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相关函数幅值和SVM的输电塔损伤识别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a large number of sensors are needed in 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of transmission tower structures, a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amplitude of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cross-correlation function amplitud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itial state and the current state structure modal response approximate signal is defined as the damage feature. Secondly, the damage feature is used as the input sample to train the SVM classifier, and 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problem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pattern classification problem.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the vibration test of the two-layer angle tower model. This method only needs a small number of sensors to measur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environmental load excitation. It has a good effect on identifying the damage of the transmission tower structure and is robust to noise.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九七三”)计划资助项目(2015CB0577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资助项目(51421064) 大连市建设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分类号】:TM7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鞠华;沈长青;黄伟国;李双;朱忠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轴承故障定量诊断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4年04期
2 曾鸣;林磊;程文明;;基于LIBSVM和时间序列的区域货运量预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21期
3 谭冬梅;瞿伟廉;秦文科;;基于小波包和模糊聚类的输电塔结构损伤诊断[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谭冬梅;秦文科;;基于统计的小波包分析的输电塔结构损伤预警[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4期
5 白海峰;李宏男;;大跨越输电塔线体系随机脉动风场模拟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7期
6 李宏男;白海峰;;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灾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剑;王波;;Grid-Search和PSO优化的SVM在Shibor回归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数学;2017年02期
2 魏雷;曹晖;;基于非线性振动特性的半刚性连接螺栓松动损伤识别[J];特种结构;2017年03期
3 王保建;张小丽;傅杨奥骁;陈雪峰;;优化支持向量机及其在智能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7年03期
4 霍林生;李旭;李宏男;张卓群;;基于互相关函数幅值和SVM的输电塔损伤识别[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7年03期
5 彭康;吴新桥;耿力;黄增浩;张陵;;输电塔台风振动响应在线监测的新型传感器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7年05期
6 梁世容;彭家宁;边美华;梁庆国;;桥梁结构监测技术在输电杆塔结构风致响应监测中的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17年03期
7 封杨;黄筱调;洪荣晶;陈捷;;基于数据驱动的回转支承性能退化评估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8 吴瑞;余光伟;夏炜;苏猛;;基于MATLAB的深沟球轴承动态特性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7年03期
9 郭惠勇;宋小辉;李正良;;基于改进人工鱼群算法的输电塔塔腿拓扑优化[J];振动与冲击;2017年04期
10 周超;李力;刘衍平;;分裂输电导线风雨致振机理及分析模型[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有;周孙锋;崔晓娟;王高青;;基于模糊线性回归模型的公路货运量预测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2 张超;陈建军;郭迅;;基于EMD能量熵和支持向量机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0年10期
3 张磊;董惠;杨润玲;;基于模糊聚类遗传算法的图像分割方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16期
4 杜波;刘凯;;基于BP神经网络的铁路货运量组合预测[J];物流技术;2009年01期
5 刘志杰;季令;叶玉玲;耿志民;;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铁路货运量预测[J];铁道学报;2006年05期
6 赵淑芝;田振中;张树山;金俊武;;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在公路运输量预测中的应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4期
7 匡泰;朱清新;孙跃;;FCM算法用于灰度图像分割的初始化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6年04期
8 陈淑燕,王炜,瞿高峰;短时交通量时间序列的小波分析-模糊马尔柯夫预测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林晓言,陈有孝;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改进方法的铁路货运量预测研究[J];铁道学报;2005年03期
10 郝佳,李澜;铁路货运量组合预测模型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昕;损伤识别理论在桥梁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公路;2005年04期
2 豆征;王欣;;基于离心加权的桁架早期损伤识别[J];起重运输机械;2007年05期
3 宗周红;牛杰;王浩;;基于模型确认的结构概率损伤识别方法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8期
4 刘济科,汤凯;基于振动特性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赵立波;;浅谈梁的损伤识别方法[J];山西建筑;2006年10期
6 李学平;余志武;;一种基于频率的损伤识别新方法[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7 胡利平;韩大建;;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动态法桥梁损伤识别[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周潇;刘泉;李军歌;;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梁桥损伤识别[J];西南公路;2009年01期
9 单德山;李乔;张吉刚;;蒙特卡罗法在桥梁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Eric M. Lui;Ajit C. Khanse;;钢框架非比例损伤识别[J];钢结构;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健;;不同尺度上桥梁损伤识别的信息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黄永;李惠;欧进萍;;基于分形理论和小波包变换的损伤识别方法[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石磊;陈少峰;王焕定;王伟;;损伤识别指标的模糊层次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蒋济同;李志强;;基于遗传算法的梁损伤识别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珑祺;向志海;周马生;;基于频率和振型的测量点优化和损伤识别方法[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6 钟军军;董聪;夏开全;;基于结构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7 薛祥;霍达;滕海文;李宁波;;应用于桥梁损伤识别的小波空间变换基函数敏感性探讨[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唐健;曹宗杰;于洋涛;;结构健康监测中损伤识别的现状研究[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效尧;;桥梁损伤识别的静态RBE神经网络法[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赵红兵;顾元宪;;基于极大极小化模型的损伤识别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地面交通激励下古建筑影响及古木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乾;桩板式挡土墙损伤识别及预警[D];重庆大学;2015年
3 赵红兵;基于“能量测试”和优化方法的结构单元损伤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4 谢峻;基于振动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5 鲍跃全;结构健康监测的数据压缩采样与损伤识别融合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张清华;基于概率可靠度的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尚鑫;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8 程良彦;拱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及损伤结果可视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施洲;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及性能评定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孙砚飞;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桥梁损伤识别与评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天德;基于FEMU和SVM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韩锦涛;基于光热偏转法的激光薄膜损伤识别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3 陈正弟;基于附加虚拟质量的模型修正方法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关士锋;基于振动测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千宇;基于模型的损伤识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林洁琼;带裂缝混凝土板动力特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7 林鑫鑫;基于桥梁挠度监测的斜拉桥拉索损伤识别的预测函数模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韩乃杰;基于分布式宏观应变测试的受弯构件损伤识别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9 李艳;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遗传算法的悬索桥损伤识别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0 余祥;基于Hilbert-Huang理论斜拉索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91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39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