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镍氢电池用高性能储氢合金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4:2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消耗不断提高,人类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变得愈发严峻。为解决上述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难题,迫切需要探索和发展绿色环保的新型可持续能源技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技术的重要代表,在扩展能源来源渠道和改善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却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如成本过高、低温环境下充放电困难、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和转换装置,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等。其中,镍氢电池作为一种成熟的二次电池,具有安全性高、低温性能优良、组装性能好、耐滥用、可回收价值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消费电子、应急装置、军事装备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相对较低的比能量,使其在与锂离子电池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为提高镍氢电池的市场竞争力,改善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和放电容量是极为必要的。众所周知,作为镍氢电池的负极材料,储氢合金是制约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传统的商用储氢合金MmNi_(3.55)Co_(0.75)Mn_(0.4)Al_(0.3),其半电池循环寿命仅有500周左右,这严重制约了镍氢电池使用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相关实验的设计,确定了影响储氢合金循环寿命的主导性因素,并进一步研究了储氢合金的腐蚀机理,澄清了储氢合金容量衰减的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先后开发出半电池循环寿命为1407和2415周次的超长循环寿命储氢合金。另外,针对上述储氢合金的放电容量随着循环寿命的提高而降低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改善储氢合金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的设计原则,利用调控合金化学计量比和Mg含量的方法,实现Mg对合金内部Ni结构位置的精准替代,从而实现合金容量和循环寿命同时提升的目的。本论文围绕上述内容,可以扩展为以下三部分内容:1.长循环寿命储氢合金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利用电负性原理,将稀土元素中电负性高的Y对稀土元素中电负性最低的La进行部分替代,以提高储氢合金的耐腐蚀能力。通过电化学测试和对循环后的合金表面进行SEM观察,发现合金的循环寿命与其腐蚀程度呈反比关系。然而,合金颗粒在循环后并无明显的粉化现象,这充分证明腐蚀是导致储氢合金容量衰减的主导因素,而不是粉化。上述实验结果也纠正了行业内认为储氢合金粉化是影响其循环寿命关键因素的传统认知。其中,La_(0.55)Ce_(0.3)Y_(0.15)Ni_(3.7)Co_(0.75)Mn_(0.3)Al_(0.35)合金的半电池循环寿命高达1407周次。经测算,基于该合金的镍氢电池,其使用成本仅为锂离子电池的1/3。2.超长循环寿命储氢合金及其容量衰退机理的研究根据储氢合金A侧稀土元素和B侧Ni、Co等元素电负性差异巨大的特点,分析了储氢合金腐蚀过程的机理。指出储氢合金的腐蚀过程分为先后两个阶段,分别为A侧元素腐蚀的第一阶段和B侧元素腐蚀的第二阶段。由于B侧元素的抗腐蚀性能优于A侧元素,因此提高第二阶段的抗腐蚀能力是提高储氢合金总体抗腐蚀能力的关键。本文根据AB_5型储氢合金的非化学计量比特征,提出利用Ni部分替代合金中La的方法,提高Ni在第二阶段的平均配位数,以改善其抗腐蚀能力。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模拟结果也证明Ni比La具有更强的抗腐蚀能力,且更高配位数的Ni比低配位数的Ni具有更好的抗腐蚀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最大Ni替代量的储氢合金La_(0.73)Ce_(0.17)Y_(0.1)Ni_(3.75)Co_(1.0)Mn_(0.3)Al_(0.35),其循环寿命高达2415周次。经测算,基于该合金的镍氢电池,其使用成本仅为锂离子电池的1/5。3.兼具高容量和长寿命特征的储氢合金研究上述储氢合金,在提高其循环寿命的同时,也导致放电容量明显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储氢合金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的设计原则,即降低储氢晶格间隙(四面体和八面体间隙)原子的平均电负性,并使合金表面的Ni原子在第二阶段保持较高的配位数。本章通过Mg对合金内部Ni的结构位置进行精准替代,既降低了储氢晶格间隙原子的平均电负性,又使合金表面的Ni原子在第二阶段保持了较高的配位数,从而确保储氢合金,既具有高的放电容量,又具有长的循环寿命。所设计的合金La_(0.62)Mg_(0.08)Ce_(0.2)Y_(0.1)Ni_(3.25)Co_(0.75)Mn_(0.2)Al_(0.3),放电容量高达326.7 mAh g~(-1),循环寿命长达928周次,使用成本仅为锂离子电池的60%,有望代替c-AB_5合金用于零售类镍氢电池领域,实现对一次性干电池的替代。同时,本文首次指出Mg在CaCu_5型储氢合金中,既可以替代La的结构位置,也可以替代Ni的结构位置,调控合金的化学计量比和Mg的加入量是决定Mg占据何种结构位置的关键。
【图文】:

