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面向能源互联网的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及应用前景初探

发布时间:2018-08-01 15:29
【摘要】:能源互联网是面向未来的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可实现更加安全、经济的清洁能源的生产、转换、存储和消费,从而极大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支撑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社会发展。首先基于对能源互联网和信息互联网的对比分析,提出一类具有信息和能量交互作用能力的能源处理器总体方案,分析论证了能量处理器是能源互联网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单元。进一步提出了基于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的清洁能源处理器架构,设计了风、光、电、热等清洁能源的存储和相互转换机制,为能源互联网提供了多种清洁能源的协同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以冷热电三联供和零碳排角度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主持完成的500 kW压缩空气储能实验系统,阐述了该实验系统可作为清洁能源处理器的一个原型示范平台的可行性,最后初步探讨了清洁能源处理器在大规模能源互联网中作为能量中心以及在中小规模能源互联网中作为应用服务器的可行性。
[Abstract]:The energy Internet is a future-oriented energy supply infrastructure that enables safer, more economical production, conversion, storage and consumption of clean energy,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utilization. To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society. First of all,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nergy Internet and the information Internet, a class of energy processor with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and energy interaction is proposed. The energy processor is an indispensable core unit of the energy Internet. Furthermore, a clean energy processor architecture based on non-reburning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is proposed, and the storage and interconversion mechanisms of clean energy such as wind, light, electricity and heat are designed. It provides a variety of clean energy collaborative and integrated use of key technology solutions for the energy Internet.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500 kW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experimental system, which was complet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was briefly introduced in terms of cold, heat and electricity triple supply and zero carbon row.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experimental system as a prototype demonstration platform for clean energy processor is described.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clean energy processor as energy center in large scale energy Internet and as application server in medium and small scale energy Internet is discussed preliminarily.
【作者单位】: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国网芜湖供电公司;
【分类号】:TM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慎航;孙莹;牛晓娜;赵传辉;;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源互联网系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年05期

2 董朝阳;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5期

3 曹军威;孟坤;王继业;杨明博;陈震;李文焯;林闯;;能源互联网与能源路由器[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少勇;;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的设计与运行[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04期

2 王继东;张小静;杜旭浩;李国栋;;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的并网技术标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11期

3 沈阳武;彭晓涛;杨军;孙元章;吴云亮;马溪原;;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的功率实时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11期

4 侯世英;宋星;孙韬;张闯;;基于滑模控制的新型三相双频并网逆变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12期

5 范元亮;苗轶群;江全元;曹一家;;基于下垂控制结构的微电网机组控制设计[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6期

6 蔡昌春;鞠平;张建勇;;计及频率变化的感应电动机实用模型[J];高电压技术;2012年03期

7 曾鸣;赵建华;刘宏志;薛松;;基于区间数的分布式电源投资效益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08期

8 曾鸣;薛松;魏阳;李凌云;;低碳智慧岛能源体系设计及经济可靠性评价模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年12期

9 查亚兵;张涛;谭树人;黄卓;王文广;;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J];国防科技;2012年05期

10 谭茂强;邓长虹;;海岛微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J];电力建设;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野;微网中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沈加健;家庭节点混合能源协同控制建模与仿真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林梅军;计及光伏预测的配电网潮流计算[D];山东大学;2012年

3 姜飞飞;风力发电变桨系统电池监测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4 杨帆;智能配电网高级应用的数据平台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5 张杨;钒流电池储能并网变换器及控制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潘蕊;移动基站风光氢新能源分布式供电系统的能量管理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赵宏晨;基于电磁特性分析的开关电弧反演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8 刘春园;磁场对真空电弧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要勤,杨仲庆,曹秉刚;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4期

2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2期

3 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李雪;董朝阳;;电力CPS的架构及其实现技术与挑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16期

4 赵俊华;文福拴;杨爱民;辛建波;;电动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调度与控制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4期

5 赵俊华;文福拴;薛禹胜;董朝阳;;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研究框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年16期

6 丁明,王敏;分布式发电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07期

7 成建鹏,毛承雄,范澍,王丹;电子电力变压器原理和仿真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年12期

8 曹解围,毛承雄,陆继明,范澍;电力电子变压器在改善电力系统动态特性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年04期

9 彭晓涛;程时杰;王少荣;唐跃进;;基于反馈线性化的超导磁储能装置控制器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06期

10 栗秋华;周林;刘强;张凤;武剑;;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新算法及其仿真[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友行;邓胜达;;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小规模风力发电新技术[J];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01期

2 周友行;邓胜达;;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小规模风力发电新思路[J];太阳能;2008年04期

3 徐挺挺;;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崇明的应用前景[J];科技风;2012年05期

4 张新敬;陈海生;刘金超;李文;谭春青;;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5 尹东伟;;压缩空气储能:比尔·盖茨看好的技术[J];中国产业;2012年12期

6 陈海生;刘金超;郭欢;徐玉杰;谭春青;;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原理[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2期

7 余耀;孙华;许俊斌;曹晨霞;林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综述[J];装备机械;2013年01期

8 ;美拟建实验性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站[J];技术与市场;2013年07期

9 黄先进;郝瑞祥;张立伟;孙湖;郑琼林;;液气循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压缩效率优化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3期

10 陈海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海生;;压缩空气储能的技术进展[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2 陶芒;陈仲达;;功能卓越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科学方案——循环经济开源节流最佳解读[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马昕;张承慧;李珂;田崇翼;;用于风电平抑的微型压缩空气储能混合储能系统功率控制策略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4 高京生;;压缩空气式储能发电装置与系统——改装航机系统的新用途[A];2013年火电厂污染物净化与绿色能源技术研讨会暨环保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换届(第三届)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高京生;;压缩空气式储能发电装置与系统——改装航机系统的新用途[A];2013 火电厂污染物净化与绿色能源技术研讨会暨环保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换届(第三届)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付永领 李万国;压缩空气储能发电:清洁能源发展的又一选择[N];中国电力报;2011年

2 中航工业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王英杰;话说压缩空气储能[N];中国航空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何英;浅谈压缩空气储能[N];中国能源报;2012年

4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藏风能于地下[N];科技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霞;大规模储能技术新突破[N];中国能源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肖紫烨;中科双良储能致力发展压缩空气储能产业[N];中国电力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新敬;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张雪辉;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多级向心透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李雪梅;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部件特性对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磊;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效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訾星星;液气循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建模与全生命周期3E分析与比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郭欢;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5 安琪;微小容量压缩空气储能最大效率点跟踪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58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158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d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