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度永磁同步发电机设计优化及加速寿命试验研究
【图文】:
图 2.2 余度发电机电磁部分结构g. 2.2 Electromagnetic structure of redundant gener 2.2 所示。表 2.2 10 极 12 槽永磁同步发电机的主要参数rameters of 10-pole 12-slot permanent magnet sync值 电机参数 6 定子外径/mm 10 定子内径/mm 12 气隙长度/mm 75% 铁心轴长/mm 中建模,铁心硅钢片采用 M19/24G,永磁00r/min,定子绕组均分为两套三相绕组 J载提供直流电,J1 套绕组外部整流电路 J1 相同。
对两种电机进行空载分析,图2.4 为两种分布方式下电机空载磁场分布图,其中 a 为单层绕组,b 为双层绕组,从图2.4 中可以看出在空载情况下两种电机的磁场分布基本方式一致。a 单层绕组发电机空载磁场分布 b 双层绕组发电机空载磁场分布图 2.4 采用不同绕组时发电机空载磁场分布Fig. 2.4 No-load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generator with different windings图 2.5 为两种分布方式下空载反电势波形图,图 2.6 为反电势波形频谱分析结果。图 2.5 不同分布方式下电机反电势波形Fig. 2.5 Back EMF waveform of motor in different distribution mode图 2.6 不同分布方式下空载反电势频谱分析Fig. 2.6 Spectrum analysis of no-load back-EMF under different distribution modes从图 2.6 中可以看出,单双层绕组分布方式的反电势基波幅值分别为 316.72V 和305.93V,波形畸变率分别为 0.93%和 0.86%。单层绕组分布方式的反电势基波幅值及波形畸变率较双层绕组分布方式高,,这是因为单层分布具有较大的绕组系数,电机极槽配合相同时,采用单层绕组的绕组系数与采用双层绕组的绕组系数比为 1.035。对电机互感进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昊;杨静;刘宇航;王超;陆言洲;;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设计及输出特性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年12期
2 夏云;摩托车用三相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分析和设计(1)[J];微电机(伺服技术);2001年02期
3 唐任远;陈义成;耿连发;;可变容差法的改进及其在稀土永磁同步发电机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1987年03期
4 谢军;蒋宗荣;李钟明;;强迫通风稀土永磁同步发电机热场的边界条件[J];微电机;1989年02期
5 ;TFY型永磁同步发电机[J];技术经济信息;1989年06期
6 刘剑;杨贵杰;高宏伟;周长攀;;双三相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矢量控制与数字实现[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3年04期
7 夏非;范莉;王绍夫;;永磁同步发电机分岔及双参数特性分析[J];电源技术;2012年12期
8 朱诗顺;杨春宝;李建文;朱道伟;;混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等效磁路分析研究[J];防爆电机;2009年04期
9 吴亚麟;;稀土永磁同步发电机电辅助复合励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气技术;2008年09期
10 金万兵,张东,安忠良,许家群,唐任远;混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分析与设计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宁世国;叶林;;永磁同步发电机建模与运行特性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何东霞;黄守道;;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设计研究[A];第十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堂贤;谢波;杨孔;王仁明;;风力永磁同步发电机组的滑模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魏锟;王东;余锡文;;多相整流永磁同步发电机交流侧外特性研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大电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张智轶;金钊;敖卫东;陈洪文;;永磁同步发电机转子结构研究[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薛玉石;韩力;李辉;李景灿;;MW级风力永磁同步发电机系统的成本比较[A];四川省电工技术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夏永洪;黄劭刚;;混合磁极式的混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仿真[A];2013年江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亮;邢作霞;郭立立;;风力发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7年
9 刘宇;滕云;;基于无差拍预测的机侧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A];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9年
10 周谦;李建林;李亚西;刘剑;赵斌;;直驱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拓扑结构对比分析[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彭亮文;稀土永磁同步发电机通过技术鉴定[N];科技日报;2000年
2 记者 董山峰、李海秀;我国可望掀起一场“电机革命”[N];光明日报;2002年
3 廖云岚;两位普通市民自制高效率发电机[N];福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窦一平;组合励磁稀土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2 张越雷;变速永磁同步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郭磊磊;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驱动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白]儒;无源自适应MPPT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葛俊旭;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刘伟亮;锥形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庄凯;直驱永磁同步风电机组并网变换器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李瑞;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的并联运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志伟;采用PWM整流的宽转速范围永磁同步发电机系统的稳压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张永胜;余度永磁同步发电机设计优化及加速寿命试验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3 夏之慧;6MW永磁同步发电机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年
4 李慧勇;加载用高速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邹娟;SVPWM调制策略下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损耗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6 曹曦元;变速永磁同步发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7 宋广兴;PWM整流器控制下永磁同步发电机电流谐波分析[D];湖南大学;2017年
8 王亚辰;轴向磁通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D];河南理工大学;2017年
9 张邵波;低速永磁同步发电机的优化设计及特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10 王惠军;混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设计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17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17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