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及负荷特性的配电网多时间尺度电压控制及协调修正
[Abstract]:In view of the market background that the third party photovoltaic power supply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a coordinated control method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voltage considering the loa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hotovoltaic reactive power cost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pre-day optimization and real-time optimization. The optimal operation cost of on-load transformer and shunt capacitor bank is taken as the goal of pre-day optimization, and the operation scheme of tap and shunt capacitor bank of on-load transformer and shunt capacitor bank is optimized in the coming 24 hours. The model of reactive power output cost of photovoltaic power supply is established in the intra-day optimization. Aiming at the optimal cost of grid loss and photovoltaic reactive power, the influence of prediction error is eliminated by optimizing the photovoltaic reactive power output, and the correction link of pre-day optimization is adde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optimization results in areas with higher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loads, the static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of load are considered in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and a power flow calculation model considering load characteristics is established to improve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ordinated control method can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prediction error on real-time operation, reduce the voltage fluctuation and reduce the control cost.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分类号】:TM76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张勇军;黄向敏;;主动配电网背景下无功电压控制方法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年01期
2 刘公博;颜文涛;张文斌;贾晨;周静;耿光飞;;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动态无功优化调度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15期
3 郭思琪;袁越;张新松;鲍薇;刘纯;曹阳;王海潜;;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的独立微网能量管理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2期
4 陈树恒;党晓强;李兴源;刘群英;;考虑DG接入与设备运行成本的配电网无功优化[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年21期
5 胡波;野中佑斗;横山隆一;;大规模光伏系统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英文)[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年03期
6 朱星阳;张建华;刘文霞;邱威;;考虑负荷电压静特性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J];电网技术;2012年02期
7 张丽;徐玉琴;王增平;李雪冬;李鹏;;包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无功优化[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8 周任军,段献忠,周晖;计及调控成本和次数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9 周任军,任铁平,彭高辉,刘成俊,文炼红;配电网运行及设备控制综合经济性的无功电压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07期
10 张勇军,俞悦,任震,李邦峰;实时环境下动态无功优化建模研究[J];电网技术;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符杨;缪润利;李振坤;张代红;金山红;;计及时序特性的主动配电网无功电源规划[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7年08期
2 李培帅;施烨;吴在军;胡敏强;王秀茹;史文萍;;孤岛微电网潮流的类奔德斯分解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4期
3 杨东升;;基于帕莱托最优的多目标并网型微电网经济运行方法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7年12期
4 宋蕙慧;于国星;曲延滨;Hak-Man KIM;;Web of Cell体系——适应未来智能电网发展的新理念[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5期
5 黄春艳;张俊潇;李桂昌;高怡芳;;串联无功补偿在农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7年03期
6 胡鑫;张勇军;钟红梅;;基于电缆网无功潮流特性的高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法[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7年03期
7 徐建军;王保娥;闫丽梅;李战平;;混合能源协同控制的智能家庭能源优化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2期
8 王志强;郭晨阳;刘文霞;李春晖;王佳伟;;计及负荷特性的配电网多时间尺度电压控制及协调修正[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年15期
9 施泉生;陆亚南;张圣富;;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DG功率因数优化模型研究[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10 徐朝阳;王孝友;徐德贵;徐中辉;;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动态无功优化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海军;程浩忠;张逸;;基于多种主动管理策略的配电网综合无功优化[J];电网技术;2015年06期
2 陈飞;刘东;陈云辉;;主动配电网电压分层协调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09期
3 尤毅;刘东;钟清;余南华;;主动配电网储能系统的多目标优化配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18期
4 钟清;孙闻;余南华;柳春芳;王芳;张鑫;;主动配电网规划中的负荷预测与发电预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9期
5 杨素琴;罗念华;韩念杭;;分布式电源并网动态无功优化调度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17期
6 陈洁;杨秀;朱兰;张美霞;;不同运行调度模式下微网经济运行对比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8期
7 刘自发;刘刚;刘幸;;基于量子差分进化算法的分布式电源协调优化调度[J];电网技术;2013年07期
8 范明天;张祖平;苏傲雪;苏剑;;主动配电系统可行技术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22期
9 邓威;李欣然;李培强;李金鑫;孙谦;陈冬林;;基于互补性的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在配网中的优化配置[J];电工技术学报;2013年06期
10 于文鹏;刘东;余南华;;馈线控制误差及其在主动配电网协调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阳;浅述影响浙江省电力负荷特性的几个因素[J];浙江电力;2001年01期
2 冯涛;大连市电力负荷及负荷特性分析[J];东北电力技术;2004年09期
3 贺文武;论电力负荷特性指数[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吴志强;吴志华;宋晓辉;王天华;;城市居民负荷特性调查研究分析[J];电网技术;2006年S2期
5 马立红;王正军;蔡家斌;冯丽;;海南昌江电网全社会负荷特性分析[J];科技资讯;2011年20期
6 叶爱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在电力负荷特性预测上的理论研究[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1年09期
7 刘丽平,陈期,王斌武,,王建忠;农村电网的典型负荷特性分析[J];农村电气化;1994年03期
8 祝新全;1999年河北南部电网春季灌溉负荷特性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00年02期
9 庄丽晖;浅析福州市区负荷特性及其影响因素[J];福建电力与电工;2001年01期
10 陈萍;南宁市的负荷特性及影响负荷特性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广西电力技术;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志强;吴志华;宋晓辉;王天华;;城市居民负荷特性调查研究分析[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阮永丽;;基于负荷特性的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3 阮永丽;;基于负荷特性的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宋蓉芳;栗然;张烈勇;;基于分布式数据仓库的负荷特性分析与预测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5 胥威汀;刘俊勇;刘友波;;基于SOM和ID3算法综合分析的负荷特性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8年
6 杨瑞清;;热敏电阻补偿的试验研究[A];第七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仁坚;浙江省电力公司深化负荷特性研究[N];华东电力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振宇;基于负荷特性辨识的低压侧用电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王卫国;电力系统动态负荷建模及其有效性验证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田园;大型城市电网负荷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耿琦;郑州电力负荷特性分析与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3 申昭;考虑需求响应的负荷特性分析及其短期预测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陈若颖;基于负荷特性的油田电力系统电压分岔失稳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5 周光耀;负荷建模中的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方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邱科瑜;基于负荷特性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杜乾;基于负荷分解的居民差异化用电行为特性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8 张泽昕;基于大数据理论的电网负荷因子关联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9 万川欢;地区电网小区域负荷特性分析及负荷预测[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韩丽娜;杭州地区电力负荷特性的分析及预测[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59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359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