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计及无功潮流影响的传输介数概念及其电网关键线路辨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5 14:20
【摘要】:在潮流介数的基础上,考虑了线路在传输无功潮流方面的作用,提出线路传输介数并将其用于辨识电网关键线路。由于充足的无功支持是电压稳定性的基础,将无功传输的作用纳入到关键线路辨识方法中后,传输介数能准确地辨识出影响系统电压稳定性的重要线路。关键线路的连续故障会导致有功和无功传输通道的破坏,需要切除部分负荷以维持系统频率和电压稳定,故采用基于最优潮流的失负荷量作为故障线路重要性的评价指标,以验证具有高传输介数的线路在电网运行中承担关键作用。IEEE39和IEEE118节点系统算例表明,传输介数能够辨识出系统中影响节点电压稳定水平的重要线路,其辨识效果优于潮流介数,基于传输介数的电网关键线路辨识方法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文内图片:基于传输介数的动态攻击流程
图片说明:基于传输介数的动态攻击流程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power flow medium,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the lin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reactive power flow,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of the line is proposed and used to identify the key lines of the power grid. Because sufficient reactive power support is the basis of voltage stability, after the role of rea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is brought into the key line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important lines that affect the voltag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continuous fault of key lines will lead to the destruction of active and reactive power transmission channels, so it is necessary to remove part of the load to maintain the frequency and voltag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refore, the load loss based on optimal power flow is us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importance of fault lines to verify that the lines with high transmission media play a key rol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network. IEEE 39 and IEEE118 node system examples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can identify the important lines that affect the voltage stability level of the nodes in the system, and its identification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ower flow medium. the key lin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900100)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5211SX1500R4)~~
【分类号】:TM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贤龙;王涛;顾雪平;李凯;张尚;王铁强;;基于自组织临界理论的电网脆弱线路辨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15期

2 刘小丽;毛弋;梁杉;李亚雄;范幸;邓海潮;彭文强;;基于综合介数的电网脆弱线路辨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02期

3 张富超;谢成荣;沈立新;张富春;黄家栋;刘金龙;;基于源流路径链和输电介数的电网关键线路辨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21期

4 梁才;刘文颖;但扬清;徐鹏;周喜超;;输电线路的潮流介数及其在关键线路识别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年08期

5 董萍;徐良德;刘明波;;多站点无功补偿装置的多目标协调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6 何俊;庞松龄;禹冰;张伟民;李鸿鹏;刘耀年;;基于容量介数指标的电网脆弱线路识别[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08期

7 汤涌;卜广全;易俊;;印度“7.30”、“7.31”大停电事故分析及启示[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年25期

8 徐林;王秀丽;王锡凡;;电气介数及其在电力系统关键线路识别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9 丁明;韩平平;;加权拓扑模型下的小世界电网脆弱性评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10 曹一家;陈晓刚;孙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大型电力系统脆弱线路辨识[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付英杰;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2 罗静;无功功率潮流跟踪的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煜;郭创新;章禹;朱炳铨;徐立中;;计及无功潮流影响的传输介数概念及其电网关键线路辨识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年23期

2 岳贤龙;王涛;顾雪平;王佳裕;仲悟之;高成彬;;基于灵敏度和潮流熵的线路过负荷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年21期

3 杨植雅;李华强;黄文婧;余雪莹;;考虑电网运行状态和结构关联的连锁故障序列预测[J];电力建设;2017年11期

4 于磊;刘精攀;;无人机航测系统在输电线路带状地形图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年10期

5 张彦琪;林涛;毕如玉;杨明臻;盛逸标;王训哲;;新能源电源出力变化对电网结构脆弱性影响分析及应对[J];分布式能源;2017年05期

6 胡伟;郑乐;闵勇;董昱;余锐;王磊;;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系统故障后暂态稳定评估研究[J];电网技术;2017年10期

7 刘明顺;赵立进;黄良;林成;苏华英;龙志君;刘阳;张思颖;张晓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电网风险评估分级[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年05期

8 刘明顺;龙志君;赵立进;黄良;林成;苏华英;韩文浩;张晓伟;张思颖;;基于模糊推理的电网风险评估及线路重要度辨识[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年03期