电化学原理,电池,电池反应,充放电过程


图 1.1 Ni-MH 电池的电化学原理图[24]。Figure 1.1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the Ni-MH battery[24].研究表明[25,26],充放电过程正负极和电池反应为:正极:Ni(OH)2+OH- →充电NiOOH+H2O+e (1

曲线,储氢合金,PCT曲线,方程


图 1.2 储氢合金的 PCT 曲线与 van’t Hoff 方程的关系[38]。 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CT curve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s and vaequation[38].lnPH2= -ΔH/RT + ΔS/R H 是焓变,ΔS 是熵变,R 是气态常量,T 是绝对温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139.7;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徐增勇;张太超;贾广辉;罗斌;;热处理对新能源汽车用稀土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年01期

2 宋飞;罗丹;;混合动力车电池用镁基储氢合金的制备及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7年12期

3 史云斌;黄瑞;;混合动力汽车用镁基储氢合金制备与性能研究[J];铸造技术;2018年02期

4 杜梅;吴文琪;夏郁美;赵长玉;;稀土系储氢合金中氧量的测定[J];稀土;2018年01期

5 王利;闫慧忠;吴建民;;稀土储氢合金研究及发展现状[J];稀土信息;2018年03期

6 赵鑫;熊玮;王利;罗淇文;;稀土系储氢合金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稀土信息;2016年10期

7 丰洪微;刘向东;吕凯;徐国庆;张皓志;;储氢合金电极材料混合处理装置的研究与验证[J];铸造技术;2017年06期

8 吴玲;;凝固方式对钒基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J];钢铁钒钛;2017年03期

9 李朵;娄豫皖;杜俊霖;蒲朝辉;黄铁生;李志林;吴铸;李重河;;钒基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5年23期

10 方伟;封雪松;赵省向;;含硼储氢合金炸药能量研究[J];火工品;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惜林;;储氢合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思考[A];中国稀土储氢材料产业链的发展与共赢——第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1年

2 张玉洁;杨猛;丁毅;马立群;;氟化处理对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玉洁;杨猛;丁毅;马立群;;氟化处理对储氢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七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4 杨春成;;稀土储氢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5 徐艳辉;鞠华;;储氢合金的结构、热力学与电化学性能:一种平均总电子数目的经验方法[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6 袁华军;安越;徐国华;陈长聘;;机械法制取纳米储氢合金的性能研究[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王常春;;具有超长循环寿命的高丰度稀土储氢合金的开发及产业化[A];中国稀土学会2017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8 巴志新;李李泉;;镁基储氢合金氢化燃烧合成技术及其设备研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刘军;杨毅夫;邵惠霞;高峰;熊跃;陈卫华;;软嵌式单颗粒微电极技术对LaNi_(4.7)Al_(0.3)电化学行为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10 罗晓东;张静;白晨光;延伟;潘复生;;球磨反应合成镁基复相储氢合金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4)[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千里;应用化学国家队必须“储能”[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冯国梧;那个“九段”骑车高手走了[N];科技日报;2017年

3 唐焕威 扈春鹤 韩宇;全球储氢合金技术专利态势分析[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4 冶炼;高储氢量的钛——钒基储氢合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5 唐向阳;相反的技术教导对创造性判断的影响[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3年

6 立冬;储氢新材料在美国开发成功[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7 ;储氢材料[N];科技日报;2003年

8 商立今;产业化创新高[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0年

9 周大伟 李峒峒;稀有金属的cosplay[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4年

10 通讯员 房志春 王精;微山:创新驱动引领园区高端发展[N];济宁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常春;镍氢电池用高性能储氢合金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冯佃臣;球磨纳米晶/非晶RE-Mg-Ni基合金的储氢性能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3 李苗苗;储氢合金基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4 卢彦杉;Mg基多元储氢合金体系的热力学去稳定和循环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5 曹志杰;金属氢化物和配位氢化物热力学及动力学调控[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6 韩晓强;稀土系AB_5型低钴及无钴储氢合金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7 吕玮;Ce添加A_2B_7型La-Mg-Ni储氢合金的组织结构演变及其电化学性能改善[D];钢铁研究总院;2018年

8 林静;钛钒镍复相材料制备及电化学储氢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9 袁志庆;AB_5型储氢合金及其氢化物的X射线衍射微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罗永春;稀土系过化学计量比AB_(5+x)无钴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硕;Ti-Cr基化学热压缩储氢合金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8年

2 赖卫;稀土储氢合金废料中镍钴稀土的湿法回收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3 姜婉婷;R-Y-Ni系AB_(3.5-3.8)型无镁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4 徐磊;成分优化及热处理对AB_5型储氢合金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5年

5 庞浩良;元素替代对Y系AB_2型储氢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袁小野;储氢合金罐的传热模拟与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5年

7 文丙全;La-Mg-Ni基AB_(3.8)型储氢合金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8 杨丽玲;镁镍系储氢合金的机械球磨制备及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周彩瑜;镁基储氢合金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10 汪伦;稀土类氟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镁基储氢合金的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00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00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3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