3 周晓梦;美大型储能电池厂开建[N];中国能源报;2012年
4 主持人 本报实习生 张磊;储能电池如何支撑新能源发展[N];科技日报;2012年
5 曾庆华 刘建铭;超威耐高温储能电池成市场新宠[N];消费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秦虹;储能电池85亿元“蛋糕”待切[N];中国电力报;2014年
7 任宏胜 邵静;发挥资源优势 加强多边合作 共同打造中国储能电池生产基地[N];承德日报;2009年
8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立泉;锂离子储能电池的现在与未来[N];国家电网报;2011年
9 记者 刘湘竹;“大连电池”储能11年后“放电”[N];大连日报;2012年
10 邹淑英 记者 阎红;储能电池让电能“收放自如”[N];大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凯;电池储能系统的分层控制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黄际元;储能电池参与电网调频的优化配置及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周汉涛;多硫化钠/溴液流储能电池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雪冰;利用储能电池进行削峰填谷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郭礼治;储能电池模拟器的研究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李朋;储能电池用于改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范宝骥;我国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技术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5 童广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管理系统设计[D];广西大学;2013年
6 王建军;LT公司储能电池生产线改善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唐志伟;钒液流储能电池建模及其平抑风电波动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8 呼文韬;太阳能飞行器太阳能能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3年
9 欧阳佳佳;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80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8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