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新型纵联保护方案

发布时间:2020-02-07 01:06
【摘要】:中小容量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IDG)分散接入使传统单源中压配电网变为多源网络,常规过电流保护难以适用,且基于电力电子接口的分布式电源外输出特性和故障暂态特性与同步发电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了适用于有功/无功解耦控制(PQ控制)IIDG的等值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刻画出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IIDG的电流输出特性和故障暂态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馈线公共联接点(PCC)正序电压计算值的分布特征,在PCC线路两侧无需增加额外设备的原则下,提出了适用于高渗透率IIDG分散灵活接入的配电网全线速动双端纵联保护方案,降低了多端保护对纵联通道的需求,提高了电网经济性。最后,通过PSCAD/EMTDC验证了所提等值模型的准确性以及保护方案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由该等值模型所获取的IIDG电流的最大相对计算误差≤5%,且所提保护方案不受IIDG出力、故障类型、故障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图文】:

运行条件,控制框图,低压,相量


1所示。图1中,iabc和uabc分别为IIDG输出的三相电流和PCC处的三相电压;R、L分别为连接IIDG与电网的电阻和电感;PWM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1.3IIDG等值模型由PQ控制策略可得到IIDG电流通用相量IIDGI与PCC正序电压通用相量pccU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故障情况下,IIDG主要输出感性无功,即IIDGI滞后于pccU。此时IIDG的a相电流时域瞬时值为aIIDG0iIcost(4)式中:ω为电网角频率;IIIDG和α0分别为通用相量IIDGI的幅值和初始相位。通过三角函数变换,ia可表示为图1IIDG在正常和低压穿越运行条件下的控制框图Fig.1ControldiagramofIIDGforbothnormalandLVRToperationconditions图2IIDG输出电流与并网点电压Fig.2IIDGoutputcurrentandthevoltageatPCCaIIDG000IIDG.0IIDG.0cos()cossindqiItItIt(5)式中0为PCC电压通用相量的初始相位。IIDG输出三相对称电流,b、c两相的电流瞬时值ib、ic可由式(5)得到。联立式(4)、(5)可得22IIDGIIDG.dIIDG.q0III(6)其中,α0的表达式为IIDG.0IIDG.0022IIDG.IIDG.cossinarccosdqdqIIII(7)考虑到由式(7)解得的α0存在正负2个解,进一步地,根据图2的相量关系可得0IIDG.IIDG.0argjdqII(8)式中arg(·)表示求复数的幅角。正常运行时,若IIDG处于功率因素超前的运行状态下,同样可以得到以上的电流表达式。由式(3)、(5)、(6)可知,IIDGI与PCC正序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密切相关,故IIDG可以视为一个受PCC正序电压控制的电流源模型,即IIDGPCCI=f(U),如图3所示。图3中,Eeq和Zeq分别为系统等值电势和等值阻抗;PLL为锁相环。

电压图,输出电流,电压,相量


电感;PWM为脉冲宽度调制信号。1.3IIDG等值模型由PQ控制策略可得到IIDG电流通用相量IIDGI与PCC正序电压通用相量pccU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故障情况下,IIDG主要输出感性无功,即IIDGI滞后于pccU。此时IIDG的a相电流时域瞬时值为aIIDG0iIcost(4)式中:ω为电网角频率;IIIDG和α0分别为通用相量IIDGI的幅值和初始相位。通过三角函数变换,ia可表示为图1IIDG在正常和低压穿越运行条件下的控制框图Fig.1ControldiagramofIIDGforbothnormalandLVRToperationconditions图2IIDG输出电流与并网点电压Fig.2IIDGoutputcurrentandthevoltageatPCCaIIDG000IIDG.0IIDG.0cos()cossindqiItItIt(5)式中0为PCC电压通用相量的初始相位。IIDG输出三相对称电流,b、c两相的电流瞬时值ib、ic可由式(5)得到。联立式(4)、(5)可得22IIDGIIDG.dIIDG.q0III(6)其中,α0的表达式为IIDG.0IIDG.0022IIDG.IIDG.cossinarccosdqdqIIII(7)考虑到由式(7)解得的α0存在正负2个解,进一步地,根据图2的相量关系可得0IIDG.IIDG.0argjdqII(8)式中arg(·)表示求复数的幅角。正常运行时,,若IIDG处于功率因素超前的运行状态下,同样可以得到以上的电流表达式。由式(3)、(5)、(6)可知,IIDGI与PCC正序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密切相关,故IIDG可以视为一个受PCC正序电压控制的电流源模型,即IIDGPCCI=f(U),如图3所示。图3中,Eeq和Zeq分别为系统等值电势和等值阻抗;PLL为锁相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林涛;张慧琳;;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5期

