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二氧化硅气凝胶纳米孔隙绝热材料气相导热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6 07:19
【摘要】:气凝胶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基于其独特的性能在航天、太阳能热发电、相变储能、吸附催化、建筑节能、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都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气相导热是该类材料的主要传热方式之一。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纳米尺度受限空间内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以及气相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论文搭建了基于“瞬态热带法”的热物性测量试验台,并设计了一套真空加热炉系统,以便提供测量所需的压力环境及温度环境。试验测量了具有双孔分布特性的颗粒状及粉末状SiO2气凝胶的热导率,测量的压力范围为1 Pa-大气压力,温度范围为室温-900 K。采用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测得样品的氮气等温吸/脱附曲线以及中孔孔径分布曲线。分别运用BET理论和BJH模型来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平均中孔直径。以Zeng等提出的纳米孔隙受限空间内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和气相热导率模型为基础,考虑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采用纳米小球堆积构成的杆状立方阵列结构,对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及气相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影响机理及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基于粉末状SiO2气凝胶的显微结构特征,将其简化为具有纳米孔结构的球体在空间周期性的排列结构。分别针对颗粒内部的纳米孔以及颗粒间堆积形成的大孔,采用不同的热导率计算模型,同时考虑不同传热形式间的耦合,建立了具有双孔分布特性的Si02气凝胶整体有效热导率的计算模型,并与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比表面积和密度是表征纳米多孔材料的两个基本参数,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以及更大的密度对于限制纳米孔中的气相热导率具有重要作用;当p104Pa时,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不再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气相热导率趋近于0。当p106 Pa时,纳米孔对气体分子自由运动的限制作用可以忽略,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以及气相热导率近似等于自由空间内的值。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存在气相热导率的最大值,且压力越大,该最大值点所对应的温度值越高;当温度低于400 K时,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但由于高温下辐射传热的贡献增大,导致模型的预测结果偏低。存在堆积密度的最佳值,使得整体有效热导率最低,且最佳密度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秀霞;张伟娜;任敏;朱果逸;;硅气凝胶的研究进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杨凯;庞佳伟;吴伯荣;陈实;吴锋;杨栋;;二氧化硅气凝胶改性方法及研究进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3 陈珂;包志豪;朱秀榕;杜艾;沈军;吴广明;张志华;周斌;;碳化硅气凝胶的模板限制反应法制备与特性[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07期

4 毕于铁;任洪波;张庆军;杨静;张林;;氧化铜气凝胶的制备与结构表征[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11期

5 杨杰;邱日祥;胡志昂;;有机气凝胶动态力学响应规律及防护性能[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1期

6 D.BuTTNER ,R.C_(APS) ,U.H_(EINEMANN) ,E. H_(UMMER) ,A.K_(ADUR) ,J.F_(RICKE) ,刘景兰;低密度硅气凝胶瓦的热损失系数[J];能源研究与信息;1988年03期

7 D·布廷勒;U·黑奈曼;A·卡杜尔;R·开普斯;E·胡麦尔;J·弗利克;刘光;;低密度二氧化硅气凝胶瓦的热损系数[J];北京节能;1988年03期

8 傅黎;;透明隔热材料氧化硅气凝胶[J];太阳能;1989年03期

9 陈潭;气凝胶玻璃[J];建材工业信息;2000年07期

10 新科;;气凝胶可吸附污染废油[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杰;张俐娜;Shigenori Kuga;;高强度纤维素/SiO2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2 姚先周;胡子君;孙陈诚;李俊宁;张宏波;;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结构的热设计[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3 刘世明;王慧;曾令可;;纳米SiO_2气凝胶的性能表征与分形维数[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邓忠生;黄耀东;魏建东;杨靖;王珏;沈军;陈玲燕;吴爱梅;;二氧化硅气凝胶的表面修饰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刘宁;符若文;;球状有机气凝胶及其炭气凝胶的结构[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常智;赵海雷;何方;仇卫华;周国治;曲选辉;;掺杂纤维的硅石气凝胶的结构与性能[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珏;沈军;张波;蒋伟阳;陆献平;;有机气凝胶的热传输机理研究[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8 任洪波;张林;杜爱民;;快速制备块状氧化铁气凝胶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杨大祥;冯坚;周新贵;张长瑞;王娟;张浩;;低温下酸/碱两步法制备氧化硅气凝胶[A];全国第三届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赵南;冯坚;姜勇刚;高庆福;冯军宗;;耐高温气凝胶隔热材料[A];2011·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未末;年创产值20亿 气凝胶蕴含惊人商机[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龙;“蓝烟”袅袅向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2年

3 西藏圣一新能源股份公司研究院院长 李光武;气凝胶:可以改变世界的多功能新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3年

4 宏文;二氧化硅气凝胶有望产业化[N];中国建材报;2013年

5 戚翔;世界最轻固体将改变世界[N];工人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何秦江;投资两亿 年产三吨[N];绍兴日报;2006年

7 彭红;中国气凝胶产品打破美国垄断局面[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彭红;气凝胶产业化开启纳诺高科有望成最大供应商[N];中国质量报;2008年

9 通讯员 周炜 朱海洋 记者 潘剑凯;浙大实验室诞生超轻气凝胶[N];光明日报;2013年

10 闫洁;女科学家一次偶然经历,稻壳变废为宝[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佳庆;基于两性纤维素的磁性气凝胶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何松;二氧化硅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制备与吸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3 龙涛;块状钛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郑文芝;二氧化硅气凝胶研制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忠强;氧化物气凝胶的制备、结构和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徐海s,

本文编号:2532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32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7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