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素掺杂嘌呤改性壳聚糖质子交换膜的研究
【图文】:
再与导电气体扩散层热压制成。工作过程中,阳极侧侧的氧气分别通过双极板,然后通过气体扩散层再与碳材料负载的在质子交换膜的阳极侧,金属催化剂将燃料氢气催化解离为氢质子与水分子配位结合,以水合质子 H+(H3O+等)的形式聚集在质子在浓差作用下通过质子交换膜内的质子传导载体作用,转移到达水合质子在膜两侧的传递。这个过程导致燃料电池的阳极出现了外电路传递到阴极侧。同时在燃料电池阴极的氧气分子在金属催传递的电子发生化学反应变成氧负离子,随后氢质子与氧负离子发燃料电池阳极和阴极之间产生了一个电压,电子通过回路产生电阳极、阴极及总反应表示如下[19]: H2→2H++2e- 1/2O2+2H++2e-→H2O:H2+1/2O2→H2O
图 1-2 质子传导机理(a)运载机理,(b)跳跃机理ig. 1-2 Proton conduction mechanism (a) The Diffusion Mechanism, (b) The GrotthussMechanism.2 质子交换膜分类目前研究最多的质子交换膜材料是磺化聚合物电解质材料。通常按含氟量的多少把交换膜分为以 Nafion 膜为代表的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及其改性材料,和价格相对的非全氟或无氟质子交换膜等。2.1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型质子交换膜主链为严格疏水的全氟结构聚四氟乙烯,侧链接枝亲水磺酸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制造的 Nafion 系列薄膜,Nafion 膜由身具有优异的质子传导率与良好的综合性能而迅速发展,并成为广大研究者衡量质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1.4;TB3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吕少一;傅峰;王思群;黄景达;胡拉;;纳米纤维素基导电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15年10期
2 比尔·霍普伍德;玛丽·梅勒;杰夫·奥布莱恩;刘利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分类与脉络[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10期
3 徐燕燕;于书平;韩克飞;于景华;朱红;汪中明;;新型聚苯并咪唑树脂的微波合成及质子交换膜的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年06期
4 肖海金;;环境工程管理现状与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3年03期
5 孙红;栾丽华;吴铁军;唐玉兰;王逊;;质子交换膜中的传质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2期
6 崔铮;相艳;张涛;;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池用膜[J];化学进展;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静;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交联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膜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杨武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新型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凤祥;聚苯并咪唑/功能化离子液体高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2 田雪;聚苯并咪唑改性高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
3 刘靖椿;侧链交联型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刘永政;基于纳米纤维素的功能材料制备及其应用[D];东华大学;2017年
5 陈怀俊;两亲性壳聚糖基复合物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6 王航;纳米纤维改性Nafion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强;侧链型磺化聚芳醚质子交换膜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庆丽;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电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9 毕晓昕;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10 姜福青;壳聚糖膜及其共混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037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03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