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锂离子电池健康特征量与老化模式的关联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6 12:04

  本文选题:锂离子电池 + 老化模式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储能电站中,其健康状态与使用寿命是目前电池应用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健康管理上还存在着不能对锂离子电池老化状态进行很好的评估的问题,这也就制约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本文针对锂离子电池老化模型展开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寻求锂离子电池电池健康特征量与老化模式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定量化地描述这种关系,形成电池老化规律结论。本文以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实验所记录的数据为出发点,处理并分析这些数据,提取出与电池老化密切相关的健康特征量:容量损失率、内阻、恒流恒压容量比和中值电压。本文引入了统计学中的析因分析的方法,用以分析对电池健康特征量有显著影响的因子,并排除没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为了寻求健康特征量与老化模式的关系,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以温度、放电倍率和循环次数为控制变量,求得了锂离子电池容量损失率、内阻、恒流恒压容量比和中值电压这四个特征量与老化模式的关联关系模型,并给出了回归的拟合优度和误差分析。另外,以电池容量损失率为“桥梁”,得到了内阻、恒流恒压容量比与容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模型,进一步得到锂离子电池的老化规律。
[Abstract]:Lithium-ion batteries are widely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s and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s. The health and service lif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are the most concerned issues in battery application field. At present,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lithium-ion battery still exists the problem that the aging state of lithium-ion battery can not be evaluated well, which restricts the cycle life of lithium-ion battery. In this paper, the aging model of lithium ion battery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data driven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lth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of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the aging mode is found, and the relationship is described quantitatively. The conclusion of aging rule of battery is formed. Based on the data recorded in the cycle life experiment of lithium ion battery, this paper deals with and analyzes these data, and extracts the health characteristic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ging of the battery: capacity loss rate, internal resistance, constant current constant voltage capacity ratio and median volta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method of factorial analysis in statistic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battery health characteristics and exclude the factors that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heal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ttery.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lth characteristic quantity and the aging mode, the capacity loss rate and internal resistanc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emperature, discharge rate and cycle times as control variables. The correlation model between the four characteristic variables of constant current and constant voltage ratio and median voltage and aging mode is given. The regression goodness of fit and error analysis are given. In addition, with the loss rate of battery capacity as the "brid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resistance, constant voltage ratio and capacity loss rate is obtained, and the aging rul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is further obtained.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绍斌,胡浩权;锂离子电池[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2 赵健,杨维芝,赵佳明;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开发[J];电池工业;2000年01期

3 ;如何正确使用锂离子电池[J];电子科技;2000年09期

4 ;我国第一条现代化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在潍坊建成投产[J];电池工业;2001年01期

5 陈洪超;李相东;;锂离子电池原理、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军事通信技术;2001年01期

6 ;新型锂离子电池[J];炭素技术;2002年03期

7 朱晓军;;全球最薄锂离子电池[J];家庭电子;2002年03期

8 启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J];金属功能材料;2003年01期

9 杨捷;锂离子电池的特点与使用[J];现代电视技术;2003年05期

10 周园 ,韩金铎;锂离子电池:机遇与挑战共存——参加“锂离子电池与电动车”研讨会有感[J];盐湖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名飞;郭永兴;李新海;吴显明;;锂离子电池气胀问题探析[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宏伟;邓爽;肖海清;王超;杨宗辉;施亚申;;锂离子电池误使用的安全检测与分析[A];2011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勇;盘毅;谢凯;芦伟;;锂离子电池的存储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张俊乾;;锂离子电池中的扩散应力和破坏[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康慨;戴受惠;万玉华;王树安;;我国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6 张千玉;马晓华;;二甲苯用作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千玉;马晓华;;新型锂离子电池过充保护添加剂的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静;于申军;陈志奎;何显能;周永超;李贺;;水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崔少华;杨晓民;;圆型锂离子电池渗液不良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李琳琳;王斌;吴宇平;T.van Ree;;甲基苯基二-(甲氧二乙基)硅烷用作锂离子电池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壮;新国标9月实施锂电池门槛加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2 刘碧玛;动力锂离子电池要抓住发展机遇[N];科技日报;2007年

3 记者 陈颖;深圳锂电产量已占全国六成[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实习记者 徐恒邋记者 诸玲珍;锂离子电池安全受关注 新材料研究是热点[N];中国电子报;2008年

5 徐恒 诸玲珍;锂离子电池安全备受关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6 李燕京;锂离子电池国标年内将出台[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冯健;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制约应用[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新材料在线首席研究员 李国强;锂离子电池产业:中日韩三分天下[N];中国电子报;2004年

9 金信;全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在津建成[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10 黄新培;业内专家对生产企业提出三点建议[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金龙;锂离子电池高性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刘玉荣;锰基混合型金属氧化物孪生微纳结构的制备、形成机理与储锂性能[D];山东大学;2015年

3 易金;锂离子电池钒基负极材料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千玉;绿色能源材料钛酸锂的改性及其回收再利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袁庆丰;锂离子电池硅基复合负极材料和电池安全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明海;高容量或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合成与相应全电池的组装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杨智博;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硅/锗电极的设计与制备[D];兰州大学;2015年

8 董汉成;卫星电源电池健康状态诊断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张涛;废弃锂离子电池破碎及富钴产物浮选的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张立强;锂离子电池多物理模型参数辨识及健康特征提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涛;失效锂离子电池破碎特性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2 马宇宏;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会军;过渡金属氧化物和过渡金属硫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任婉;锂离子电池镍—锰二元正极材料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娟;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4Ti_5O_(12)的制备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6 玄哲文;微纳结构MnO_2及CuO的制备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能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7 邢程程;原位生长FeS纳米结构薄膜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8 白钢印;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镍猛酸锂的合成与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宋赢;锂离子电池二氧化钛负极材料掺杂改性及电化学行为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安平;聚酰亚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2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102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