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压下聚合物表面电荷分布规律及其对沿面闪络特性影响的研究
【图文】: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所示。其中,平板电极、针/棒-板电极分别在绝缘子表面产生了强切向场强及强法向场强分量。相比之下,平面电极的切向及法向场强均较为明显,并且该电极结构便于放电光学现象的观测及表面电荷分布的测量。华北电力大学课题组使用平面电极(指形电极)进行了环氧树脂材料的沿面闪络实验,成果拍摄了沿面闪络的完整电弧通道,并获得了不同电极距离下的闪络电压特性[30]。文献[31]使用锥-板、针-板电极分别模拟 GIS/GIL 中的准均匀电场与极不均匀电场,研究了环氧树脂在不同电场中的直流闪络特性,,较多关注于氧化铝填料含量对沿面电气性能的影响;Krile等[32-33]对指形电极进行改进,设计制作了具有不同法向场强分量的平面电极,研究获得了不同电场下闪络电弧轨迹、闪络电压/电流特性。然而上述研究均未对不同电场下的闪络电压进行比较分析,缺乏不同电场下实验数据的全面对比。前人工作丰富了沿面闪络的研究手段及思路,但仍有必要针对不同电场下绝缘材料的沿面绝缘性能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对闪络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探讨。
(a) 对称圆形电极 (b) 椭圆状阳极 (c) 针状阳极图 1-3 不同电极下的闪络起始现象.2.2 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研究现状(1)表面电荷的产生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绝缘材料表面电荷积聚现象进行了广泛。对于表面电荷的产生,Knecht 认为电气设备中的大曲率部位局部场强较高,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波;高春嘉;邢照亮;陈铮铮;赵健康;李成榕;;直流/交流电压下GIS绝缘子表面电荷分布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年21期
2 王健;李伯涛;李庆民;刘思华;马国明;;直流GIL中线形金属微粒对柱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6年15期
3 李庆民;王健;李伯涛;刘思华;陈超;李成榕;;GIS/GIL中金属微粒污染问题研究进展[J];高电压技术;2016年03期
4 孙泽来;齐波;李成榕;高纪新;金指洋;邢兆亮;;真空中纳秒脉冲下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对表面电场的影响[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5年12期
5 王邸博;唐炬;陶加贵;杨景刚;;直流电压下闪络及电晕后聚合物表面电荷积聚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5年11期
6 孙泽来;齐波;高春嘉;李成榕;;纳秒脉冲下真空绝缘子表面电荷的三维分布形态[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年22期
7 刘熊;林海丹;梁义明;章程;谢庆;邵涛;;空气中微秒脉冲沿面放电对环氧树脂表面特性影响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13期
8 齐波;张贵新;李成榕;高春嘉;张博雅;陈铮铮;;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高电压技术;2015年05期
9 张贵新;张博雅;王强;李金忠;;高压直流GIL中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与消散的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5年05期
10 高宇;门业X;杜伯学;赵庆磊;;表面电荷对典型聚合物绝缘材料直流闪络电压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古亮;交联聚乙烯—硅橡胶界面电痕破坏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高宇;聚合物电介质表面电荷动态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培松;复合绝缘子用硅橡胶材料的陷阱对其闪络特性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王璁;0.1~0.25MPa下SF_6混合气体中绝缘子的沿面闪络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7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6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