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镉锡硫薄膜在太阳能电池应用的相关物理问题和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铜镉锡硫 + 黄锡矿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由于愈演愈烈的全球能源危机以及污染等问题,开发环境友好、廉价且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变得越来越重要。Cu2Zn Sn(S,Se)4(CZTS)薄膜因其优质的性能,如较大的吸收系数(104 cm-1)、合适的带隙(1.0~1.5 e V)以及载流子浓度(1015~1017 cm-3),被认为是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中理想的吸收层材料。目前,该类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12.6%(2014年)。但是,因为CZTS基半导体薄膜中存在着一些固有瓶颈,使得该类太阳能电池在最近几年中发展十分缓慢。这主要是因为Cu~(2+)与Zn~(2+)离子半径非常相近,所以CZTS结构中会产生Cu/Zn之间的局部错位以及Kesterite/Stannite混合相的出现,与此同时,这种问题还会导致CuZn、ZnCu等深能级杂质缺陷且难以消除。目前,人们通常采用元素替换或合金化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Cu2Cd Sn S4(CCTS)及Cu2Zn1-xCdxSn S4(CZCTS)合金的发展最引人注目。这是因为Cd~(2+)离子半径比Cu~(2+)和Zn~(2+)大很多,这样就会有效的抑制由于Cu/Zn替位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与CZTS类似,CCTS半导体薄膜的光学带隙为1.4 e V,而CZCTS合金薄膜的光学带隙由于Cd含量的不同在1.1~1.5 e V之间变化。两种薄膜的吸收系数都大于104 cm-1,是理想的吸收层材料。目前,CCTS和CZCTS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3.1%和9.24%。较低的CCTS电池效率可能与吸收层和Cd S缓冲层之间的结构不匹配有关,这是因为CCTS为Stannite黄锡矿结构不同于CZTS(Kesterite锌黄锡矿)。所以,寻找光学带隙较大且能与CCTS吸收层匹配的缓冲层是该类太阳能电池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此外,目前对CCTS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制备方法的改进方面,而对其内部的本征缺陷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性质及机理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另一方面,CZCTS合金太阳能电池通过调控Cd/Zn比例可以由Stannite结构转变为Kesterite结构。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如CCTS中出现的电池结构不匹配的问题,可以很好的与Cd S缓冲层形成p-n结。且相对于CZTS,CZCTS与Cd S之间的晶格失配度随Cd含量的不同能够进行有效的调控,有利于减少CZCTS/Cd S界面处的缺陷。所以,CZCTS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对于纯CCTS较高。但是,目前对于CZCTS吸收层的制备方法仍然沿用与CZTS相似的分子基溶液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着如双层膜结构,较差背电极接触等问题。尝试新型制备方法或对原有溶液法进行改进,是CZCTS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方向之一。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1)首先采用单一靶材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CCTS薄膜,并对薄膜进行了结构、形貌以及光、电学性能的表征。通过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对CCTS不同化学计量比下的本征缺陷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缺陷的产生机理及其对薄膜性质的影响及物理机制。(2)其次,采用与CCTS晶格失配度更小的Zn S作为缓冲层薄膜,制备p-CCTS/n-Zn S异质结,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CCTS/Zn S界面的能带排列方式,并将该异质结制备成器件成功应用于紫外探测领域。(3)最后,采用在金属盐/硫脲溶液方法制备出Cu2Zn0.95Cd0.05Sn(S,Se)4(CZCTSSe)合金薄膜,并采用CZTS的电池结构制备出转换效率为5%的太阳能电池。在此基础上,将油胺加入金属盐/硫脲溶液中作为C源,在吸收层与Mo电极之间加入适度厚度的C掺杂CZCTS薄膜,使转换效率提高到7%。以下为具体的研究结果:(1)研究发现:贫Cd型CCTS的载流子浓度比准化学计量比的CCTS薄膜大2个数量级,但是其带隙则相对较小。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对于贫Cd型CCTS,本征缺陷主要由铜空位(VCu)与复合缺陷对2CuCd+SnCd所组成。而对于准化学计量比的CCTS,本征缺陷则主要由VCu和CuCd组成。在这些本征缺陷中,VCu是这两种薄膜p型导电的主要原因,而2CuCd+SnCd缺陷对的存在则是贫Cd型CCTS较高载流子浓度和较低带隙的原因。(2)I-V测量显示该p-CCTS/n-Zn S异质结具有很好的整流特性。通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量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说明p-CCTS/n-Zn S异质结属于I型(cliff型)能带排列。较高的导带阶(CBO)阻止了p-CCTS一侧产生的光生电子向n-Zn S方向的漂移。所以,Zn S缓冲层尽管与CCTS晶格适配度很小,但由于该异质结能带排列方式不适合对光生载流子的收集及输运,所以不能应用在CCTS太阳能电池中。但是对p-CCTS/n-Zn S器件光电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在波长330 nm出现了光电流的峰值并且在380 nm出现了很陡的电流下降,说明这种p-n异质结器件是一种典型的可见光盲区型紫外探测器,可以应用在紫外探测领域。(3)通过对CZCTSSe吸收层的硒化速度进行研究,发现缓慢硒化热处理过程更有利于提高CZCTSSe吸收层的结晶质量,减少表面孔洞,将太阳能电池效率由3%提高到5%。另一方面,在缓慢硒化的前提下,在吸收层与Mo电极界面处加入适当厚度的碳(C)掺杂CZCTS前驱体薄膜能够明显改变CZCTSSe吸收层的晶体生长机制,减少在背电极界面处的孔洞并降低电池的串联电阻。最终将CZCTSSe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到7%。除了高转换效率,这种电池还具有优异的可重复性,及在空气中的稳定性。
