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串行和并行ADMM算法的电—气能量流分布式协同优化

发布时间:2018-07-28 09:50
【摘要】:在综合能源网框架下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的耦合和交互愈加频繁,有必要考虑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开展电—气能量流的协同优化。针对电力流与天然气流的多主体分布自治决策特点,在构建分解协同交互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实现电力流与天然气流的分布式协同优化。分别给出了基于Gauss-Seidel串行迭代和Proximal Jacobian并行迭代的两种ADMM计算模式,并从通信模式、求解效率和适用范围等角度探讨了两种模式的应用差异。在RTS79-GAS14及IEEE 118-GAS90两个电—气互联能源系统上开展的算例测试结果验证了所述算法的有效性。
[Abstract]:Under the framework of integrated energy network, the coupling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power system and natural gas system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to optimize the electric-gas energy flow.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agent distributed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 of power flow and natural gas flow,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ecomposition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 alternative direction multiplier method (ADMM) i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distributed cooperative optimization of power flow and natural gas flow. Two kinds of ADMM computing modes based on Gauss-Seidel serial iteration and Proximal Jacobian parallel iteration are presented, and the applic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ode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mode, solution efficiency and application rang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verified by a numerical example on two electric-gas interconnected energy systems, RTS79-GAS14 and IEEE 118-GAS90.
【作者单位】: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6112016CDJXY150002)~~
【分类号】:TM73;TK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沁哲;陈启鑫;卢恩;陈钢;;考虑液化天然气供应风险的气电联合系统运行分析[J];电网技术;2016年09期

2 孙国强;陈霜;卫志农;陈胜;李逸驰;;计及相关性的电—气互联系统概率最优潮流[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21期

3 文云峰;郭创新;郭剑波;马士聪;贺庆;;多区互联电力系统的分散协调风险调度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马腾飞;吴俊勇;郝亮亮;;含冷热电三联供的微能源网能量流计算及综合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23期

2 张天宇;罗凤章;王成山;王萧宇;金子开;刘艳章;;信息系统对微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23期

3 李杨;刘伟佳;赵俊华;文福拴;董朝阳;郑宇;张睿;;含电转气的电-气-热系统协同调度与消纳风电效益分析[J];电网技术;2016年12期

4 卫志农;张思德;孙国强;许晓慧;陈胜;陈霜;;基于碳交易机制的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15期

5 刘沁哲;陈启鑫;卢恩;陈钢;;考虑液化天然气供应风险的气电联合系统运行分析[J];电网技术;2016年09期

6 王伟亮;王丹;贾宏杰;陈沼宇;郭炳庆;周海明;范孟华;;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典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稳态分析研究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太山;程浩忠;曾平良;马则良;张立波;田书欣;;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J];电网技术;2016年01期

2 孙国强;陈胜;郑玉平;卫志农;王丹;陈霜;;计及电—气互联能源系统安全约束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23期

3 陈胜;卫志农;孙国强;王丹;孙永辉;臧海祥;朱瑛;;电 气混联综合能源系统概率能量流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24期

4 王毅;张宁;康重庆;;能源互联网中能量枢纽的优化规划与运行研究综述及展望[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22期

5 孙国强;陈霜;卫志农;陈胜;李逸驰;;计及相关性的电—气互联系统概率最优潮流[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21期

6 陈启鑫;刘敦楠;林今;何继江;王毅;;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与市场机制(一)[J];电网技术;2015年11期

7 徐宪东;贾宏杰;靳小龙;余晓丹;穆云飞;;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混合潮流算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14期

8 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5期

9 鲍海波;韦化;;基于无迹变换的含大规模风电场电力系统概率最优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2期

10 吴杰康;熊焰;;风、水、气互补发电模型的建立及求解[J];电网技术;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雷杰;江平宇;;分布式协同设计中任务指派模型的研究[J];机械;2012年03期

2 张旭辉;曾蕴波;王江永;;航天器分布式协同配置技术研究[J];航天器工程;2008年01期

3 姚莉;袁金平;漆学田;;基于辩证语义的分布式协同态势分析方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裘建新,王晰巍,郭晓立;分布式协同设计的系统框架模型构建[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年03期

5 蒋薇;盛步云;门朝威;;分布式协同设计中项目管理系统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6年01期

6 毛启容,李继东,詹永照;实时分布式协同工作环境的研究与开发[J];机械与电子;2002年04期

7 韩宗芬,刘科,金海,郭立;基于数据挖掘的分布式协同入侵检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7期

8 于加晴;查建中;陆一平;徐文胜;李楠;M. Sobolewski;;面向复杂产品的分布式协同设计系统[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高曙明,何发智;分布式协同设计技术综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陈小安,尹佑盛,郑小光,梁锡昌,王永刚;分布式协同设计技术及其模型实例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娟;;对分布式协同设计中多媒体系统的语义的分析表达[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蒋伟进;许宇胜;;基于构件技术的分布式协同设计系统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少辉;刘弘;王静莲;;基于Web Services的分布式协同系统的研究及其实现[A];山东省计算机学会2005年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5年

4 孙鸿广;彭俊松;;基于知识共享重用的分布式协同IDSS开发平台[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王晰巍;裘建新;范晓春;;分布式协同设计(DCD)的技术基础研究[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聪;802.11e增强无线网QoS[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2 娟娟;先进管理软件领航中国海运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琪锋;飞行器分布式协同进化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2 汪大勇;基于P2P构架的分布式协同设计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吴俊;变形翼分布式协同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李宏杰;面向轧制过程的RP-Agent分布式协同控制系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5 徐萍;多Agent分布式协同环境下基于多维信任向量和双层信用模型的信任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娴斐;基于时间因子的分布式协同过滤系统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孟杰;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张奇;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协同设计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硕;分布式协同估计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郑佳俊;分布式协同设计的探讨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5年

6 毛启容;实时分布式协同工作环境的研究与开发[D];江苏大学;2002年

7 洪梅;基于Agent的对等分布式协同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季星;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协同环境中角色访问控制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庄苗;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协同计算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10 朱亚;分布式协同攻击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49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149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d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