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池寿命模型的微网控制方法
【图文】:
逡逑定稿日期:2017-02-28逡逑作者简介:张杰明(1973-),男,广东佛山人,高级工程师,逡逑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管理。逡逑通过优化组合控制参数(深度放电、电流大小和温逡逑度等)影响电池使用寿命,使电池运行参数不超过逡逑寿命保护限值,尽可能保证电池在有限减少功率逡逑波动和进行能量调节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降低逡逑微网生命周期的成本投资,为促进我国微网的快逡逑速发展提供有效技术支持。此处提及的储能电池逡逑指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锂电池”)。逡逑2微网结构逡逑图1示出了此处研究的网络结构,包括风力逡逑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电力负荷等。微能源逡逑并行连接到微网总线,通过10kV/380邋V隔离变压逡逑器连到外部配电网络。逡逑逦10kV配电网母线逡逑380邋V微网母线逡逑.逦"T*逡逑?丨锂电池IH逆变器1!逡逑柴油逡逑风力逡逑光伏逡逑电力逡逑\逡逑;._I逦,逡逑、、l逦1电压频率控制1:逡逑发电逡逑发电逡逑发电逡逑负备逡逑?逡逑逦*_1逦NB逡逑\、、、、储能系统逦微网系统逡逑图1微网结构图逡逑Fig.邋1邋The邋structure邋of邋microgrid逡逑75逡逑
,,,。逡逑3.2.3逦容量衰减型循环寿命模型逡逑从电池容量衰减的角度出发,根据可靠性试逡逑验理论和加速寿命实验的基本原理,以温度和充逡逑放电电流为加速应力,提出了电池容量衰退的修逡逑正模型,如下式所示:逡逑C,{nc,T,I)邋=邋(ae^+bF+c邋)nck邋+nJ逦(3)逡逑式中为容量衰减率;为循环次数;/为放电电流。逡逑3.2.4逦阻抗增加、功率衰退型循环寿命模型逡逑从电池阻抗增加的角度出发,根据电池电阻逡逑与r,soc与asoc/%的变化为基础,提出了完全逡逑经验模型:逡逑R(t,T,S0C,AS0C/90)=A(T,S0C,AS0C/%')tm+逡逑3.1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逡逑此处将从电池失效原理展开分析,揭示电池逡逑寿命与运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设置寿命逡逑保护限值,为下一步优化网络控制方法提供理论逡逑支持;改善电池运行条件,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逡逑通过研究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和寿命模型,从电逡逑池容量衰减和电池内阻两个方面进行提升。逡逑图2为锂电池的等效电路。其中/^为欧姆内逡逑阻,札为电化学极化内阻,札为浓差极化内阻,逡逑Cd,,Ck为并联电容,艮为自放电电阻^为电动势,逡逑/为充放电电流。该模型包括了电池的欧姆内阻逡逑和极化内阻,并分别考虑了构成极化内阻的电化逡逑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现象,也考虑了自放电现象。逡逑
【作者单位】: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上海华立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分类号】:TM7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志超;方念;杨凡凡;黄成思;陈丹霏;;微网技术综述[J];电气开关;2013年03期
2 李鹏;张玲;王伟;杨希磊;赵义术;;微网技术应用与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0期
3 韩奕;张东霞;胡学浩;梁才浩;程军照;梁惠施;;中国微网标准体系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4 撖奥洋;邓星;文明浩;李惠宇;陈晓燕;;高渗透率下大电网应对微网接入的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5 杨仁花;黄伟;关丽;刘令富;;微网结构和运行控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0年01期
6 王志霞;张会民;田伟;;微网研究综述[J];电气应用;2010年06期
7 鲁贻龙;王斌;曹祖亮;;储能系统改善微网动态性能的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牛铭;黄伟;郭佳欢;苏玲;;微网并网时的经济运行研究[J];电网技术;2010年11期
9 马力;;混合系统微网控制策略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年06期
10 王锡琳;;含有光伏电源的微网综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仁花;黄伟;刘令富;;微网结构和运行控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张昱;廖威;马早康;;微网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3 严玉廷;卢勇;;光伏微网控制技术研究[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4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昱;廖威;马早康;;微网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7 严玉廷;苏适;;云电科技园智能微网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8 严玉廷;苏适;;园区级微网设计集成技术及其应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9 严玉廷;苏适;;园区级微网设计集成技术及其应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苏适;翟伟翔;;智能微网中恒进线功率控制的设计及应用[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军照;明确我国微网发展研究方向[N];国家电网报;2011年
2 辛义;微网推动新能源发展[N];中国电力报;2010年
3 记者 贾明;玉树建成我国最大规模水光互补微网电站[N];青海日报;2012年
4 国网能源研究院智能电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冯庆东;微网并网技术标准亟待完善[N];中国能源报;2012年
5 记者 苑玉虹 林玟均;国内最大的水光互补微网电站年底发电[N];青海日报;2011年
6 黄韶军;北京四方配网领域不断推出新品[N];中国电力报;2010年
7 张一龙 刘启明;为分布式发电提供法律支持[N];中国电力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川;售电收益明确 分布式发电投资前景豁然开朗[N];四川日报;2014年
9 记者 吴长锋邋通讯员 张瑾;专家畅想“自家用电自己发”[N];科技日报;2007年
10 记者 雷新;在家庭企业中开展“分布式发电”[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晶晶;MMC型微网复合主动电力调节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张丽荣;风电直流微网的控制与保护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郗忠梅;户用光伏微网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4 易桂平;微网环境下多源并网运行及复合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刘柏良;多源微网典型应用的优化设计[D];东南大学;2015年
6 薛美东;微网优化配置和能量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张宸宇;微网及含微网的配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8 于雷;含多类型能源的微网与外部电网协调运行机制和容量配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9 杨刚;微网综合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10 易灵芝;面向楼宇直流微网ADR能源管理与能效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嵩;微网电能质量监测及控制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振;基于分布式电源接入的直流微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赵长龙;微网运行经济型及HOMER软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陈前宇;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微网经济运行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邓佃毅;含风/光/储微网配电网可靠性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莹;基于光伏—混合储能的直流微网运行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夏文强;考虑微网的新型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8 华嘉成;微网外特性建模与微网特征向量的研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吴玫蓉;海岛微网的主从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焦平洋;双馈风电机组参与微网调频的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7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3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