[Abstract]:Cu2Zn Sn ( S , Se ) 4 ( CZTS ) films have been developed very slowly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properties such as large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 104 cm - 1 ) , suitable band gap ( 1.0 ~ 1.5 eV ) and carrier concentration ( 1015 ~ 1017 cm - 3 ) . In this paper , we have studied the energy band arrangement of CCTS / Zn S interface by using single target RF magnetron sputtering . ( 2 ) I - V measurement shows that the p - CCTS / n - Zn S heterojunction has a good rectifying characteristic . It is proved that the p - CCTS / n - Zn S heterojunction belongs to an I - type energy band by measuring the X - 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薄膜光学 光学薄膜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1期
2 ;薄膜光学 光学薄膜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4期
3 ;薄膜光学 其他[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5期
4 陈淑芬;李雪;;《薄膜光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3年25期
5 江月松,李翠玲,卢维强;一种简易的薄膜光学特性测量装置[J];光学技术;2002年01期
6 ;薄膜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4年02期
7 ;薄膜光学 光学薄膜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5期
8 ;薄膜光学 其他[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4期
9 ;薄膜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2期
10 ;薄膜光学 制膜技术与装置[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孜;肖琦;姚德武;;薄膜光学监控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A];2004年光学仪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为权;;双轴晶体薄膜光学隧道效应[A];'99十一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何文彦;程鑫彬;马彬;丁涛;叶晓雯;张锦龙;张艳云;焦宏飞;;界面连续性对薄膜节瘤损伤特性的影响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胡小锋;薛亦渝;郭爱云;;离子辅助蒸发TixOy制备氧化钛薄膜及特性[A];2005'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王贺权;沈辉;巴德纯;汪保卫;闻立时;;温度对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TiO2薄膜的光学性质的影响[A];2005'全国真空冶金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陈凯;崔明启;郑雷;赵屹东;;遗传算法在软X射线薄膜反射率多参数拟合中的应用[A];第13届全国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尚林;赵君芙;张华;梁建;许并社;;不同掺杂元素对GaN薄膜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彭晓峰;宋力昕;乐军;胡行方;;硅碳氮薄膜的纳米硬度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张海芳;杜丕一;翁文剑;韩高荣;;Fe~(3+)离子敏感Ge-Sb-Se-Fe(Ni)系薄膜的掺杂性能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魏启珂;肖波;叶龙强;江波;;Sol-Gel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功能性薄膜[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刘其丕 李晓飞;天津薄膜光学重点实验室成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蕾;Si基纳米薄膜光伏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与光电特性[D];河北大学;2014年
2 李万俊;N-X共掺ZnO薄膜p型导电的形成机制与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曾勇;ZnO薄膜光电性能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贺利军;电子束蒸发倾斜沉积氧化铝薄膜结构与性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孙喜桂;硒化铅薄膜的磁控溅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6 张玉杰;Sn掺杂In_2O_3和In_2O_3薄膜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王朝勇;减反射和自清洁功能薄膜的制备与表征[D];郑州大学;2016年
8 王艺程;GHz波段软磁薄膜的性能调控及器件集成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顾志清;氮化铪和氮化铪钽薄膜的结构辨认与光电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彭释;大气压DBD等离子体沉积SiO_xC_yH_z结构薄膜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伟超;α-NbZnSnO薄膜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在薄膜场效应晶体管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王新巧;LPCVD技术沉积的ZnO薄膜及其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熊玉宝;超亲水TiO_2透明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柳林杰;Al、N掺杂ZnO薄膜的制备及其ZnO第一性原理计算[D];燕山大学;2015年
5 崔丽;低温溶剂热法制备ZnO薄膜及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魏颖娜;基于非水解sol-gel法的还原氮化技术制备TiN薄膜[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7 张帆;温度相关的二氧化钛及锆钛酸铅薄膜的椭圆偏振光谱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8 张清清;能量过滤磁控溅射技术ITO薄膜的制备及性能优化[D];郑州大学;2015年
9 冀亚欣;In_2S_3薄膜的磁控溅射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刘倩;Cu-Zn-Sn硫族化物薄膜吸收层的共溅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12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11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