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风力发电变流器系统仿真与控制研究
[Abstract]:Wind power, as a kind of renewable energy with great commercial value and great potential,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Variable-speed wind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doubly-fed variable-speed constant-frequency (VSCF) wind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unique advanta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doubly-fed machin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doubly-fed wind power converter, the problems of improving the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 fuzzy PI control and proportional resonance (PR) control are deeply studied. Based on the working principl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equivalent circuit of the converter, a hybrid fuzzy PI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spac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and SVPWM vector control is proposed. It can realize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converter system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nd has certain anti-disturbance performance. It is also similar to the fuzzy PI control strategy with modified parameters and the traditional PI control strategy. 2. Proportional resonance (PR)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on-harmonic compensation ability of traditional PI control, which can not only make the system run stably, but also has low-pass filter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carry out non-harmonic compensation and improve power quality. 3. Double-loop PI control is studied in depth according to the electricity. The control objectives of grid-side converter, rotor-side converter and DC link are designed for the doubl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of the converter. 4. Based on the MATLAB/Simulink simulation platform,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doubly-fed wind power converter system is buil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hybrid fuzzy PI control strategy and proportional resonance control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not only verified by simulation. The feasibility and feasibility are verified, and the variable speed and constant frequency control, constant voltage control, grid-connected control and power decoupling control are simulated. Finally, the physical experiment platform is built with STM32f103RBT6 as the core, and the double-fed wind power converter system is tested.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耦耕;浅论模糊控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2期
2 苏兴,孙锡红;节水型淋浴器中的模糊控制设计[J];电子技术;2005年06期
3 王建军;韩进宏;;采用模糊控制的某航空导弹俯仰舵机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软件编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郭亚军;彭天好;王菁;;模糊控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J];液压与气动;2007年06期
5 葛新成;胡永霞;;模糊控制的现状与发展概述[J];现代防御技术;2008年03期
6 徐英雷;李群湛;;模糊控制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车;2009年08期
7 翟晓烨;齐剑玲;徐惠勇;;模糊控制在泵房的应用[J];硅谷;2010年02期
8 张曙;郑婕;;模糊控制[J];硅谷;2012年06期
9 凌默侬;;模糊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91年04期
10 马训鸣;何钺;;异型加工的模糊控制[J];机械与电子;199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坚;史学良;;模糊控制在氧化铝蒸发工艺中的研究与应用[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军伟;蔡国强;纪志坚;秦勇;贾利民;;三级倒立摆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控制(英文)[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八分册)[控制理论与应用(专刊)][C];2009年
3 刘智勇;阮太元;李烨;;模糊控制在静电除尘领域中的应用[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沛;王学智;;模糊控制的一种方便实现[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6年
5 袁铸钢;江海鹰;王孝红;孟庆金;高云深;;水泥立窑偏火的模糊控制[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6年
6 柴景武;王建农;;锅炉温度的模糊控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7 孙烈英;;模糊控制过程中参数自调整的方法[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章海清;吴庆宪;;提高模糊控制品质的一种方法[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9 刘向杰;彭一民;周孝信;;模糊控制在热工控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10 盛万兴;戴汝为;;模糊控制的集成优化[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河南 孟宪坤;发射机相关电机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设计与实现[N];电子报;2013年
2 张国宏;水泥回转窑模糊控制集散系统通过鉴定[N];中国建材报;2001年
3 北京 闫飞;FZ-750A智能模糊控制电饭锅电路及工作电路[N];电子报;2004年
4 安徽 潘树荣;三源牌模糊控制电饭锅原理及检修[N];电子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秦可;金洲科瑞:在模糊控制中实现精确节能[N];中国工业报;2007年
6 张宝;洗涤技术的重大突破[N];中国企业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容波;光电层合柔性板壳结构的智能主动振动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薛乐堂;车载光电跟瞄系统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彭勇刚;模糊控制工程应用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莫巨华;基于模糊控制的最优生产存储控制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5 张宪霞;空间分布动态系统的3-D模糊控制设计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李广军;列车横向悬挂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魏新江;非线性时滞系统模糊控制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8 朱军;种猪数字化养殖平台的系统集成与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梁伟平;球磨机制粉系统智能控制算法的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10 陈志盛;基于LMI的非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模糊控制与滤波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文波;模糊控制在渔轮钓机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任可佳;基于自适应的模糊PID的艾萨炉温度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申孟亚;基于LabVIEW的焊锡真空炉粗锡质量的软测量与模糊控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姚然;基于PLC模糊控制的小型花卉玻璃温室温度控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冀国郡;基于模糊控制的具有超级电容的节能电梯的控制策略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6 庞飞龙;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送丝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王敏;城市主干道过饱和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胡翠;水闸液压启闭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D];五邑大学;2015年
9 暴海宁;基于模糊控制的激光导引AGV研究[D];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2016年
10 徐继刚;外骨骼人机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95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195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