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同步参考坐标系阻抗模型及其稳定性判别方法
本文选题: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 + 次同步振荡 ; 参考:《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4期
【摘要】:近年来,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中出现了新型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为应对该问题,迫切需要开展适用于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建模和稳定性判别方法研究。首先以一个简单的直驱风机 交流并网系统为例,分别推导了直驱风机和交流电网基于同步参考坐标系(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SRF)的阻抗模型,进而构建了系统整体的SRF阻抗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提出一种新的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并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其有效性;最后,采用时域仿真和特征值分析验证了模型和判稳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所提方法具有针对实际复杂新能源并网系统开展阻抗网络建模和稳定性量化分析的潜力。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 new type of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has appeared in the grid-connected system of new energy generation.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t is urgent to study the modeling and stability discrimination method for the grid-connected system of new energy generation. Taking a simple direct drive fan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impedance models of direct drive fan and AC power network based on synchronous reference coordinate system (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 are derived, and then the whole system is constructed. A new quantitative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model is proposed, and its validity is proved by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Finally, the validity and accuracy of the model and the stabi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are verified by time domain simulation and eigenvalue analysis.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the potential to develop impedance network modeling and quantitative stability analysis for complex new energy grid-connected systems.
【作者单位】: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900104)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SGXJ0000KXJS1500670)~~
【分类号】:TM712;TM7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小荣;刘华坤;贺静波;张传宇;乔元;;直驱风机风电场与交流电网相互作用引发次同步振荡的机理与特性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09期
2 周孝信;鲁宗相;刘应梅;陈树勇;;中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和关键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9期
3 刘方诚;刘进军;张昊东;薛丹红;刘增;;基于G-范数和sum-范数的三相交流级联系统稳定性判据[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本锋;姚磊;李忍;赵书强;杨琳;;大规模光伏电站并网的振荡模式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08期
2 戴先中;张凯锋;;含控制器在内电力系统元件的完整结构化模型及其简化(Ⅰ):建模方法与同步发电机建模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4期
3 王国宁;杜雄;邹小明;杨友耕;籍勇亮;;用于三相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分析的自导纳和伴随导纳建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4期
4 赵书强;李忍;高本锋;姚磊;张瑞雪;;适用于多源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的图形化建模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4期
5 李建林;徐少华;靳文涛;;我国电网侧典型兆瓦级大型储能电站概况综述[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7年13期
6 张学毅;谷聚辉;周美琴;;一种支持QoS的电力通信组网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17年07期
7 赵争鸣;冯高辉;袁立强;张春朋;;电能路由器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13期
8 谢小荣;刘华坤;贺静波;刘威;;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小信号阻抗/导纳网络建模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2期
9 王雪薇;谢欢;刘青;杨哲;;SVG对风电次同步振荡影响的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17年06期
10 张新;张漫;王维洲;杨建华;井天军;;基于改进杂交粒子群算法的农村微能网多能流优化调度[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亮;谢小荣;姜齐荣;刘辉;董晓亮;李雨;;大规模双馈风电场次同步谐振的分析与抑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22期
2 董晓亮;谢小荣;刘辉;李雨;韩英铎;;双馈风力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全运行区域的次同步特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4年09期
3 栗然;卢云;刘会兰;韩彪;;双馈风电场经串补并网引起次同步振荡机理分析[J];电网技术;2013年11期
4 周孝信;陈树勇;鲁宗相;;电网和电网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试论三代电网[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2期
5 黄建;;基于LEAP的中国电力需求情景及其不确定性分析[J];资源科学;2012年11期
6 刘增;刘进军;;带变流器负载的三相交流电源系统稳定性判据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7 毕天姝;孔永乐;肖仕武;张鹏;张涛;刘全;;大规模风电外送中的次同步振荡问题[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8 刘欣博;周元钧;;具有双级LC滤波器的恒功率负载系统在大扰动下的稳定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年27期
9 宋永华;阳岳希;胡泽春;;电动汽车电池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11年04期
10 刘有为;肖燕;许渊;;智能高压设备技术策略分析[J];电网技术;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珊珊;白纪军;刘隽;张宇;朴红艳;改传跃;;储能并网系统一体化量测装置设计与开发[J];华东电力;2013年03期
2 邵敏;孙琪;王颖梅;;太阳能光伏发电有逆并网系统项目应用[J];电子产品世界;2011年05期
3 朱文艳;易成星;杨伟;;光伏发电单相并网系统研究[J];电力学报;2013年04期
4 王斯然;姚文熙;周霞;吕征宇;;锂电池馈电并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网技术;2009年16期
5 陈中;胡吕龙;丁楠;;基于改进熵的风光储互补并网系统优化运行[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21期
6 薛媛;陈哲照;王涛;翟莎;王喜刚;;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年13期
7 杨金焕,谈蓓月,葛亮,陈中华,蒋秀丽,高兰香;光伏发电与建筑相结合技术[J];可再生能源;2005年02期
8 罗庆;晁勤;袁铁江;罗建春;;不同风力机风速突变对其并网系统影响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12年03期
9 顾为东;;风力发电非并网系统的模型试验[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魏爱娟;李茜;汤伟;;基于嵌入式光伏逆变并网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程启明;陈根;李明;王鹤霖;;电动汽车光伏充电站中光伏电源并网系统设计[A];智能化电站技术发展研讨暨电站自动化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宋建军;闫佳会;杨建;;分散式发电监控及并网系统解决方案[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3 吴疆;高峰;高厚磊;;具有电能质量调节功能的新型光伏储能混合并网系统[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顾逸玲;上海郊区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N];东方城乡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璇;并网系统中非期望低次谐波电流分析及抑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赵杰;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邦;直驱风电系统建模及电压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李海霞;基于微分平滑策略的分布式光储并网系统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6年
3 谢三军;100kW三相光伏逆变并网系统研制[D];湖南大学;2013年
4 耿标;光伏直流准并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蒋晨;基于直流母线的串联型光伏效率优化器并网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郭亚男;太阳能发电并网系统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7 辜超;基于Z源的光伏串联微型变换器并网系统的研制[D];西华大学;2015年
8 牛博彦;风电场直流并网系统的潮流及短路电流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李敏;基于ANN谐波检测的光伏柔性并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卢婷;太阳能发电并网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2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09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