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节点阻塞电价的电动汽车双层充电优化策略
本文选题:电动汽车 + 直流最优潮流 ; 参考:《电网技术》2016年12期
【摘要】:建立了基于节点阻塞电价的电动汽车充电双层优化模型。在上层模型中,建立含电动汽车负荷的直流最优潮流模型,优化各机组出力使系统总发电成本最小,利用拉格朗日乘子和功率传输分布因子确定节点阻塞电价。在下层模型中,优化目标不仅包括充电费用,而且计及了电池损耗成本、充电等待时间成本;约束条件增加了行驶和充电的电池荷电状态等;将用户充电电价分为分时电价和浮动的阻塞电价两部分,优化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考虑其一日可多次充电的情况。上层模型向下层模型传递每时段充电电价、下层模型向上层模型反馈每时段充电负荷,通过迭代求解双层优化模型,使电网和用户经济效益最大。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
[Abstract]:A double-layer optimization model of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based on node congestion price is established. In the upper layer model, the DC optimal power flow model with electric vehicle load is established, the total generation cost of the system is minimized by optimizing the output force of each unit, and the node congestion price i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Lagrange multiplier and the power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factor. In the lower layer model, the optimization goals include not only charging cost, but also battery loss cost, charge waiting time cost,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increases the charge state of driving and charging battery, and so on. The charging price of electric vehicl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ime-sharing price and floating blocking price. When optimizing the charging load of electric vehicle, the case of multiple charges per day is considered. The upper layer model transfers the charge price to the lower layer model and the lower layer model feeds back the charge load of each period to the upper layer model. The two-layer optimization model is solved iteratively to maximiz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power network and the user. Finally, an example is given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odel.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分类号】:TM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电动汽车上路[J];国家电网;2011年03期
2 张义斌;;充换电服务网络助跑电动汽车产业[J];国家电网;2011年03期
3 李惠玲;白晓民;;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7期
4 洪蔚;;自发电型电动汽车[J];广州环境科学;1995年02期
5 周松林;朱云国;贡照天;;电动汽车用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技术仿真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7年06期
6 苏玉刚;夏永峰;陈强;杜伟炯;;电动汽车用铅蓄电池组的智能充电[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刘智婷;;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3期
8 李玲;;汽车、能源、电工三大行业携手 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将有国家标准[J];商用汽车新闻;2010年43期
9 关伟;李群英;林海源;;电动汽车对电力市场的影响分析[J];吉林电力;2010年06期
10 张逸飞;刘津;杨晓君;;“加油”,电动汽车——国内首座电动汽车充换一体电站观察[J];国家电网;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宏;汪映荣;;核电和电动汽车协同发展的生命周期评价分析[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10册)[C];2009年
2 罗卓伟;庄自超;赵子岩;曾盈盈;郑蓉蓉;韩璐;;大规模电动汽车参与调频服务收益评估方法[A];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华民;;电动汽车及充电站技术现状及前景[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曾志刚;;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技术及计量自动化[A];2013年全国智能用电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指南[C];2013年
5 李建祥;陈嵩;周志坚;江秀友;赵阳;;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科;张乐平;吴俊阳;张明明;雷金勇;;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控制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韩刚团;江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中几个关键问题探讨[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工程规划)[C];2014年
8 魏巍;张秉良;张明江;李建祥;;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布局规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永东;;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化工作进展[A];2013年全国智能用电技术经验交流会会议指南[C];2013年
10 李建祥;陈嵩;周志坚;江秀友;赵阳;;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辉邋李层;发展电动汽车 国网抢得先机[N];中国电力报;2007年
2 向莉莉;四川公司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通讯员 郭微;丽水电业今年将建2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N];中国电力报;2010年
4 赵菊昌;青海公司规划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5 记者 张飞;助推“低碳”经济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N];广安日报;2010年
6 ;布局雅安电动汽车充电网络[N];雅安日报;2010年
7 朱晓贤 记者 赵凯;共推我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N];自贡日报;2010年
8 吕斌 李军;博尔塔拉州启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9 张玲 记者 徐光胜;省内首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建成[N];哈尔滨日报;2010年
10 郝宏升 宋立新 靳明哲;河南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运营技术研究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华中电力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虹;考虑电动汽车聚合站的主动配电网动态优化调度[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徐浩;面向规模化电动汽车入网的充电站布局优化及有序充电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斌;电动汽车永磁同步驱动电机电磁热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方支剑;计及电池与电网影响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5 邵艾博(Khalid,Muhammad Shoaib);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一体化管理对多模微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强浩;计及无线充电的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刘哲;电力系统概率风险评估研究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14年
8 郑丹;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交互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建;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于强强;基于行为的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与服务容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计及规模化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的配电网效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2 冯博炜;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电动汽车充电调度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3 肖海峰;基于改进BCC算法的电力系统鲁棒动态经济调度策略[D];燕山大学;2015年
4 贾磊;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无线充电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明玲玲;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与光伏发电协同调度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时勇;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对临沂电网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7 董晓天;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动汽车与新能源协同交易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曹玉强;大规模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陈娅;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的可靠性及效益评估[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周林;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系统频率调整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83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8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