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电站锅炉数字化燃烧检测

发布时间:2019-09-10 08:10
【摘要】:建设智能化电厂需要进一步提高电站锅炉性能监控水平,从而保障锅炉在全负荷范围内安全、高效运行。通过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辐射逆问题求解方法,耦合炉侧燃烧诊断和锅侧蒸发系统建模,实现了锅炉燃烧过程的数字化检测,并在一台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上开展了试验研究。以炉侧燃烧诊断给出的水冷壁表面热流密度分布作为边界条件,按照大比热区的焓值范围划分3个焓值区间分别求解工质侧换热系数,实现了超临界压力下水冷壁温度分布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炉侧温度检测误差小于50K,锅侧水冷壁检测误差小于1.06%。锅炉燃烧数字化检测技术将为控制炉内燃烧工况的优化分布提供重要参考。
【图文】:

锅炉燃烧,检测系统


上炉膛尺寸为12.5m×26.7m,下炉膛尺寸为23.6m×26.7m,炉拱所在高度为34m。在前、后拱上共布置有24组狭缝式燃烧器,6台双进双出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F层二次风箱内加装导流板,使F层二次风下倾进入炉膛。W型火焰锅炉能够促进低挥发分煤粉的稳燃及燃烬,但也存在结焦严重、受热面超温、炉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等一系列问题[10]。通过在炉膛各燃烧区域布置火焰探测器,结合火焰辐射图像处理技术诊断炉内燃烧工况,将提高W型锅炉燃烧检测及控制水平。根据W型锅炉结构特点,将20支探测器分4层布置在炉膛四周,如图1所示。第1层探测器布置在拱下靠近冷灰斗区域,高度为27.7m,能够接收燃烧器区域火焰的辐射信息,从而确定火焰的下冲深度;第2层探测器布置在高度为32.1m,能够监视燃烧器的着火特性以及火焰中心位置;第3层图1数字化锅炉燃烧检测系统Fig.1Digitaldetectionsystemofboilercombustion探测器布置在拱上接近喉口位置,高度为39.1m,倾斜向下布置,监测煤粉在下炉膛的燃烧以及沿高度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第4层探测器布置在接近折焰角区域,高度为45.7m,监测炉膛出口烟温是否偏高。20幅火焰图像经视频分割器合成为1幅图像送入工控机进行处理。炉侧燃烧诊断是利用辐射图像处理的方法从彩色火焰图像中反演炉内源项分布。根据维恩辐射定律,摄像机接收到的单色辐射强度与炉内温度分布的关系如式(1):()λλλI=AET(1)式中:Iλ为摄像机接收的单色辐射强度,W/(m3Sr);Aλ为单色辐射成像矩阵,由式(2)确定。dd(),1,2,,(,)4(),1,2,,jjjjRjiSjmAijRjiVjmmmnλεσκσ→Δ==→Δ=+++(2)式中:Rd为被介质散射或者被壁面反射的能量份额分布(distributionsofrat

温度分布,炉内燃烧,温度分布


0.8321.4641.0200.127>27000.0950.9370.8842.2341.6000.106焓值Hf/(kJ/kg)η7η8η9η10η11—<17500.4700.01450.1510.6370.842—[1750,2700]0.9680.00000.1200.2870.233—>27000.7650.07500.0890.3800.294—式中:ρ*=317.763kg/m3;T*=647.226K;λ*=0.4945W/(mK)。3结果与讨论拍摄炉内火焰图像后,将提取图像中包含的炉膛边界单色辐射强度信息,然后根据式(4)重建得到炉膛三维温度分布,并将温度数值转化为伪彩色云图,以3个剖面的方式给出3个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炉内温度分布呈现W型趋势,火焰未发生短路,高温区集中在上升气流交汇处。下炉膛温度分布较对称,上炉膛略偏向前墙。火焰中心位于标高29m处,最高温度接近1900K。总体上来看,该炉膛W型火焰组织情况良好,火焰下冲行程较长,到达冷灰斗区域,未出现明显的前后墙偏烧情况。图5炉内燃烧温度分布Fig.5Combustiontemperaturedistribution利用红外高温计在烟温测点处测量火焰温度,并与燃烧检测系统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如图6所示。红外高温计型号为PT300B,测温范围为773~3200K,测量精度为读数值的±1%,温度分辨率为1K,红外高温计辐射率设为0.4。可以看出,两种方式的测温结果基本一致,偏差小于50K。测点1和2处的温度要高于测点3和4,这表明F层二次风下倾后,火焰下冲深度明显增加,,冷灰斗区域温度偏高。测点度温K/1500160017001800123456图6温度检测结果比较Fig.6Comparisonoftemperaturemeasurementresults前墙水冷壁热流密度分布如图7所示,数值区间为70~320kW/m2。热流密度峰值出现在冷灰斗区域,这主要是由于火焰下冲深度增加,贴近冷灰斗区域水冷壁管,对应
【作者单位】: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电站锅炉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1130,51406166)~~
【分类号】:TM6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占远;陈建中;;电站锅炉安装质量监督检验[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8期

2 陈世旺;杨晓翔;龚凌诸;;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电站锅炉风险评估[J];能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3 白静;;电站锅炉在使用管理中的问题[J];品牌与标准化;2010年02期

4 吴丽梅;安欣;肖红光;邬凯;;电站锅炉工作原理与技术分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34期

5 张允霞;;关于电站锅炉设计的可靠性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6期

6 徐建华;巴特德力格;;新疆电站锅炉检验面临的新问题[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3年07期

7 邵毅;;浅析我国电站锅炉行业未来五年发展趋势[J];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10期

8 ;1977年电站锅炉用钢会议简讯[J];锅炉技术;1977年02期

9 陈孝方;一九七七年电站锅炉用钢会议[J];机械工程材料;1977年02期

10 严惠浩;;日本电站锅炉技术的发展[J];四川机械;198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明;赛俊聪;邱亚林;毛天;;电站锅炉燃用劣质烟煤的探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2 季勇男;官民健;荣庆善;隋秀华;王宝国;;电站锅炉停备期间防腐技术选择与应用[A];全国火电100-200MW级机组技术协作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大容量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技术的发展[A];以石油焦/煤为燃料的大型CFB锅炉优化与环保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二松;;350MW亚临界电站锅炉水冷壁爆管泄露原因分析[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殿梁;杨光瑜;;两相流技术在电站锅炉连续排污流量测量中的应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赵明;赛俊聪;邱亚林;毛天;;电站锅炉燃用劣质烟煤的探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哈锅电站锅炉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C];2002年

8 陈宝

本文编号:2533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33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9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