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SST域增强的直流XLPE电缆局放识别方法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low contrast and low edge definition of DC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XLPE) cable partial discharge signal, the defect recognition rate of cable is affected. A method of DC cable partial discharge recognition based on non-downsampling shear wave transform (NSST) domain enhancement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low-frequency sub-band map and the high-frequency directional sub-band map are obtained by using NSST to decompose the partial discharge signals of different defect types of cables. Among them, the low-frequency sub-band map is enhanced by the Cuckoo optimization multi-scale Retinex algorithm (CS-MSR). The high frequency directional subband map is enhanced by (BPDFHE), a dynamic fuzzy histogram equalization algorithm. Then, the weighted reconstruction of each sub-band diagram of NSS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nhanced DC cable partial discharge signal diagram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maximum discharge times, the average discharge interval and the average discharge amount in each sub-band diagram of DC cable partial discharge signal diagram are extracted, and a total of 72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which are replaced by linear kern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VM). Gao Si kern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G-SVM), polynomial kern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P-SVM) and multi-kern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SVM) ar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ignal diagram, the accuracy of the whole defect recognition i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9.46% in the case of M-SVM,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ignal diagram. The enhancement of DC cable partial discharge signal based on NSST domain is more than 9.46%. When using the new method for partial discharge recognition, the detail of signal diagram is more abundant, and the defect recognition rate of partial discharge signal diagram of cable is improved,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partial discharge defect recognition of DC cabl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900705)~~
【分类号】:TM8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军,郁惟镛;小波包在局放信号极性检测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1年01期
2 赵中原,邱毓昌,王建生;小波均方谱及其在局放信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高压电器;2001年02期
3 张林;基于小波变换的局放信号检测与提取[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2年05期
4 张林;基于小波变换的局放信号检测与提取[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李茂军;刘建明;;变压器局放信号监测中白噪声和周期干扰的抑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全玉生;马彦伟;何秋宇;李学鹏;杨俊伟;;基于模糊概率论的变压器局放信号模式识别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4期
7 全玉生,马彦伟,李学鹏,杨俊伟,郑彬;电力变压器局放信号检测的阈值法除噪技术[J];现代电力;2005年03期
8 张艳阳;孙炜;;基于数字陷波器的局放信号周期窄带干扰抑制方法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覃剑,陈祥训,郑健超;连续小波变换在检测强载波干扰中局放信号的应用[J];电网技术;1998年03期
10 李祥飞,张泰山;一种检测电力变压器局放信号的离散小波算法[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辉;云玉新;李秀卫;袁海燕;;基于UHF信号能量的GIS典型缺陷局放信号标定研究[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云玉新;赵笑笑;王辉;李秀卫;;基于FastICA算法的GIS混合局放信号分离及模式识别[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会斌;刘云鹏;眭晓飞;李绍斌;;基于虚拟仪器的XLPE电缆局部放电超高频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4 张志坚;张丽;蓝耕;白媛;姚林朋;钱勇;黄成军;江秀臣;;基于GSM的XLPE电缆局放监测软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A];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姬黎波;钟连宏;王祖林;林杰江;;XLPE电缆外护套故障定位特例分析[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李鹤南;鲍飞虎;;基于电磁耦合XLPE电缆接头局部放电现场检测[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赵宇;刘青;高援利;周作春;李华春;张文新;陈平;;高压XLPE电缆线路局放测试系统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弘;温胜军;张乒;陈学武;;电缆的屏蔽[A];电缆工业循环经济与环保技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姜庆水;;核级电缆的设计与研制[A];2010中国核电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崔春梅;;半刚性电缆高可靠性焊接研究[A];制造业数字化技术——2006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阮莉珠;为电缆穿上国产优质“新装”[N];上海科技报;2007年
2 吴光灿 尧广 王勇;四川公司成功实现电缆绝缘现场修复[N];国家电网报;2012年
3 李宗剑 田野 贺芳;电缆绝缘材料专利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上)[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4 李宗剑 田野 贺芳;电缆绝缘材料专利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下)[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栗清振;欧阳本红:相关部门对抗水树电缆产业要合理引导[N];中国电力报;2012年
6 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杨梁;首条±160千伏海底直流电缆落户汕头[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飞;35kV及以下XLPE电力电缆绝缘老化评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朱博;长距离电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及故障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思佳;基于在线电流数据驱动方法的地下电缆故障预诊断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亮;变压器局放信号的以太网传输与处理[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2 武媛;电机定子局放信号极性判别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李世鹏;GIS局放信号混合特性及盲分离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王天地;XLPE电缆绝缘老化的在线监测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宁;交流XLPE电缆线路改为直流运行时的载流量及绝缘层电场分析[D];东北电力大学;2017年
6 李丛健;直流电压下交流XLPE电缆的空间电荷积累特性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7年
7 宋胜利;变压器局放信号传播特性及小波包熵阈值法去干扰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8 李宏博;XLPE电缆空间电荷检测与老化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魏强;基于谐波分量法XLPE电缆水树老化测试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10 原美琳;XLPE电缆局部放电信号的特征提取及模式识别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本文编号:2304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30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