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液相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发布时间:2018-11-14 08:30
【摘要】:液相合成法具有传热、传质快,材料粒径、形貌可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材料制备领域。本文综述了共沉淀法、溶剂热法、sol-gel法合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过程、原理和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对比和总结:纳米化、高比表面积、碳包覆,可以解决电子电导率低和锂离子扩散速率慢所导致的倍率性能差的问题,是液相法合成的基本要求。共沉淀法有利于合成密堆积的球形形貌,获得高振实密度的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溶剂热法有利于合成大(010)面的材料,缩短锂离子扩散的距离,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Solgel法可以达到分子级别的混合,有利于制备成分均匀、原位碳包覆的材料。使用高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的材料,可以提高Li Fe PO4的倍率性能。相对固相法,寻找合成时间短、流程短、成本低的产业化方法,推动液相法在原理、工艺上的发展和进步是研究的方向。
[Abstract]:Liquid phase synthesis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various materials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article size and controllable morphology. In this paper, the process, principle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synthesis of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athode materials by coprecipitation, solvothermal and sol-gel methods are reviewed, and compared and summarized: nanocrystalline,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carbon coating, and so on. It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low diffusion rate of lithium ion, which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liquid phase synthesis.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 is propitious to the synthesis of the spherical morphology of dense packing and the material with high vibrational density can increase the energy density of the material. The solvothermal method is beneficial to the synthesis of large (010) surface materials, shortens the diffusion distance of lithium ions, and improves the ratio performance of the materials. The Solgel method can achieve molecular level mixing,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reparation of materials with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and in situ carbon coating. The rate performance of Li Fe PO4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materials with high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ionic conductivity. Compared with solid phase metho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s to fi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method with short synthesis time, short process and low cost,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liquid phase method in principle.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先进电池和材料实验室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364021)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014FA025) 云南省院士自由探索项目(No.2015HA016,2016HA011)资助~~
【分类号】: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疆理化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制获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2期

2 罗西佳;肖仁贵;曹建新;廖霞;;介质对磷酸铁结晶影响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 葛权;雷晓玲;曹益荣;荣东霞;文晓刚;;磷酸铁锂微球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13期

4 庞亚芳;肖仁贵;李宜芳;廖霞;;新型磷酸铁-磷酸铁锂均相混合结晶物的制备[J];电源技术;2013年07期

5 童晖;王世刚;黄绍明;李爱成;陈国红;唐超房;;磷酸铁锂材料连续式制备中的气氛净化技术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年01期

6 许寒;郭西凤;桑俊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研究现状[J];无机盐工业;2009年03期

7 罗成果;刘海霞;;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行业研究[J];河南化工;2009年09期

8 周文彩;李金洪;姜晓谦;;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0年01期

9 单玉香;王群才;孟庆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2010年03期

10 牛锛;满丽莹;齐恩磊;;水热合成磷酸铁锂粉体的研究[J];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辉;;掺杂金属离子对磷酸铁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新丽;周辉;丁倩倩;王伟东;仇卫华;;纳米级磷酸铁制备倍率型磷酸亚铁锂的方法和性能研究[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金慧芬;王鹏;高俊奎;刘震;;商业化磷酸铁锂材料循环差异性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常照荣;刘瑶;汤宏伟;赵海丽;黄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液相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胡博洋;陶国华;;磷酸铁锂微观结构与锂离子扩散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9分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C];2014年

6 张树涛;欧秀芹;王丽;;饱和空气暴露对水热法制备的磷酸铁锂的影响[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俊喜;许明玉;颜立成;杨希;周同;顾志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钒掺杂改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8 谢辉;黄昆;周震涛;;锰掺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性能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9 邱瑞玲;唐致远;焦延峰;于非;;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金龙;何平;夏永姚;;磷酸铁锂在水溶液中的循环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Z,

本文编号:2330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330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