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架空输电线微风振动强化换热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19:40
【摘要】: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力耦合场中高压架空输电线微风振动效应与疲劳寿命评估》(批准号:51578512)的资助。高压架空输电是我国电力供应的主要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需求日益激增,用电高峰期电网输送能力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既有高压输电线路进行扩容改造,适当提高现行规范规定的高压输电导线运行温度,可以增大电力系统稳定载流量,从而提高并充分挖掘输电线路输送潜力,降低因新建高压输电线路而带来的各种投资成本和社会成本,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高压架空输电线的正常运行工作中,载流引起的焦耳热是输电线温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输电线与外环境之间实现高效快速的热交换,是保证线路高载流量和稳定输送能力的重要保证。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输电线与外环境之间热交换的主要途径是导线与外环境温差引起的对流散热(包括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在强制对流散热模式下,来流风同时还会引起输电线的振动,其中,微风振动发生的概率最大,持续的时间最长。在以往的研究中,围绕输电线风致振动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个热点,但是研究重心大都集中在输电线受力性能的角度上,对于风致振动影响输电线对流散热性能的研究则相对不足。事实上,从传热学和电工学的角度来看,长时间适度的风致振动(如微风振动)对输电线对流散热有较好的加强作用,因而可以提高线路的稳定载流量。因此,从保证线路动态增容最大载流量,满足高峰期用电需求功能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高压架空输电线微风振动强化换热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同时也可以为高压输电线路的日常管理维护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和结构动力学的方法,对输电单导线固定绕流特性以及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Fluent动网格技术以及结构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流固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流固耦合方法的正确性。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流固耦合方法针对单导线和双分裂导线在不同工况下的气动力特性、绕流特性、振幅响应以及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具体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首先利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研究了固定单导线气动特性及微风振动时的换热特性,在考虑恒热流以及恒壁温两种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验关联式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拟合了符合实际导线运行环境下努塞尔数随雷诺数变化的公式。第二,采用Fluent动网格技术以及结构动力学方法针对雷诺数Re=200的单圆柱涡激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圆柱振动强化换热效应,得到了振幅响应、锁定区间对强化换热的影响规律。最后,结合实际输电线路运行工况,调整风速进行单导线微风振动强化换热效应的研究,分析了结构参数、雷诺数等对换热效果的影响。第三,考虑到实际高压架空输电线多采用多分裂导线的形式,本文以双分裂导线为例,分析了导线不同布置方式、子导线间距比等参数对双分裂导线气动特性以及换热效果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M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仝步升;廖谷然;杨北革;薛辉;吕玉祥;;架空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监测与疲劳损伤计算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08期

2 刘洋;李童;朱学成;付昱玮;龙珠;;500kV永兴线松花江大跨越微风振动在线监测系统应用与研究[J];黑龙江电力;2013年06期

3 马建国,傅军,丁一工,鄢云中,董定雄,苏勇;高压架空线路导线微风振动的监测[J];湖北电力;2000年04期

4 杨立秋;李海花;高玉竹;;架空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危害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2期

5 孔德怡;李黎;龙晓鸿;叶志雄;;输电线微风振动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6 万军;范春菊;胡炎;邰能灵;;微风振动预警在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7期

7 刘敏;张先勇;;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2年06期

8 马淑玲;裴跃武;;架空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在线监测技术[J];河南科技;2013年18期

9 王波;毛吉贵;方俊杰;徐天山;;架空输电线路微风振动数据分析与工程应用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10期

10 黄新波;赵隆;舒佳;吉树亮;张亚维;;输电线路导线微风振动在线监测技术[J];高电压技术;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光荭;陈予恕;;输电线微风振动研究现状[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牛华伟;陈政清;杨靖波;华旭刚;;特高压钢管塔构件微风振动特性及其抑振措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李黎;孔德怡;龙晓鸿;梁政平;;输电线微风振动的CFD数值仿真[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4 孔德怡;李黎;梁政平;叶志雄;;输电线-防振锤体系微风振动的半解析解[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李黎;叶志雄;孔德怡;;输电线微风振动分析方法能量平衡法的改进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6 董志锐;刘松龄;张玉金;许都纯;游绍坤;杨林;;涡轮叶栅端壁区的流动和换热特性试验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李汶蔚;孙立成;李勇;;竖直管内蒸汽冷凝强化换热特性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8 徐绍琨;陈宝明;汲水;;小尺度流道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圆圆;姬长发;毋震;;酒窝板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西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黄翔超;丁国良;胡海涛;高屹峰;;R410A—油混合物在5mm光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朱宽军 王景朝 (作者单位:国网北京电力建设研究院);关注鸟害及微风振动[N];国家电网报;2007年

2 通讯员 冯国巍;微风振动在线监测首获成功[N];中国电力报;2005年

3 章国材;覆冰预报和风险评估业务[N];中国气象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德怡;基于动力学方法的特高压输电线微风振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双;数据中心用泵驱动两相冷却回路换热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徐晓;无导叶对转涡轮高压级动叶换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王洪;大跨越架空输电线路分裂导线的微风振动及防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5 郭聪;被动式冷却系统中的流动冷凝及其对系统换热特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赵美云;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微风振动磨损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7 路广遥;管束通道内单相及两相沸腾换热特性及流动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庄兆意;直接式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的防堵技术及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杜东兴;可压缩性及粗糙度对微细管内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0年

10 熊钧;HCFC123高温工况下水平管外冷凝换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蒿关阳;架空输电线微风振动强化换热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杨振华;大跨越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3 朱光荭;输电线微风振动与疲劳寿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朱长荣;唐山电网220kV曹农双回线微风振动的研究与治理[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张萌;大跨越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赵隆;输电线路导线微风振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

7 邹木春;架空输电导线微风振动传感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8 桑雷;长江镇江段大跨越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在线监测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余淑慧;输电线防振锤系统微风振动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仝步升;架空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监测与疲劳损伤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92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592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8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