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基于迭代学习与FIR滤波器的PMLSM高精密控制

发布时间:2019-08-03 06:18
【摘要】: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运行时易受端部效应、摩擦力、负载扰动、参数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难以达到高精度跟踪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迭代学习与有限冲击响应(FIR)滤波器的控制方案。PMLSM伺服系统执行重复任务时,迭代学习控制(ILC)可有效地抑制重复性扰动,具有很高的控制精度,但执行非重复性任务时很难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为了进一步改善基于ILC的PMLSM伺服系统运行迭代1次的跟踪精度,利用ILC的输出信息来设计FIR滤波器,进而用FIR滤波器来代替ILC,使控制系统达到最优的ILC,以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采用滑模控制(SMC)对FIR滤波器进行补充,使位置误差快速收敛到一定的界限内,以提高系统的抗扰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案使系统具有很高的位置跟踪精度和很强的鲁棒性。
【图文】:

基于迭代学习与FIR滤波器的PMLSM高精密控制


?Fric(y·)=[fc+(fm-fc)e-(y·/y·s)2]sgn(y·)(2)端部效应和齿槽力可分别表示为Fend(y)=A1cos2πyτ+()θ(3)Fcog(y)=A2sin2πy()τ(4)式中,fc为库伦摩擦力,N;fm为最大静摩擦力,N;y为动子位移;y·s为润滑系数;sgn(·)为符号函数;A1为端部效应推力波动幅值;A2为齿槽力波动幅值;θ为初始相位电角度。由式(3)和式(4)可知,端部效应和齿槽力为周期性重复扰动。由式(1)可以得到PMLSM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图1PMLSM的数学模型Fig.1MathematicalmodelofPMLSM2PMLSM的ILC系统设计PMLSM的ILC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图2中,P(s)为广义被控对象,PI为速度控制器,Ff为摩擦力、端部效应、齿槽力和负载阻力等扰动,L(s)为学习滤波器,Q(s)为低通滤波器,yd为系统期望位置信号,yk+1为第k+1次迭代的系统输出位置信号,ek+1为第k+1次迭代的位置误差信号,vk既是第k次迭代的ILC输出信号也是第k+1次迭代的ILC输入信号,vk+1为第k+1次迭代的ILC输出信号,uk+1为第k+1次迭代的控制信号,C(s)为系数分别为KP和KD的PD反馈控制器。由图2可以看出uk+1=Cek+1+vk+1(5)vk+1=Q(vk+Lek)(6)系统的输出位置为yk+1=uk+1P(7)则11

基于迭代学习与FIR滤波器的PMLSM高精密控制


电工技术学报2017年5月ek+1=Q1-LP1()+CPek+1-Q1+CPyd(8)因此,ILC收敛的充分条件为[11,12]Q(1-LP1)!<1(9)式中,P1=PS,其中S=1/(1+CP),S为灵敏度函数。由式(9)可知,L和Q决定了系统的收敛性。为了保留系统有效地控制输入信号,并抑制高频随机扰动信号,设计Q的截止频率ω大于期望轨迹的固有频率,小于随机扰动信号的频率。Q的形式为Q(s)=1sω+1(10)图2PMLSM的ILC系统框图Fig.2BlockdiagramofILCsystemforPMLSMPD型ILC适用于位置伺服系统,具有很好的控制性能。为了简化L的设计,选择L为L(s)=K1+K2s(11)式中,K1为比例系数;K2为微分系数。当调节K1和K2使L满足式(9)时,系统收敛。ILC具有控制精度高、学习收敛快、不需要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等优点,系统执行重复任务时,理论上可以完全地抑制重复性扰动并获得高精度跟踪控制。但当系统存在大量非重复性扰动时,,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会无限地放大扰动,容易导致系统的控制精度下降[13-15]。并且系统迭代1次后的跟踪误差较大,往往需要迭代多次,系统才能达到很好的跟踪效果,因而ILC只适用于执行重复任务的系统。由于ILC能够抑制重复性扰动而不能抑制非重复性扰动,P(s)可以表示为P(s)=G(s)+d(12)式中,G(s)为已知的传递函数;d为参数变化、摩擦力和负载阻力等引起的非重复性扰动。3基于FIR滤波器和SMC的PMLSM系统设计ILC使PMLSM系统具有很好的控制性能,但只适用于执行重复任务。对于执行非重复任务的系统,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并使其接近ILC的控制精度,可以将ILC的输出信息应用于FIR滤波器的设计中。为进一步改善系统的鲁棒性,设计了滑模控制器。基于FIR滤波
【作者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学工程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5349)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L2013060)资助
【分类号】:TM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炯炯;任嘉祺;邵波;;基于C++的电火花机床PMLSM驱动二次开发及性能测定[J];轻工机械;2011年04期