9 熊小伏;刘松;韦瑞峰;荀羽;沈智健;;计及继电保护失效的断路器检修顺序决策方法[J];高压电器;2017年09期

10 徐岩;郅静;;基于改进节点电气介数的电网关键节点辨识[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7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小敏;基于动态概率潮流的输配电网安全风险和电能质量评估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牛瑞馨;基于潮流追踪的风险评估负荷削减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丽;毛弋;梁杉;李亚雄;范幸;邓海潮;彭文强;;基于综合介数的电网脆弱线路辨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年02期

2 张富超;谢成荣;沈立新;张富春;黄家栋;刘金龙;;基于源流路径链和输电介数的电网关键线路辨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21期

3 肖雅元;张磊;罗毅;王宏刚;邓集;;基于回路可靠性贡献指标的电网薄弱点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15期

4 蔡晔;曹一家;谭玉东;李勇;;基于标准化结构熵的电网结构对连锁故障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03期

5 丁明;过羿;张晶晶;钱宇骋;齐先军;何剑;易俊;;基于效用风险熵权模糊综合评判的复杂电网节点脆弱性评估[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03期

6 赵娟;申旭辉;吴丽华;付红军;谢岩;;结合直流潮流模型的电网断面热稳定极限快速评估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年03期

7 王仁伟;张友刚;杨阳;李军;;基于电气介数的复杂电网脆弱线路辨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年20期

8 王涛;高成彬;顾雪平;王兴武;贾京华;;基于事故链模型的电网关键线路辨识[J];高电压技术;2014年08期

9 刘文颖;但扬清;朱艳伟;梁才;蔡万通;王维洲;郑伟;;复杂电网自组织临界态辨识物理指标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4年08期

10 龚媛;梅生伟;张雪敏;刘锋;郭金鹏;;考虑电力系统规划的OPA模型及自组织临界特性分析[J];电网技术;201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正新;10kV以下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及控制系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昆玲,关勇,邓庆军,王立新;包头地区110kV系统无功潮流测试与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4年06期

2 熊虎岗;程浩忠;章文俊;高超;;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无功潮流优化[J];高电压技术;2007年11期

3 沈其陆;陈晋毅;;基于无功潮流分析的10kV线路优化系统的应用探讨[J];机电技术;2011年05期

4 韩培君;邢峰;宋禹飞;李玉堂;;地区电网无功潮流分布特性分析[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3年05期

5 廖华兴,刘宝柱,于继来;基于规则的无功潮流调整方法[J];中国电力;2004年02期

6 赵发云;秦之武;耿琴兰;李新淼;;海北电网无功潮流分布的分析[J];青海电力;2011年S2期

7 张强 ,刘庆国;电力系统最优无功潮流的一种改进算法[J];河北电力技术;1986年04期

8 唐寅生,李文云;500kV漫湾-草铺输电系统优化无功潮流调整控制研究[J];电网技术;2001年05期

9 潘晓昀;采用乘子罚函数的牛顿法最优无功潮流(二)[J];江苏电机工程;1996年01期

10 方文;超高压有载调压变压器调节无功潮流[J];能源技术;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韩光;李道鹏;宋之卿;;基于模态分析技术的电压稳定性研究[A];第一届电力安全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赵斌;吴琛;李文云;李玲芳;;云南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A];2006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余龙海;张劲松;;大电机应用与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烈鑫;余志文;刘启宏;王庆洪;周双喜;;广东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林相彬;徐建源;;基于多指标加权的电网电压稳定性判定方法[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爱国;万辉龙;陈爱军;;计及负荷动态特性的在线电压稳定性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郭振兴;彭显刚;;随机最优潮流综述[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虎岗;计及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多目标无功潮流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汪洋;广域测量系统可靠性及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王亮;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快速评估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李季;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的分岔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5 何宣虎;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最优潮流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李智诚;交直流柔性互联电网最优潮流与自愈重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7 凌武能;基于混合线性锥规划的最优潮流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8 刘方;电力系统动态最优潮流的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刘方;关于电力系统动态最优潮流的几种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杨林峰;计及机组启停的动态最优潮流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萃浙;复杂大电网无功潮流的线路参数误差高敏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樊苓艳;微电网无功潮流控制与电压稳定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吴巍;考虑ATC的无功潮流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蒋彦达;基于最优潮流模型的电压稳定性校正控制[D];天津大学;2016年

5 高寒;基于电压稳定性分析的TSVG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田云翔;风电场功率波动特性预测及其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俊吉;风电接入对新疆吐鲁番电网电压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8 胡一波;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及其风险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9 段天元;含高渗透间歇性能源的哈密电网电压稳定性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10 李猛;大规模风电/光伏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10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10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4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