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多馈入直流低压限流单元的协调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2019-05-17 16:38
【摘要】:为了改善多馈入直流输电(MIDC)系统的故障后的恢复性能,在研究低压限流单元(VDCOL)对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多馈入直流低压限流单元的协调控制方法。首先利用灵敏度分析法,研究了直流功率对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多馈入直流低压限流单元的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相量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评估故障对各直流输电子系统的影响,并调整和控制故障点附近各直流子系统VDCOL的输出,从而改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动态性能;最后对该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所提出的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多馈入直流低压限流单元的协调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系统发生连续的换相失败故障,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从而改善系统的恢复性能。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covery performance of a multi-feed-in direct-current transmission (MIDC) system,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effect of the low-voltage current-limiting unit (VDCOL) on the voltage stability of the DC system, A coordinated control method for multi-feed DC low-voltage current-limiting unit based on WAMS is presented. Firstly, the influence of DC power on the voltage stability of AC/ DC system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and a multi-feed direct current low-voltage current-limiting unit based on the wide-area measur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phasor measurement unit. The effect of the fault on each DC transmission subsystem is evaluated, and the output of the VDCOL of the DC sub-systems near the fault point is adjusted and controlled, so that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feed-in direct-curren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is improved; and finally,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method is simulated and verified.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at the proposed coordinated control method of the multi-feed direct current low-voltage current limiting unit based on the 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failure of the continuous commutation failure of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voltag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reby improving the recovery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成都工业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228200)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22830140003)~~
【分类号】:TM7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国强;高楷;卫志农;孙永辉;袁阳;;抑制HVDC系统换相失败的自适应PI控制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6年01期

2 黄振琳;管霖;涂亮;门锟;何楚瑶;沈鹏;;基于Bang-Bang控制的直流大信号暂态稳定控制器研制[J];高电压技术;2016年01期

3 冯明;李兴源;洪潮;李妮;王超;覃波;;基于多馈入功率恢复因子的南方电网多回直流分层协调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5年10期

4 杨欢欢;朱林;蔡泽祥;陈宇川;李晓华;金小明;周保荣;张东辉;;直流控制对直流系统无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J];电网技术;2014年10期

5 张彪;王渝红;李兴源;;改善直流系统恢复特性的VDCOL控制策略研究综述[J];华东电力;2014年05期

6 肖俊;李兴源;;多馈入和多端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因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电网技术;2014年01期

7 郑超;盛灿辉;林俊杰;薛劲莹;陈得治;张志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动态响应对受端交流电网故障恢复特性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3年03期

8 陈修宇;韩民晓;刘崇茹;Ani.M.Gole;;含整流站接入的多馈入直流系统强度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刘晓明;慈文斌;刘玉田;;直流控制方式对受端电网电压稳定性影响[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1年04期

10 汪娟娟;张尧;林凌雪;;交流故障后MIDC系统的协调恢复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侃胜;吴颖;陈明亮;王志成;黄霞;;雅中-江西±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端换流站无功控制研究综述[J];江西电力;2018年08期

2 张汀荃;张汀荟;张海龙;顾佳易;;双端柔直输电系统的改进无差拍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工程技术;2018年04期

3 杨汾艳;余超耘;盛超;刘正富;;空充变压器时直流线路沿线50 Hz分量分布的定量计算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年14期

4 瞿合祚;黄彦浩;李晓明;郑惠萍;刘新元;李文臣;;机电暂态仿真中直流输电系统恢复特性曲线修正方法[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8年06期

5 郭紫昱;林涛;王立永;翟学;王训哲;徐遐龄;刘林;;计及直流短路特性的单相故障换相失败免疫指标[J];电网技术;2018年09期

6 郭贤珊;赵峥;付颖;乐波;厉璇;;昌吉—古泉±11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绝缘配合方案[J];高电压技术;2018年04期

7 王艺璇;张鑫;穆清;陈绪江;孙丽香;张星;;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系统换相失败预防控制参数优化[J];高电压技术;2018年01期

8 黄景慧;郭紫昱;李甜甜;林涛;刘永民;司瑞华;杨明臻;张彦琪;;直流多馈入电网生存性评估方法[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年04期

9 黄梦华;汪娟娟;李瑶佳;王子民;李子林;傅闯;;高压直流定无功功率交流故障恢复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年03期

10 付蓉;周振凯;汤奕;陈斌;孙万钱;吴英俊;;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换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J];高电压技术;2017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勤勇;刘玉田;汤涌;;受端电网最大直流受入规模分析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5年03期