2 邬竞;纵联保护方式比较分析[J];湖南电力;2003年01期

3 袁启佳;;光纤纵联保护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06年02期

4 郭滨伟;金立友;任钢;;光纤通信在纵联保护上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5 徐向军;田桂珍;;浅谈500千伏线路光纤纵联保护应用有关问题[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徐向军;田桂珍;;500kV线路光纤纵联保护应用的相关问题分析[J];电力系统通信;2009年05期

7 付文竹;;光纤方向纵联保护误动的原因分析与改进[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8期

8 盛继光;吴宏斌;;线路高频纵联保护拒动原因的分析及处理[J];电工技术;2009年09期

9 霍凤桃;朱宏智;;方向纵联保护在包钢电网中的应用[J];包钢科技;2012年01期

10 季学军,周爱敏;利用纵联保护通道实现远方备自投的方案[J];江苏电机工程;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文合;;光纤纵联保护通道的安全性措施探讨[A];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刘凯;索南加乐;康小宁;;输电线路综合阻抗纵联保护原理分析[A];2008中国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岑;孙业才;;超高压超范围方向纵联保护在线升级研究[A];第十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能源科技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陈祥;;分布式电源系统接入影响[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6 杜永平;杨富民;洪志勇;张建文;贾雅君;;分布式电源模型分析及并网优化研究[A];第二十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7 ;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A];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2013年度论文集(上)[C];2013年

8 赵云军;唐巍;;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9 刘森;李盛伟;李永丽;;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少林;唐巍;;分布式电源出力和配网重构综合优化[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菊昌;青海公司调研用户分布式电源建设[N];国家电网报;2010年

2 国家能源局电力安全监管司 苑舜 周波;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的思考与建议[N];中国电力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郭惠;全力支持分布式电源发展[N];国家电网报;2014年

4 记者 王旭辉 通讯员 马旭升;青海分布式电源建设健康快速[N];中国能源报;2014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王颖春;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规定已上报能源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6 国网能源研究院 黄碧斌;分布式电源健康发展须完善政策体系[N];国家电网报;2013年

7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冯永晟;促进分布式电源发展是多方共同责任[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8 通讯员 林梅妹 陈德钧;福建高效服务分布式电源并网[N];中国电力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鲍丹;分布式电源的春天到了吗[N];人民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左永刚;分布式电源并网或“叫好不叫座”[N];证券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卫;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仿真及新型纵联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付学谦;考虑配电网网损和电能质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孟建辉;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张欣;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稳定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DANG NGOC HUY(邓玉辉);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张惠智;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故障分析及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7 徐栎;面向可靠性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陈晓龙;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保护与控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司新跃;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故障建模与配电网保护[D];山东大学;2016年

10 尚th;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保护与优化运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输电线路故障检测与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2 张琳琳;基于数字通道的统一纵联保护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程少龙;高压电网广域纵联保护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4 路庆东;智能配电网区域纵联保护原理及实现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周国屏;同杆双回线纵联保护方案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07年

6 王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化配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黄付顺;基于时序特性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刘建;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规划[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巩翔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谐波潮流计算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10 张胜鑫;分布式电源并网中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的开发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77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77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