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旋转电容的直流电网软开关DC-DC变换器设计
【图文】:
、二极管D2和支路开关S2。其中,旋转电容如图1虚框所示:Sa导通,电容正向充电;Sb导通,电容放电后反向充电。支路开关S1和S2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因电容旋转引起的二极管误导通,保证二极管支路仅在对应的模式下参与工作。2工作原理在进行稳态分析前,需要做如下假设:(1)开关管与二极管均为理想器件,导通压降为0;(2)谐振电感谐振电容均为理想器件,损耗可以忽略;(3)忽略线路中的杂散电感和电容;(4)输入输出电压为恒压源,忽略扰动。2.1Buck模式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在Buck模式下,闭合图1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Fig.1TopologyofDC/DCconverterS1,能量由高压侧流向低压侧,此时控制开关管Sa和Sb,占空比固定。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主要分为6个工作阶段。各阶段的工作图及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表示各阶段内变换器内电流通路。图2Buck模式下各阶段工作示意图Fig.2OperationprinciplesofeachstageinBuckmode(1)t0—t1阶段(阶段1):t0时刻,Sa导通,高压电源、Cr1、Sa桥臂、电感Lr和低压电源构成回路,高压电源对Lr、Cr1充电,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波形为正弦波;其余支路均处于开路状态。(2)t1—t2阶段(阶段2):t1时刻,,电容Cr1电压uCr1上升至Uh,二极管D1正向偏置,电流自然换流至
行稳态分析前,需要做如下假设:(1)开关管与二极管均为理想器件,导通压降为0;(2)谐振电感谐振电容均为理想器件,损耗可以忽略;(3)忽略线路中的杂散电感和电容;(4)输入输出电压为恒压源,忽略扰动。2.1Buck模式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在Buck模式下,闭合图1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Fig.1TopologyofDC/DCconverterS1,能量由高压侧流向低压侧,此时控制开关管Sa和Sb,占空比固定。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主要分为6个工作阶段。各阶段的工作图及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表示各阶段内变换器内电流通路。图2Buck模式下各阶段工作示意图Fig.2OperationprinciplesofeachstageinBuckmode(1)t0—t1阶段(阶段1):t0时刻,Sa导通,高压电源、Cr1、Sa桥臂、电感Lr和低压电源构成回路,高压电源对Lr、Cr1充电,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波形为正弦波;其余支路均处于开路状态。(2)t1—t2阶段(阶段2):t1时刻,电容Cr1电压uCr1上升至Uh,二极管D1正向偏置,电流自然换流至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分类号】:TM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良弼;数控交流稳压电源中零电流触发的研究[J];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2 ;保护继电器触点的零电流检测器[J];电讯技术;1989年03期
3 周洁敏,鞠文耀,陶云刚;应用零电流准谐振技术的半桥式开关电源[J];电力电子技术;1995年02期
4 闫春洁;;浅谈输入阻抗和零电流对测量误差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32期
5 郑晓兰;伊林林;李瑞平;;Boost ZCT-PWM变换器的改进及仿真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20期
6 崔丽娟;电压表零电流对测量误差的影响[J];企业标准化;2004年07期
7 黄济青,屈毅,黄小军;三相单管零电流关断功率因数校正器的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00年03期
8 白茂军;张杨;曾怡达;;一种新颖的零电流转换Boost变换器分析[J];低压电器;2010年16期
9 侯世英;林茂;刘早晨;嵇丽明;;一种新型零电流三电平Buck变换器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0年02期
10 赵振民,江涛,王聪;零电流过渡(ZCT)功率变换电路控制方式的讨论[J];黑龙江矿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邓湘鄂;王明渝;安树怀;王磊;;可用于电动汽车的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杨铭泽;陈锦云;;软开关技术综述[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京梅;兰中文;余忠;王豪才;;全桥结构中的无源、无损耗软开关技术[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张勇;马铁军;陈刚;杨思乾;刘金合;;拓扑参数对点焊逆变电源软开关的影响[A];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赵智江;段红海;李力;武佩轩;;大容量谐振软开关弧焊逆变电源的设计[A];第六届21世纪中国焊接技术研讨会暨第四届计算机在焊接中的应用交流会论文专刊[C];2004年
6 王慧贞;童永胜;严仰光;;250VA 400Hz软开关逆变电源研制[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赵鹏;李昶志;杨明皓;;软开关技术在BUCK电路中的应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春森;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软开关工作点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09年
2 姚刚;Boost型功率变流器有源软开关拓扑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周飞;IZCT/ARCP ZVT软开关变流器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张勇;点焊逆变电源软开关及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仲超;异步联网系统直流双极闭锁后频率控制措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吴佳;基于负荷预测的风柴储混合发电系统频率控制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东霖;双馈风力发电机频率控制及小干扰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姚亮;多能互补发电系统频率控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李斯雯;双馈感应风电机组参与电力系统调频的控制策略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5年
6 徐向东;基于频率控制的多约束风电塔优化设计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徐明雨;大规模互联电网频率动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8 詹玉香;基于记忆元件的软开关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文鼎;用于EPS的12V/48V软开关电源变换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10 徐兴华;电流馈电软开关高压电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181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18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