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分区域多焦点叠加方形光斑均匀聚光菲涅耳透镜设计

发布时间:2019-09-21 16:24
【摘要】:针对传统点聚焦菲涅耳透镜聚光分布均匀性较差以及聚焦光斑形状与太阳能电池片不匹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分区多焦点叠加方形光斑均匀聚光菲涅耳透镜的设计方法。在传统圆形同心环带点聚集菲涅耳透镜的基础上截取4个缺角等腰直角三角形菲涅耳透镜单元,做无缝拼接形成分区域四焦点叠加的方形光斑均匀聚光菲涅耳透镜,通过这4个区域光的叠加有效改善了聚光的均匀度。基于光线追迹法,采用TracePro光线模拟软件模拟并分析了环距、缺角弦长、腰长等透镜结构参数对聚焦光斑形状、聚光均匀度、辐照度等光学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透镜聚焦光斑形状为方形,聚光均匀度高达90%以上。
【图文】:

结构设计图,叠加法,透镜,结构设计


太阳能电池片的形状不匹配,也使得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普遍偏低[2-5]。为此,提出一种分区域多焦点叠加的方形光斑均匀聚光菲涅耳透镜设计方法,通过优化透镜参数,改善了聚光分布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太阳能聚光系统的整体效率。2透镜设计2.1设计原理改善传统点聚焦菲涅耳透镜焦平面辐照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关键在于降低焦平面中心峰值[6-9]。从改变传统菲涅耳透镜单一焦点的设计思路出发,将传统圆形同心环带点聚集菲涅耳透镜的透镜面按照环带半径划分为若干个区域,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焦点,如图1所示,图中αj为透镜环带倾角,rj为环带半径,,si为透镜聚焦各焦点,f为透镜焦距。入射到透镜表面的光线,经透镜作用之后在焦平面上形成多个环状光斑,由于减少了直接在焦平面中心区域上聚焦的光线数量,焦平面中心区域聚集的能量减少,外围能量增加,中心辐照度峰值降低,焦平面辐照度分布均匀性得以改善。通过调整透镜面区域划分方式改变各区域的焦点位置,对焦平面辐照度分布均匀性进行优化,提高聚光均匀度。图1分区多焦点叠加法原理图Fig.1Schematicofsub-regionmulti-focussuperposition2.2透镜结构设计图2缺角等腰直角三角形HIEF单元菲涅耳透镜示意图Fig.2Schematicofangle-missingisoscelesrighttriangleHIEFcellFresnellens图3分区域四焦点叠加方形光斑均匀聚光菲涅耳透镜结构图Fig.3StructurediagramofFresnelLensuniformlyfocusingsquarespotbysub

示意图,缺角,菲涅耳透镜,等腰直角三角形


聚焦各焦点,f为透镜焦距。入射到透镜表面的光线,经透镜作用之后在焦平面上形成多个环状光斑,由于减少了直接在焦平面中心区域上聚焦的光线数量,焦平面中心区域聚集的能量减少,外围能量增加,中心辐照度峰值降低,焦平面辐照度分布均匀性得以改善。通过调整透镜面区域划分方式改变各区域的焦点位置,对焦平面辐照度分布均匀性进行优化,提高聚光均匀度。图1分区多焦点叠加法原理图Fig.1Schematicofsub-regionmulti-focussuperposition2.2透镜结构设计图2缺角等腰直角三角形HIEF单元菲涅耳透镜示意图Fig.2Schematicofangle-missingisoscelesrighttriangleHIEFcellFresnellens图3分区域四焦点叠加方形光斑均匀聚光菲涅耳透镜结构图Fig.3StructurediagramofFresnelLensuniformlyfocusingsquarespotbysub-regionfour-focussuperposition考虑到所设计的聚焦光斑形状为方形,设计时在传统点聚焦菲涅耳透镜的基础上先用过菲涅耳透镜同心环带中心的AB、CD两条直线将透镜划分为四个象限,如图2所示,设AB交第二环带于G点,CD交第二环带于E、F点,则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EFG;再反向延长EG、EF分别交最外环带于H、I,连接E、F、I、H得到缺角等腰直角三角形HIEF,EF为缺角弦长,EH为腰长;沿着图2中的红色实线将缺角等腰直角三角形HIEF从菲涅耳透镜上裁剪下来得到缺
【作者单位】: 陕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基金】:2015年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5GY081)
【分类号】:TH74;TM6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培森;崔云;;菲涅耳透镜的实际像差计算[J];光学仪器;1984年01期

2 谭文琰;;菲涅耳透镜的近似设计[J];应用光学;1983年06期

3 戚元燧;;球基面菲涅耳透镜设计及其聚光特性[J];应用光学;1987年05期

4 陈杰;李湘宁;叶宏伟;;菲涅耳透镜的通光分析及设计方法探讨[J];光学仪器;2006年01期

5 袁冬梅;孙刘杰;李孟超;;基于菲涅耳变换的图像置乱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6 陈天运;在菲涅耳透镜设计中用直线代替圆弧可行性的探讨[J];光学技术;1985年02期

7 王刚;陈则韶;胡們;程晓舫;;带聚焦菲涅耳透镜光学模拟和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3年11期

8 寇培林;设计不同用途菲涅耳透镜的基本公式[J];太阳能学报;1981年01期

9 吴继宗,林玉驹,刘铁根;聚光镜型大口径菲涅耳透镜的设计理论和研制[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87年03期

10 陈林,史大椿,周鹏飞;菲涅耳照明透镜设计[J];上海机械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冬梅;;菲涅耳透镜在THz波段层析成像[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谭峭峰;;衍射光栅菲涅耳场分束与分色[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会富;基于非成像原理的菲涅耳光伏聚光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小艺;菲涅耳极深区散斑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邹建兵;用于聚光太阳能系统的菲涅耳透镜的制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王敏;衍射计算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娜;基于LCD的动态变焦透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姜淑娜;非对称分布金属纳米孔的菲涅耳极深区光场相位涡旋及其演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39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39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7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