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力系统储能的新形态:云储能
【图文】:
分布式的储能资源可以提高现有的闲置储能的利用率。使用云储能的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向云储能提供商购买一定期限内的虚拟储能的使用权。云储能用户使用云端的虚拟储能如同使用实体储能,通过公共互联网,用户可以控制其云端虚拟电池充电和放电,但与使用实体储能不同的是,云储能用户免去了用户安装和维护储能设备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而云储能提供商把原本分散在各个用户处的储能装置集中起来,通过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维护,以更小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储能服务。根据云储能的理念,云储能模式的构建图如图1所示。图1云储能模式构建图Fig.1Designinggraphofcloudenergystoragemodel基于以上描述,可以对云储能的相关概念进行符号化的表达。设ξi为用户ui所能获得的虚拟储能资源与服务,ψk和鐖l分别为实体的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储能资源。虚拟储能资源与服务集合为:Z={ξi}(1)与之对应的用户集合为:S={ui}(2)易知,集合Z与集合S之间的元素是一一对应的,一个用户只能有一份虚拟储能资源与服务。实体储能资源集合为:Ξ={ψk,鐖l}(3)并且,设Ξ和S所处的电网为G,则可以进行如下定义。定义2云储能服务模式:若存在映射F、集合Ξ和集合Z,满足式(4)的关系,则称包含F,Ξ,Z,与Z相对应的S以及电网G的集合C为云储能服务模式,如式(5)所示。F:Ξ→Z(4)C={F,Ξ,Z,S,G}(5)定义3云储能用户:包含于集合C
需要借助电网现有基础设施,因此一旦电网发生故障,将可能引起云储能系统的共模故障,因而云储能也很难在电网故障时成为应急备用。然而,实际上国内很多地区电网可靠性相对较高,储能提供应急备用而被调用的概率很低。故当前云储能研究的着眼点更多在于从用户的角度应对可再生能源出力和电价的波动。2云储能基本商业模式传统意义上,用户想要使用储能来降低综合用电费用,需要在本地自己投资建设储能系统,并进行日常的维护。而与之不同的是,,云储能是基于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型的储能商业模式,其内涵主要通过图2中的要素体现,具体阐述如下。图2云储能基本商业模式要素Fig.2Elementsofbasicbusinessmodelforcloudenergystorage1)价值主张:云储能以“共享”为主要价值取向,通过用户共享储能资源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综合成本的降低,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满足更多用户的储能使用需求。云储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与实体储能一致的服务,用户使用云端虚拟电池就如同使用实体的分布式储能一样。用户在云储能模式中的参与感大大增强,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控制云端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云储能提供商3康重庆,等未来电力系统储能的新形态:云储能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B0900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51620105007)~~
【分类号】:TM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盟加速研发高性能锂离子储能技术预标准化[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3年05期
2 ;2014年第四届北京国际储能大会将于5月在京举行[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1期
3 ;《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征订启事[J];电源学报;2013年06期
4 俞振华;;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年19期
5 张海梁;孙婉胜;;储能电站在智能配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4期
6 胡丹;;浅谈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Z2期
7 陈玉和;;储能技术发展概况研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2年03期
8 王秀琴;;储能电站的大容量储能方式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6期
9 李钇里;;浅谈风轮储能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年06期
10 严晓辉;徐玉杰;纪律;陈海生;谭春青;;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发展预测及分析[J];中国电力;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时杰;;储能技术——一种在未来电气工程学科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武汉电工技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文亮;秦明;刘卫;;大规模储能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3 张建兴;;大规模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A];第二届全国电能质量学术会议暨电能质量行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鄂宝民;黄旭;庞立军;陈昀;支伟;;先进储能技术在环渤海风电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陆志刚;刘怡;雷金勇;陈满;陈磊;李达;;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和技术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来小康;;储能技术的近期研究工作[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祖平;刘思革;梁惠施;;电力储能在不同电压等级配电网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胡春雨;陈强;李武峰;余英;;大容量电池储能技术在风电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泉;彭佳悦;李泓;;化学储能技术发展趋势的考虑[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10 黄旭;高毅;;先进储能技术在天津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梁宵;资本加单储能待补贴[N];中国经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段逸倩;储能下一步:商业化[N];中国电力报;2011年
3 主持 中国电力报社《电气周刊》编辑部主任兼主编 路晓冰;我国储能产业大规模应用为时尚早[N];中国电力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刘一丁;储能还远不到杀价阶段[N];中国能源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秦虹;分布式光伏发展加速储能落地[N];中国电力报;2014年
6 MEB记者 杨歌;来小康:储能没有捷径可走[N];机电商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孟凡君;仍处发展初期 储能产业价值有待挖掘[N];中国工业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梁宵;北极光解码储能投资[N];中国经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赫然;储能调节 智能监控[N];中国电力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栗清振;日企希望在储能产业分“一杯羹”[N];中国电力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熙;大规模储能与风力发电协调优化运行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陈中;级联H桥储能变换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胜永;基于风/光发电系统的储能系统建模与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梁琛;计及风速特性的电力系统动态可靠性评估及其在储能配置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5 武震;分布式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张野;微网中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王姝;储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时的协调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方家琨;超导磁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施琳;含新能源的独立电网储能容量配置和运行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于們;基于混合储能的风电场实时功率调控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尚;实现风电场自律的调控与配置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永旭;计及储能的风电场可靠性评估[D];山东大学;2015年
3 黄腾;集中充电站电池储能系统并网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吴小刚;配网储能系统的规划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刘大川;基于脆弱性理论的主动配电网储能规划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胡鹏;储能电站监测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田吉鹏;基于混合储能的双馈风机运行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胡志远;基于储能的风电功率平抑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林阿依;屋顶光伏与储能一体化发电系统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张峰;高压级联储能功率转换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36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36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