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STM32无线充电电路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5 06:58
【摘要】:随着手机的普及、电动汽车和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对各种电池的充电速度和工作时间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目前电池的电量工作时间较短、快速充电、远距离充电等问题不能解决,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限制了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所以针对电池的充电问题,文章设计了一款电磁谐振式无线充电器;该充电器采用STM32超低功耗单片机作为无线充电电路的主控制器,通过对发射信号频率的控制,使处于异地的输出电路工作在谐振状态,实现最大功率无线传送,接收端线圈输出再经过整流、稳压、滤波后输出+5V电压,最终经过智能控制电路给便携式设备中的锂电池充电;并通过指示灯显示电池是否正在充电、充满、电池反接和电源欠压等状态;该设计的充电设备具有使用灵活、方便、工作可靠,电能利用率高,无线充电距离远等特点,同时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phones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radio technology, electronic produc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bundant, and the charging speed and working time of various batter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emanding. Due to the short working time of battery, rapid charging, long-distance charging and other problems can not be solved, which brings great in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especially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Therefore, aiming at the charging problem of the battery, this paper designs an 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 wireless charger. The charger uses STM32 ultra-low power MCU as the main controller of the wireless charging circuit. By controlling the frequency of the transmitting signal, the output circuit in different places can work in the resonant state and realize the maximum power wireless transmission. The coil output at the receiving end is then rectified, voltage stabilized, filtered and output 5V voltage. Finally, the lithium battery in the portable equipment is charged by intelligent control circuit. And show whether the battery is charging, full, battery reverse connection and power under-voltage through the indicator. The designed charging equipment has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le use, convenient operation, reliable operation, high utilization of electric energy, long distance of wireless charging and so on. It also has overvoltage an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and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
【分类号】:TM9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建宝;;触发整流和逆变电路的分析及应用[J];宁夏电力;2002年S1期

2 齐悦,杨耕,窦曰轩;一种基于混合单元的新型串级逆变电路[J];电力电子技术;2002年03期

3 李守智,余健明,陆剑秋;一种简单实用的电法勘探用逆变电路[J];电力电子技术;2002年04期

4 陈江辉;谢运祥;陈兵;;逆变电路的控制技术与策略[J];电气应用;2006年09期

5 徐华峰;廖晓辉;周勇;;逆变电路能量交换的仿真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1期

6 徐华峰;廖晓辉;周勇;;逆变电路能量交换的仿真分析[J];电力电子;2008年04期

7 张作良;唐朝晖;胡志坤;桂卫华;;逆变电路智能故障诊断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年03期

8 周静;安慰东;张磊;;全桥高频逆变电路的研究与实现[J];电子测试;2009年07期

9 胡利祥;;液晶彩电逆变电路的基本组成[J];家电检修技术;2010年08期

10 王兴;谢海明;;高频逆变电路在非接触感应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应用[J];电工电气;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相军;刘汉奎;徐殿国;;桥式逆变电路的平均有功功率闭环分析[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李守智;余健明;;一种实用的大功率电流方波逆变电路[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成;张波;肖文勋;丘东元;;电力电子矛盾矩阵及多电平逆变电路构造过程分析[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陈传虞;;提高节能灯中半桥逆变电路可靠性的方法[A];上海市照明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上海市照明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晖;李多山;;半桥型三相抗不平衡逆变电源的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孙鹏;赵徐成;郭春龙;高攀;;基于DSP芯片SPWM控制的双BUCK组合式三相逆变电路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杨凯棣;;逆变电源的专家PID控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健;尹项根;张哲;熊卿;;IGCT串联中性点箝位三电平逆变电路的保护研究[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苏州 至合路;图纸的简化和甄别[N];电子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恒;三电平电压型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罗凯;基于混杂系统理论的逆变电路故障诊断[D];集美大学;2015年

3 郑磊;谐振型软开关逆变电路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9年

4 吴鑫;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与模式识别的逆变电路开路故障诊断[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安鹏;基于观测器的逆变电路故障检测与诊断研究[D];集美大学;2014年

6 霍明亮;小型分布式风电单相并网逆变电路设计、仿真与实现[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吴苓芝;一种具有大范围升—降压功能的新型单级逆变电路[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8 郭自涛;H桥级联型多电平逆变电路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9 邱贺;基于逆阻型IGBT的T型三电平逆变电路[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10 张晶;采用动态相量法建立LCC谐振逆变电路的小信号模型[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55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355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7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