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多目标无功分区及主导节点选择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28 10:22
【摘要】:风力、光伏等可再生分布式电源(DG)的大规模接入给配电网电压无功控制带来新的挑战。不恰当的无功控制可能增加线路中无功功率的流动,导致网络损耗增大,而合理的无功分区以及主导节点选择能够帮助实现网络中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和分布式控制。文章基于区域无功平衡、区域内强耦合、区域间弱耦合及无功储备四项指标,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有源配电网的多目标无功分区优化方法,实现了无功资源的合理分配。针对配电网量测不足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可控性和可观性提出了区域内主导节点的选取方法。算例采用改进IEEE 33节点系统,通过分布式控制策略验证了所提出分区方法和主导节点选取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同时对分区结果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Abstract]:The large scale access to (DG) of renewable distributed power sources such as wind and photovoltaic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control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Improper reactive power control may increase the flow of reactive power in the line and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network loss. Reasonable reactive power zoning and selection of dominant nodes can help to achieve the local balance and distributed control of reactive power in the network. Based on the four indexes of regional reactive power balance, strong coupling in the region, weak coupling between regions and reactive power reserve, a multi-objective reactive power zoning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proposed to realiz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active power resources. In view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measurement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a method of selecting dominant nodes in the region is put forward considering comprehensively controllability and observability. By using the improved IEEE 33 bus system,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partition method and the dominant node selection method are verified by distributed control strategy. At the same time, the indexes of the parti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作者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面向大数据的智能配电网全景风险管控与自愈技术研究(PD71-15-043)
【分类号】:TM7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翠娜;;县调无功电压控制系统一例[J];农村电气化;2006年12期

2 李溟;;二种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装置)对比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07年05期

3 宫一玉;吴浩;宋卓然;;发电机无功储备的定义和评估[J];电网技术;2013年07期

4 ;国网冀北电力风电汇集系统无功电压控制技术获突破[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4年02期

5 马骏;;浅析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6期

6 苏维波;;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应用现状及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35期

7 张正凯,杨晓静;基于模糊理论的配电网无功和电压控制[J];河北电力技术;2004年06期

8 黄开元;;试论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相关问题[J];科技风;2010年20期

9 于钊,赵登福,宛国良;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的一种新算法[J];西北电力技术;2004年03期

10 王喜刚;翟智勇;杨海波;;基于遗传算法的无功电压控制分区研究[J];陕西电力;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福而;;关于变电站无功电压控制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4 杜永平;杨富民;洪志勇;张建文;贾雅君;;分布式电源模型分析及并网优化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5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6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刘森;李盛伟;李永丽;;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少林;唐巍;;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配网重构综合优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9 盛方正;周宇栋;陈之琛;;基于选择不同暂态阻抗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分析[A];第十九届输配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杰;;分布式电源在直流母线方式下功率的自主协调控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岚峰;大规模风电汇集系统无功电压控制技术获突破[N];中国电力报;2014年

2 赵菊昌;青海公司调研用户分布式电源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苑舜 周波;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N];中国电力报;2013年

4 记者 张翼;制约风电消纳的关键技术获突破[N];光明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郭惠;全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4年

6 记者 王旭辉 通讯员 马旭升;青海分布式电源建设健康快速[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规定已上报能源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8 国网能源研究院 黄碧斌;分布式电源健康发展须完善政策体系[N];国家电网报;2013年

9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冯永晟;促进分布式电源发展是多方共同责任[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10 通讯员 林梅妹 陈德钧;福建高效服务分布式电源并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学谦;考虑配电网网损和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孟建辉;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张欣;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DANG NGOC HUY(邓玉辉);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张惠智;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故障分析及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6 徐栎;面向可靠性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陈晓龙;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司新跃;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故障建模与配电网保护[D];山东大学;2016年

9 尚th;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与优化运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曾德辉;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和微电网故障分析与保护新原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燕霞;主动配电网运行优化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卓煜;基于灵敏度的主动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策略[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王建宇;输配电网中有功/无功协调优化建模及校正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王若松;提高含风电场系统稳定性的无功电压控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5 冯良韬;唐山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徐冉;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的基本原理与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王琬;含风电电网无功电压控制分区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8 王汉杰;基于全网AVC的地区电网无功电压控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杨雨薇;含风电系统无功电压控制的鲁棒线性优化方法[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10 晁阳;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无功电压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93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393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0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