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亚胺基锂电池有机聚合物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Abstract]:A series of conjugated matrix materials based on polyimide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for the negative electrode of lithium battery. Firstly, dianhydride molecules with different conjugated systems were selected as the building units of the copolymers, and then co-condensed with melamine by imidization reaction. Finally, the crosslinking degree and stability of the material were improved by further heat treat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aterial to the anod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hows stabl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50 mA g ~ (-1), the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polymer is over 471 mAh g ~ (-1) after 150 cycles, and the specific discharge capacity is above 471 mAh g ~ (-1) at a high current density of 2 A g ~ (-1). The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reaches 122.1 mAh g ~ (-1). 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returns to 100 mA g ~ (-1), the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increases to about 532.3 mAh g ~ (-1). In the process of charge and discharge of polymer materials, the loss of capacity caused by lithium-ion binding of organic small molecular materials is avoid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jugated structure units and polar groups of the copolymer skeleton can guarantee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s and increase the binding capacity of the materials to lithium ions, thus showing excellent rate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5150308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基金号JUSRP51505,JUSRP116020)资助
【分类号】: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军;朱亚楠;严成;龙啸云;鲁双;刘水平;葛明桥;;酰亚胺基锂电池有机聚合物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7年04期
2 倪兆辉;钱斌;李征宇;孙蕾;张法盲;徐志豪;季建新;徐荣华;张平;杨刚;江学范;;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CrTiTaO_6的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3 石磊;刘洪波;何月德;洪泉;杨丽;;α-Fe_2O_3/Fe_3O_4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0年01期
4 宋怡楠;马志广;王静;时志强;;硬炭作为钠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研究[J];电源技术;2015年06期
5 ;科学家制备出室温钠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J];炭素;2016年04期
6 张洁;杨占旭;;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7 王东;王静;王丽娜;;锂离子电池铁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现代技术陶瓷;2013年04期
8 ;中国研发基于无烟煤软碳负极材料的低成本钠离子电池成功[J];云南电力技术;2017年01期
9 王英;肖方明;彭果戈;肖志平;唐仁衡;;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电源技术;2016年05期
10 袁新建;陆兆纳;罗鹰;;混合动力车用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与性能研究[J];铸造技术;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焦丽芳;;钠离子电池微纳负极材料的设计与性能[A];2016淮海绿色功能材料论坛暨第三届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摘要集[C];2016年
2 苗艳丽;刘兴江;;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吴玉祥;;锂电池之负极材料技术[A];推进节能环保,,给力绿色崛起——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2年海南机械科技学术报告会特邀专题报告集[C];2012年
4 张娟;段惠;殷雅侠;郭玉国;;微孔碳限域的碲复合物作为高容量、长寿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分会:化学电源[C];2016年
5 邓健秋;;纳米线形硫化锑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6 宰建陶;陶立奇;钱雪峰;;具有多级微纳结构的石墨烯基锂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合成[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雷雪峰;王驰伟;易宗慧;梁永光;孙聚堂;;粒径对锂离子电池金属负极材料铝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8 杨军;王可;文钟晟;解晶莹;刘宇;王保峰;;高容量二次锂电池负极材料[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汤兑海;赵震;;室温合成介孔锡/氧化锡复合物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二分会: 多孔功能材料[C];2016年
10 马少宁;侯春平;王琳琳;贺超;龚波林;;NG&Si&SiO_x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A];中国金属学会炭素材料分会第三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超;用萘能开发出锂电池负极材料[N];科技日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陈恒 严圣禾;贝特瑞:敢于改变游戏规则[N];光明日报;2016年
3 本报记者 郭静原;贝特瑞“点墨成金”[N];经济日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王尔德;全固态锂电池受捧:清陶发展挑战“世界难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
5 通讯员 丁宁宁 本报记者 刘传书;唐永炳:让电池再轻点,再持久点[N];科技日报;2017年
6 记者 莫宇龙 通讯员 金效益;全市锂电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N];新余日报;2017年
7 林小春;硅负极锂电池快速走向产业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7年
8 记者 李东周;锂电负极材料开发亟须多样化[N];中国化工报;2012年
9 徐海 明山 兆军;低温镍-氢电池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01年
10 钱卓 许伟军;平度加快建全球最大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N];青岛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小钰;锂离子电池碳酸盐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李成均;含钛类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建平;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周丹;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5 尹红;基于金属铋及其氧化物的锂离子、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6 沈飞;用于钠离子电池的碳基负极材料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张志薇;二次电池凝胶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山东大学;2017年
8 楠顶;锂离子电池自支撑一维多孔碳与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9 苗艳丽;结构调控碳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0 钟雄武;高性能硅/锗基负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靖;过渡金属复合物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2 张卫;锂离子电池合金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3 向军;锂离子电池用硅基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邵明忠;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5 安小坤;镍集流体锗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王桃环;锂—空气电池负极材料锂的掺杂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7 刘盛终;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付飞;二硫化钴与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9 陈超;水溶液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7年
10 李硕;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66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36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