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的配置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5 07:22
【摘要】:配电网位于电能输送链的末端,距离供电中心越远电能质量越差,而这些地区往往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天然能源。分布式发电技术使得这些能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但同时也使得配电网从无源变为有源,从单向供电变为双向能量流动。如何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和辅助的储能系统成为配电网领域中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围绕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储能系统优化配置及配置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以光伏电池和风机两种间歇性、随机性特征较强的分布式电源为代表,研究分布式电源与负荷之间的时序关联性,列举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计算指标,分析得到分布式电源安装位置与安装容量对配电网单指标的影响程度,为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提供重要指导。其次,在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分别建立了优化配置模型。对于分布式电源,由于规划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多阶段动态配置方法;提出将多场景分析方法应用到优化配置过程中,以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和负荷运行功率的不确定性对配置结果的影响,并建立了多阶段优化配置模型,合理适应负荷的阶段性增长;最后采用GUROBI求解器对模型进行求解,求解精度高。对于储能系统,充分考虑运行控制与规划设计的相互作用,以及储能系统的运行策略,建立了运行与规划相结合的双层优化配置模型;并根据储能系统的投资商的不同,分别制定了经济性目标函数,以收益最大化作为双层优化模型的目标;双层模型的求解采用商业求解器与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的方法。最后,为方便规划人员选择合适的配置方案,分别建立了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方位地评价配置结果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直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the further away from the power supply center, the worse the power quality is, and these areas often contain abundant natural energy such as wind, solar, tidal energy and so o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technology enables these energy sources to be utilized effectively, but also makes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change from passive to active and from one-way power supply to two-way energy flow. How to properly configure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auxilia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has become a new research focus in the field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ree aspects: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configuration scheme. Firstly, taking the intermittent and stochastic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of photovoltaic cell and fan as the representative, the tempor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the load is studied, and the time serie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the load is studied.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and calculation indexes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on distribution network are enumerated,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installation location and installation capacity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on single index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guidance for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Secondly, based on the influence analysis,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models for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are established. For the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 multi-stage dynamic configu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ecause of the phas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ning.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uncertainty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load operation power on the configuration results, a multi-stage optimal configur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applying the multi-scene analysis method to the process of optimal configuration,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uncertainty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load operation power. Reasonable adaptation to the stage of load growth; Finally, the GUROBI solver is used to solve the model, and the precision of the solution is high. For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peration control and planning design, as well as the operation strategy of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a double-layer optimal configuration model combining operation and planning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vestors of the energy storage system, the economic objective function is formulated, and the maximum profit is used as the goal of the double-layer optimization model, and the solution of the double-layer model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commercial solver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 Finally,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planner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configuration schem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s established, which can evalu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nfiguration results in all directions. On this basi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an intuitiv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 is obtained 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恒;;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保护[J];科技风;2012年21期

2 陈祥;崔弘;买文捷;;分布式电源技术相关问题的讨论[J];电气应用;2013年11期

3 武祖林;;浅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网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3年24期

4 赵政;;我国分布式电源产业挑战分析与应对策略[J];轻工科技;2013年11期

5 汪君;;分布式电源并网管理措施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3年23期

6 何季民;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J];东方电气评论;2003年01期

7 张国光;分布式电源技术简介[J];电气时代;2004年11期

8 Dhaval Dalal;分布式电源结构发展趋势[J];电子与电脑;2004年10期

9 陈金富,卢炎生;分布式电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05年02期

10 王成山;陈恺;谢莹华;郑海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杜永平;杨富民;洪志勇;张建文;贾雅君;;分布式电源模型分析及并网优化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5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6 刘森;李盛伟;李永丽;;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明珠;田世明;王莹;;基于光储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研究[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中小型风能设备与应用》(2014年第3期)[C];2014年

9 王少林;唐巍;;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配网重构综合优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盛方正;周宇栋;陈之琛;;基于选择不同暂态阻抗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分析[A];第十九届输配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彭源长 苟慧智;分布式电源不可忽视[N];中国电力报;2006年

2 赵菊昌;青海公司调研用户分布式电源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3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苑舜 周波;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N];中国电力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郭惠;全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4年

5 记者 王旭辉 通讯员 马旭升;青海分布式电源建设健康快速[N];中国能源报;2014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规定已上报能源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国网能源研究院 黄碧斌;分布式电源健康发展须完善政策体系[N];国家电网报;2013年

8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冯永晟;促进分布式电源发展是多方共同责任[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旭辉;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日趋规范化[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通讯员 林梅妹 陈德钧;福建高效服务分布式电源并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学谦;考虑配电网网损和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孟建辉;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张欣;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DANG NGOC HUY(邓玉辉);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周天沛;微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资源的优化运行与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张惠智;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故障分析及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徐栎;面向可靠性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陈晓龙;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司新跃;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故障建模与配电网保护[D];山东大学;2016年

10 尚th;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与优化运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付顺;基于时序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刘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巩翔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谐波潮流计算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5 胡奕挺;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的影响及准入容量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闫斌杰;不确定条件下分布式电源多目标投资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朱明明;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6年

8 陈臻波;分布式电源的电网负荷预测和优化调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孙长如;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自适应保护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10 杨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64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464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9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