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风电电能本地消纳的研究——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风电供暖示范工程为例
【作者单位】: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资助(ZD20131101)
【分类号】:TM73;TM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照亮;自动跟踪储热传导式多功能太阳能[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年06期
2 爱群;;可用于建筑节能的相变储热材料[J];中国建材;2008年05期
3 朱教群;李圆圆;周卫兵;林宁;陈艳林;;储热混凝土单元设计与储热模拟[J];节能;2009年01期
4 德松;固体 相变 储热[J];太阳能;1988年02期
5 赵长颖;;编者按[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6 王剑锋,高广春,欧阳应秀,陈光明;组合相变材料柱状储热单元的储热特性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1年02期
7 王永川,陈光明,洪峰,张海峰;组合相变储热材料应用于太阳能供暖系统[J];热力发电;2004年02期
8 李金;相变储热材料应用研究进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李玉全;叶子申;陈炼;王含;;试验台架中的金属结构储热释放比例分析[J];节能技术;2011年06期
10 唐钰成,郑瑞佩;相变储热材料的量热研究[J];太阳能学报;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长颖;;相变及热化学储热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2 李传常;杨华明;;天然矿物制备太阳能复合储热材料[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唐汝宁;王金萍;;跨季节性太阳能显热储热系统的研究[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丁玉龙;;储热研究的进展[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5 姜全武;葛志伟;金翼;黄云;丁玉龙;;储热材料检测装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6 冷光辉;叶锋;葛志伟;秦月;姜竹;黄云;丁玉龙;;微结构复合储热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7 王恩宇;齐承英;杨华;张慧川;吕延松;;太阳能跨季节储热建筑供热系统及土壤储热实验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何正斌;甘雪菲;杨洁;伊松林;;石蜡相变储热管放热时间的理论预测与验证[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观生;王波群;张仁元;李风;张莉;麦志豪;;金属相变储热材料铝硅合金储热特性研究[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兴祥;高希银;韩娜;唐孝芬;;熔融制备储热调温丙烯腈共聚物纤维[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潘永新;大棚用上储热袋[N];市场报;2002年
2 江海;今冬复合肥淡储热情不高[N];中国化工报;2013年
3 李娜;南工大研制出纳米复合储热建筑新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江海;复合肥淡储热情不高[N];农资导报;2013年
5 ;纳米复合储热建筑新材料问世[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晨风;研究发现海洋成地球“储热器”[N];中国海洋报;2012年
7 本报通讯员 王锦慧 冯月静 记者 周迎久;夏天储热冬天用[N];中国环境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艺斐;串联式多相变储热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吕文彬;复合型反射储热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2 董静;基于Al-Si-Cu-Mg-Zn合金的高温储热材料优化设计与储热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3 单群;基于可逆吸放氢过程的镁基材料储热性能及储能装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双双;高温多孔质相变材料制备与热管式储热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李圆圆;太阳能热发电用储热混凝土的制备与储热单元模拟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马涛;单元组装式太阳能储热装置的蓄热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 张晓燕;改性石蜡相变储热材料热性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徐芬;太阳能集热系统中储热油罐容量的极值搜寻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39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3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