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低电压应力型单管谐振高频功率变换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04:46
【摘要】: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大幅提升功率变换器的开关频率以减小其尺寸与重量成为工业电子和消费电子等产业的追求目标。当开关频率提高到高频(HF,3MHz~30MHz)乃至超高频(VHF,30MHz~300MHz)范围时,无源元件的体积大大降低,有效促进了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和高功率密度的实现。开关电源的高频化技术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且市场前景光明,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开展了对20MHz高频DC/DC系统的研究。本文提出了理论推导与数值解析相结合的参数设计方法,优化了Class E和ClassΦ_2逆变器的设计流程,保证了开关管在任意占空比下均能实现零电压导通(ZVS)特性,提高了逆变器的设计速度与精度。同时本文完成了对Class E谐振整流器的建模分析,获得了二极管电压应力和整流器基波等效阻抗的特性,为整流器参数设计提供了指导。基于此,本文搭建了基于Class E和ClassΦ_2逆变的非隔离型高频系统,测试结果证明了上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为进一步降低开关管电压应力,提高系统输入电压等级和运行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低电压应力特性的隔离型高频拓扑。首先对开关阻抗相角进行约束使其呈微感性,从而保证了开关管的ZVS特性;然后对开关阻抗幅值进行约束,实现了对电路中电压谐波特性的调整,使得开关管电压应力从传统的输入电压的4倍下降至2.5倍。该拓扑能够有效地降低开关管电压应力和系统体积同时提高系统工作效率。相比于分立式磁性元件,平面PCB结构品质因数更高,应用于高频系统的损耗更小。本文提出了一种寄生电阻最小化的、具有变绕组宽度结构的PCB磁性元件,采用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的手段,完成了对其电气特性的研究,实现了对元件电气参数的精确快速计算,所提结构能够有效提升系统性能。本文采用了改进型谐振驱动电路方案,通过支路间的谐振续流减小驱动的输入电流,有效降低了系统的驱动损耗。并采用ON-OFF控制策略实现对系统的闭环控制,保证了系统在宽负载变化范围内的高工作效率。本课题设计并搭建了一款输入12V、额定输出5V/5W,工作频率20MHz的隔离低电压应力型高频DC/DC实验样机,测试结果与预期指标吻合,系统在50%~100%的负载率下,工作效率始终高于77%且满载效率为79.4%。
【图文】:

空芯,螺线管,电感


图1-11两种Coilcraft生产的空芯螺线管电感

平面螺旋电感,圆形图,层线,八边形


常用的平面螺旋电感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健将,王慧贞,严仰光;一种新颖组合变换器拓扑研究与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张芳;蔡金燕;;基于电压应力的加速试验设计[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0年01期

3 秦岭;张航;谢少军;;低电压应力零电流开关降压变换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4 邹剑华;林维明;汪晶慧;;低电压应力Buck/Boost PFC的开关器件损耗分析[J];低压电器;2008年09期

5 伍瑶;张兴;周小义;;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07年03期

6 段玉波;伍旭灿;闫俊泉;张弈鹏;;耦合电感低电压应力Boost变换器[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7年09期

7 丁杰;赵世伟;文楚强;;单开关低电压应力的高增益Boost变换器[J];电子技术应用;2019年12期

8 姚绪梁;于乐;罗耀华;;新型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Buck电路软开关的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03期

9 朱跃,郭洁;运行中各种电压应力对避雷器劣化的影响[J];西北电力技术;2001年06期

10 管春;娄哲理;龙江航;王俊杰;;一种非隔离型交错高增益Boost变换器[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姚凯;阮新波;徐明;季清;;Boost-Flyback单级PFC变换器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邹剑华;任丽君;林维明;汪晶慧;;一种改进型单级PFC电路的设计[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石健将;王慧贞;严仰光;;双管正激并-串联组合变换器研究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特种电源与元器件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昊然;陈乾宏;钱海;;E类变换器输出电压控制方法及其特性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雪峰;高增益非隔离型Boost变换器拓扑及其衍生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刘福鑫;组合式三电平直流变换器及其软开关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西红;低电压应力型单管谐振高频功率变换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程耀广;芯片组产品抽样老化和去除老化的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3 冷剑飞;一种改进型相移加PWM控制的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士宇;宽输入Boost变换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吴江波;ZVS PWM大功率高频开关电源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6 夏炎冰;自磁复位正激式变换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于乐;DC-DC变换器软开关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高一星;单级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9 陈复;基于开关电容网络的直流变换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陶芬芬;高k/金属栅的可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4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14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d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