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桥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送端谐波不稳定分析与抑制
【图文】:
直流偏磁。故障设置的时序为1s时线路注入基频电流,持续0.1s后切除故障。3.2阻抗比值对谐波的影响本算例中用单极单12脉波换流器进行验证。电感参数L2分别设置为750mH和550mH。在模型中对谐波阻抗进行扫描[17],直流基频阻抗分别为52.94Ω和115Ω,交流二次谐波阻抗为15.16Ω。根据式(27)和式(29)可得2个算例的判据值分别为6.91和0.96。对仿真结果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如图1所示。图1不同阻抗比值算例仿真Fig.1Simulationofexamplesofdifferentimpedanceratios在谐波注入后,判据值大的系统交流侧二次谐波电压逐渐增加,判据值小的系统交流侧二次谐波电压逐渐减小,这与本文推导过程及判据相符合。3.3单极和双极系统谐波稳定性用单极单12脉波换流器和双极单12脉波换流器进行验证。2个模型输送功率相同,直流线路电感L2设置为550mH,对仿真结果进行FFT分析,如图2所示。在1s时向系统直流侧中注入基频谐波电流,系统交流侧二次谐波增大。对有抑制措施的系统,2s时系统从双极运行方式切换到单极运行方式[18],谐波逐渐减小,6s时系统重合闸恢复双极运行方式,系统恢复稳定运行。对没有谐波抑制措施的系统,二次谐波电压逐渐增大,发生谐波振荡。图2单极和双极换流器算例仿真Fig.2Simulationofexamplesofsingle-poleandbipolarconverter3.4单极单12脉波换
分析,如图1所示。图1不同阻抗比值算例仿真Fig.1Simulationofexamplesofdifferentimpedanceratios在谐波注入后,判据值大的系统交流侧二次谐波电压逐渐增加,,判据值小的系统交流侧二次谐波电压逐渐减小,这与本文推导过程及判据相符合。3.3单极和双极系统谐波稳定性用单极单12脉波换流器和双极单12脉波换流器进行验证。2个模型输送功率相同,直流线路电感L2设置为550mH,对仿真结果进行FFT分析,如图2所示。在1s时向系统直流侧中注入基频谐波电流,系统交流侧二次谐波增大。对有抑制措施的系统,2s时系统从双极运行方式切换到单极运行方式[18],谐波逐渐减小,6s时系统重合闸恢复双极运行方式,系统恢复稳定运行。对没有谐波抑制措施的系统,二次谐波电压逐渐增大,发生谐波振荡。图2单极和双极换流器算例仿真Fig.2Simulationofexamplesofsingle-poleandbipolarconverter3.4单极单12脉波换流器与单极双12脉波换流器谐波稳定性用单极单12脉波换流器与单极双12脉波换流器进行验证。2个模型输送功率相同,直流线路电感L2设置为150mH,所得换流器交流母线二次谐波电压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图3单脉波和双脉波换流器算例仿真Fig.3Simulationofexamplesofsingle-pulseanddouble-pulseconverter在1s时向系统直流侧中注入基频谐波电流,系统交流侧二次谐波增大。对于有抑制措施的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17GZ0054)~~
【分类号】:TM46;TM7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名;饶宏;许树楷;宋强;黎小林;;柔性直流换流器拓扑方案研究[J];南方电网技术;2013年03期
2 林卫星;文劲宇;王少荣;姚美齐;李乃湖;程时杰;;一种适用于风电直接经直流大规模外送的换流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年13期
3 周长春,徐政;直流侧谐波计算的3脉动换流器模型[J];高电压技术;2002年03期
4 郝全睿;徐政;黄莹;黎小林;;用于高频干扰计算的换流器分压模型[J];高电压技术;2008年08期
5 王钢;李志铿;李海锋;黎小林;傅闯;;交直流系统的换流器动态相量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6 刘建涛;曾丹;姚建国;杨胜春;王珂;;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经济性分析[J];现代电力;2012年03期
7 R.Yacamini ,M.sc. ,C.Eng. ,M.l.E.E. ,J.C.deOliveira ,M.sc. ,ph.D. ,宋惠英;具有系统阻抗和控制模拟的换流器谐波综合计算[J];河北电力技术;1991年03期
8 武守远,周孝信;三电平四重化换流器的应用及输出波形仿真分析[J];电网技术;2000年01期
9 潘武略;徐政;张静;王超;;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换流器损耗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21期
10 刘建涛;王治华;王珂;;不同结构电压源换流器损耗对比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丽颖;文俊;徐超;李伟霞;曹智慧;陈熙科;;CCC与LCC换流器的比较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廖建军;余海生;刘健;;一种带鉴频功能的抗辐射加固高压换流器设计[A];第十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志铿;王钢;李海锋;;交流不对称故障下HVDC换流器的阻抗频率特性研究[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李伟霞;文俊;刘连光;马光磊;王丽颖;徐超;;GIC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器谐波干扰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红斌;丁明;黄凯;李生虎;;交直流系统暂态仿真中换流器的改进准稳态模型[A];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2002-2003)[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辛业春;基于MMC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季;滤波换相换流器及其对直流输电系统稳定性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8年
3 陈谦;新型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与控制[D];东南大学;2005年
4 孔明;模块化多电平VSC-HVDC换流器的优化控制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4年
5 许建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磁暂态高效建模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6 潘武略;新型直流输电系统损耗特性及降损措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马玉龙;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8 丁辉;VSC-HVDC与平行架设交流线路电磁感应分析及抑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静;VSC-HVDC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桂良;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郭龙;±1100kV直流系统受端分层接入方式下的直流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林周宏;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崔灿;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工作机制及其控制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曾勇;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柔性直流技术接入电网的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聪博;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内部能量均衡控制策略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6年
7 肖浩;基于MMC-HVDC的海上风电场并网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6年
8 田鹏飞;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控制策略研究及控制器样机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9 洪国巍;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控制策略改进和控制参数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10 夏黄蓉;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机电暂态模型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2547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4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