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储锂机制与力学行为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
【图文】:
第 1章 绪 论又被称为“摇椅式”电池[5]。以充电情况下的化学反应为LiMO2- xLi+- xe-→ Li(1-x)MO2(M=Co, Ni 等) 6C + xLi++ e-→ LixC6之间的电势差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输出电压,为了提高锂应该选择嵌锂电位高的正极材料,脱锂电位低的负极材料。
该化合物严格来讲与初始 Li,A 及 M 的结构和物理性能完全不同,,如图1-3(a)[6]。元素S i[7-9],Sb[10, 11]以及金属Sn[12, 13]都可以作为合金化型的负极材料。而合金和去合金化反应,如 Si+ 4.4Li Li4.4Si,一般发生在低电压平台(≤0.5V vs.Li/Li+),如图 1-3(b)[14]。这类单质元素体系由于合金化过程中存储大量的锂,因此其往往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3000 mAh g-1)。再加上比较低的充放电电压平台说明该体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合金型负极材料离商业化应用尚有一段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9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金木;;蔗糖转化实验的改进及反应活化能的测定[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2 彭少方;张昭;;沉淀转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及其应用[J];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3 武传昌,陈茆,顾良证,秦关林;铁浸渍改性的HZSM-5沸石的甲醇转化反应活性及选择性[J];催化学报;1988年04期
4 黄树坤;徐喜初;洪春;邝少林;;Cu(Ⅱ)—EDTA溶液中沉积铜的均相前置化学转化反应[J];电镀与精饰;1988年04期
5 唐宏青;蒋德军;;烃类蒸汽转化反应的模拟计算和分析[J];化肥设计;1993年04期
6 申雁冰;王敏;王永乐;骆健美;;羟丙基-β-环糊精对植物甾醇侧链生物转化反应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7 李文忠;张鸿翼;杨惠芳;;腈水合酶转化反应的影响因子[J];微生物学报;1991年03期
8 邱瑞霞;;制氢装置转化反应部分的管道设计[J];河南化工;2007年10期
9 郝改莲,马铁山;略谈ATP与ADP相互转化反应的可逆性[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杨海朋;柳文军;苏轶坤;肖飞;戈早川;汤皎宁;;生物传感器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经典动力学实验的综合性设计示例[J];大学化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敖宇飞;王德先;王梅祥;;几种腈和酰胺的对映选择性生物转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6)[C];2015年
2 陈应华;周锡庚;;稀土硅胺基化合物在氰的转化反应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牛宪军;许烽;董梅;苗青;樊卫斌;秦张峰;王建国;;核壳分子筛Silicalite-1/H-ZSM-5的合成及其在甲醇转化反应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筛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晓蕾;章建民;陆蓓琼;赵浏;;含氟丙炔胺的转化反应及其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董建玉;刘龙;苏乐斌;刘立鑫;孙梦丽;周永波;;铜催化P-H/C-H键选择性转化反应[A];第十九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6年
6 李效东;;先驱体高分子材料-从有机高分子向无机高分子转化反应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12届反应性高分子(离子交换与吸附)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预印集(一)[C];2004年
7 马方;;理论研究电子引诱CO_2与苯分子的转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卫平春;李昕;洪涛;张锴;古田弘幸;解永树;;新型二氢噻啉异构体的合成与环转化反应及锌离子荧光探针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C];2014年
9 何良年;;温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化学转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刘熹;张帅;刘晓放;何良年;;基于钙(Ⅱ)的双活化催化体系的二氧化碳转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永合;几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储锂机制与力学行为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年
2 何胜;燃煤烟气汞催化氧化的试验和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蒋清;有机小分子官能团转化反应的新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4 王成勇;铜或银催化烷烃和不饱和烃类的氧化自由基转化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5 郑桂花;酶促高效转化L-丝氨酸过程优化及其生命周期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泳梅;基于C-N键断裂的酰胺医药中间体的转化反应[D];扬州大学;2018年
2 张厚泼;储锂SnO_2基薄膜负极的转化反应可逆性与结构调控[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瞿星;吲哚的C-H活化及无金属转化反应研究[D];江汉大学;2017年
4 邹春悦;费托合成耦合二氧化碳转化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5 刘娜英;钌羰基化合物和铜掺杂团簇催化水煤气转化反应的DFT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6 王雪飞;甲基三氯硅烷转化反应及组合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刘丽;乙炔在Pt和Rh表面转化反应的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秦翠英;基于苯磺酰基活化硫脲的胍基转化反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文尚军;轻油蒸汽预转化催化剂研究及工艺技术开发[D];湘潭大学;2007年
10 夏延洋;偏三甲苯加氢转化反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98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0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