2 孙宜标;张桂平;夏加宽;;基于二阶滑模的PMLSM悬浮平台直接解耦控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2年04期

3 关丽荣;;基于自适应反推补偿的PMLSM位置跟踪控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王海星;封海潮;司纪凯;;PMLSM直接推力控制系统研究[J];微电机;2012年05期

5 孙宜标;闫峰;黄伟;刘春芳;;跟踪时变周期信号的PMLSM重复控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牛亚丽;张丽娟;;PMLSM驱动系统的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J];科学之友;2010年11期

7 刘瑞英;朱善俊;;基于单段初级PMLSM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J];电气技术;2011年03期

8 姚明林;李兵;;PMLSM的互补式滑模控制系统设计[J];电气传动;2011年09期

9 孙宜标;王欢;杨俊友;;基于H_∞最优控制的PMLSM伺服系统鲁棒重复控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蔡炯炯;卢琴芬;刘晓;叶云岳;;PMLSM推力波动抑制分段斜极方法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 PMLSM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VPWM[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Haibin Shi;Li Q;;Guaranteed Cost Speed Control for PMLSM Based on T-S Fuzzy Model[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Research 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for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System[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4 Limei Wang;Meining Sun;Bing Li;;Dynamic Inverse Contour Control for PMLSM Direct Drive XY Table Based on Velocity Field[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付子义;王强;;PMLSM垂直运输系统控制设计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Position Accuracy Improvement of PMLSM System Using Artificial Immune Algorithm[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尚冬冬;陈德传;郑忠杰;;基于变结构控制的PMLSM矢量伺服系统[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Reference Model Sliding Model Velocity Control for Linear Elevator Using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9 吕刚;焦留成;司纪凯;;增益模糊自整的自适应神经元控制器在PMLSM垂直运输系统中的应用[A];2004年全国直线电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宁建荣;王成元;夏加宽;彭兵;;高精高速机床PMLSM直线进给系统减振轨迹规划[A];第十一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祝贺;绕组分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齐丽;T-S模型鲁棒控制及在PMLSM系统速度控制中的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3 孙宜标;基于滑动模态的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鲁棒速度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4 司纪凯;SPWM电压源供电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5 邵波;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关键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赵希梅;高精度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的二自由度鲁棒跟踪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7 田艳丰;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鲁棒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铁举;基于自抗扰的PMLSM位置控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严谨;基于DSP的永磁交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技术[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王义娜;PMLSM悬浮平台的鲁棒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桂平;PMLSM悬浮平台的二阶滑模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5 刘永恒;高精度PMLSM迭代学习控制与实验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6 张利敏;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PMLSM推力波动抑制策略[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7 汪树东;PMLSM无传感器控制在垂直提升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8 刘江华;基于预测电压调制与T-S模糊控制的PMLSM直接推力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9 赵久威;直线伺服系统的智能互补滑模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10 袁静国;自适应Kriging优化算法及其在PMLSM设计中的应用[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22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22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e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