2 徐敏;蔡泽祥;韩昆仑;李晓华;李佳曼;;交直流混联电网中交流暂态侵入对直流继电保护的影响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4年11期

3 杨欢欢;朱林;蔡泽祥;陈宇川;李晓华;金小明;周保荣;张东辉;;直流控制对直流系统无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J];电网技术;2014年10期

4 肖俊;李兴源;冯明;洪潮;李妮;;多馈入交直流系统无功补偿装置的布点[J];电网技术;2014年10期

5 赵成勇;李丹;刘羽超;郭春义;许韦华;阳岳希;;含有STATCOM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4年08期

6 卫志农;缪新民;王华伟;雷霄;袁阳;孙国强;;基于PSCAD-MATLAB联合调用的高压直流控制系统参数优化[J];高电压技术;2014年08期

7 郑超;汤涌;马世英;盛灿辉;杨海涛;罗立波;高峰;薛劲莹;陈得治;张志强;罗邦云;;直流参与稳定控制的典型场景及技术需求[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22期

8 吴萍;张健;屠竞哲;卜广全;陈昊;;溪洛渡—浙西特高压直流投运后系统稳定特性及协调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4年07期

9 张彪;王渝红;李兴源;;改善直流系统恢复特性的VDCOL控制策略研究综述[J];华东电力;2014年05期

10 肖俊;李兴源;;多馈入和多端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因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电网技术;201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琦;李兴源;冯明;李保宏;曾雪洋;;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多馈入直流低压限流单元的协调控制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7年04期

2 梅永振;王海云;李阳;潘悦;;Multi-infeed HVDC中混合高压直流输电对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的影响[J];水电能源科学;2017年05期

3 万家晶;肖锐;;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研究[J];吉林电力;2010年05期

4 何棒棒;胡冰清;杨建国;林尤吉;陈云龙;;单相限流式固态断路器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34期

5 ;XL-2型限流开关[J];电力技术;1987年09期

6 张明曦;高限流主干断路器[J];低压电器;1988年02期

7 李二平,陈德桂,邱祖述;电磁吸力限流机构瞬态过程的有限元分析[J];低压电器;1989年03期

8 陈定康;无限流保护电阻及充电电阻的新型冲击高电压发生器[J];高电压技术;1989年01期

9 赵文瑜;;限流线[J];低压电器技术情报;1972年03期

10 李帅;赵成勇;许建中;郭春义;;一种新型限流式高压直流断路器拓扑[J];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然;刘卫东;;工频零点电流转移的限流装置[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郭晨吉;杨秀;陈雨;陈鸿煜;;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综述[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邹立峰;周海;熊志全;司大军;龚伟志;信赢;;电网三相短路试验与35kV超导限流器限流效果分析[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0年

4 李庚银;吕鹏飞;李广凯;周明;;轻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与展望[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邵洪平;;高压直流输电的应用前景[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6 蒋延林;张秀霞;;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磁观测影响的判定与处理[A];2011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1年

7 闫媛媛;;电压源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控制策略研究[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任震;;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发展动向[A];IEEE北京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9 刘勇;张郭艳;;我国高压直流输电与特高压交流输电的应用前景试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董凌;韩民晓;文俊;刘志阳;;特高压直流输电稳态参数的分析与计算[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西 尹石荪;电容限流LED灯电路简明设计[N];电子报;2012年

2 张进;公司副总经理刘泽洪荣获“IEEE PES Uno Lamm HVDC”大奖[N];国家电网报;2017年

3 记者 王靖 通讯员 汤伟;推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世界范围研究和应用[N];国家电网报;2016年

4 张翼;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将创18项“世界第一”[N];光明日报;2007年

5 张长浩 姚雷 黄兴勇;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N];华中电力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靖 通讯员 汤伟 朱奕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如何走向世界[N];国家电网报;2016年

7 姚雷邋舒文雯;特高压直流输电前程似锦[N];国家电网报;2007年

8 谢毅;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N];中国电力报;2007年

9 记者 苏伟;我国攻克特高压直流输电核心技术难关[N];中国电力报;2010年

10 曾南超;高压直流输电在“西电东送”中的应用[N];中国电力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汪洋;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及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闫常友;广域测量系统若干技术及电压稳定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3 常勇;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与监视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亮;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快速评估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刘洪顺;经济型故障限流拓扑与应用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渝红;交直流混合运行系统中的换相失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申洪明;直流换相失败对交流侧保护的影响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苏永春;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理论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跃洋;多端柔性直流电网故障分析与限流方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2 董沛毅;高压直流输电逆变侧控制策略对换相失败影响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年

3 龚s,

本文编号:2479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479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