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真空干燥装置设计与流场模拟
【图文】:
第一章 绪论我国使用富液式铅蓄电池的比例较高,因此技术相对比较滞后。双极硫酸盐化理论至今仍是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反应的理论基础。其正化铅,负极为海绵状铅,电解液为稀硫酸溶液。总反应为:PbO2Pb 2H2SO4→ 2PbSO42H2O (1-1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动力电源,,其制造工艺相对成熟。如图 1.1 所示为铅制造工艺流程图,可分为极板制造、电池组装、电池化成与性能检测三部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机遇,我国的 MH-Ni 电池走在了世界发展的前列,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该种电池。但是其负极含有 10%的 Co 元素价格极其昂贵,将近成本的 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制约其大规模推广使用[16]。(3)第三代动力电池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军方提出了把锂引入电池的构思,为后来锂电池的年代初,日本松下公司的氟化碳锂原电池第一次实现了商品化,然而直到末日本三洋公司的锂/二氧化锰电池的量产,才使得一次锂电池价格大幅引发了二次锂电池研究热潮,八十年代初加拿大的 MoLi 能源公司成功研商用的二次锂电池 Li/Mo2,九十年代初日本索尼公司以聚糖醇热解碳(极的液态电解液锂离子成功市场化,备受市场的青睐。锂离子动力电池的LiMn2O4、 LiCoO2、 LiMyMn2-yO4等 金 属 氧 化 物 材 料 , 电 解 质F6/EC+DMC+DEC。其制造工艺比较复杂,产品的一致性要求比较苛刻[17 1.2 所示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流程图。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海军;;邦普:动力电池的中转站[J];资源再生;2011年09期
2 刘芳波;郭楚怡;赵恒晨;;动力电池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年11期
3 谢元锋,康志君,吴伯荣,朱磊;动力电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有色金属工业;2000年07期
4 焦庆丰 ,刘涤萍;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J];大众用电;2001年04期
5 刘亚飞,白厚善;动力电池及其材料最新发展动向[J];新材料产业;2003年05期
6 蔡年生;国外鱼雷动力电池的发展及应用[J];鱼雷技术;2003年01期
7 ;武汉力兴全力打造动力电池检测设备[J];电源技术;2004年04期
8 ;“2005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J];新材料产业;2005年06期
9 厉海艳;李全安;文九巴;张清;张荥渊;;动力电池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王立松,张晶;大容量锂动力电池化成电源全数字控制技术[J];电源技术;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飞;李建玲;赵淑红;王子冬;王新东;;锂动力电池性能衰退规律研究进展[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0年
2 胡信国;;动力电池进展[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马军;李爱魁;杜涛;刘飞;;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配组工艺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伟东;王海涛;;动力电池新型材料[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曾小华;陈万忠;吴强华;王庆年;;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试验检测系统[A];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C];2002年
6 闫智刚;杜虎;王仲飞;;慢脉冲化成技术在铅酸动力电池中的应用[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刘亚飞;陈彦彬;白厚善;;动力电池与相关材料的最新进展[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徐舟;唐有根;唐广笛;;锌-空气动力电池在纯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9 杨毅夫;;中倍率方型塑壳氢镍动力电池开发(摘要)[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建军;何向明;王莉;任建国;刘志祥;;水下航行器用高安全性动力电池研制[A];第29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碧君邋陈建军;牵手香港超霸 力元新材进军汽车动力电池[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主持人 陈瑜;动力电池:奏响新能源汽车序曲[N];科技日报;2008年
3 孙广明 顾介铸;动力电池产业联盟在泰州成立[N];新华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晓东;中关村成立动力电池产业联盟[N];北京商报;2010年
5 记者 张海燕;江苏成立国内首家动力电池创新联盟[N];中国质量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韩义雷;动力电池,增长莫忘“退烧”[N];科技日报;2010年
7 海伦;部大力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发展[N];中国电子报;2010年
8 张海燕;工信部将制订动力电池发展思路[N];中国质量报;2010年
9 记者 陈黎明 通讯员 江春文;江苏省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N];中国冶金报;2010年
10 黄腾飞;谨防“伪国产”企业冒领动力电池政府补贴[N];中国电力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征;电动汽车光伏充换电站集成系统的优化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2 张潇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复合电源系统集成优化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郑勇;磷酸铁锂/石墨动力电池的衰退行为及老化机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然;锂动力电池健康度评价与估算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5 姚雷;电动车辆动力电池充电特性与控制基础问题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国洪;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李文成;电动汽车用C-LiFePO_4动力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8 于智龙;基于自放电技术的电动车用锂动力电池SOC预测算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9 高纯斌;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容量预测模型及抗扰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年智;基于ERT的动力电池内部视电阻率温度特性与安全状态监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吴松松;基于LPV-Kalman滤波的动力电池SOC估算方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尤适运;动力电池主动均衡策略和SOC估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杨鹏;应用于高寒地区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热管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维;动力电池梯次开发利用及经济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侯兵;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7 黄Z
本文编号:2536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3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