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MPS基锂离子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图文】:
内蒙古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LiCoO2+6C=Li1-xCoO2+LixC6至此,炭材料的引进及锂离子电池的商品化进一步证明了锂电池及锂离子电池体系的发展逐步成熟。1.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优点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正负极能够逆的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隔膜则为隔离电池正负极以免其发生短路,而解液主要是负责在正负极之间进行锂离子的传导。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示意如图 1-1 所示:
1-1 化学凝胶网络的图解—a 化学交联,b 流苏胶束,c 物理凝胶网络igure1-1 The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a chemical gel network with junctints a, and physical gel networks having junction zones b and fringed micelles c胶电解质的获得一般分为两步。首先,将盐溶解在极性或离子液体中以产电溶液,然后加入惰性聚合物材料以此来赋予较好的机械稳定性。 通常,,物电解质都是双相系统。胶电解质最大的优点就是提高了离子电导率,但是提高离子电导率的同时电解质的机械性能,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形态会随着外界压力的改变而一方面,凝胶电解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电解液泄露的问题。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合物的固体电解质因为它们可以作为柔性和保形膜加工,通常成本低,可好的机械性能等一系列的优点,现阶段被广泛的研究,大多数固体电解质以溶解或分散在水中,并且它们的分子结构通常包括离子或其他亲核基团[27]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2;TB3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西锋;李宜洋;孙长顺;苏秀霞;;XG-g-P(AA-co-AMPS)/膨润土复合材料对Hg~(2+)的吸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4年07期
2 丁伟;刘海燕;于涛;曲广淼;;离子液体中AM/AMPS/N8AM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4期
3 高春梅;奚旦立;杨晓波;孟彦宾;;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相容性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岳红伟;基于碳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朱玉松;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张鹏;新型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制备及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李涛;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阻醇质子交换膜制备、表征及其质子/甲醇传输机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金;交联型聚磷腈负载含氮杂环阳离子碱性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2 邢骥跃;AM/AMPS/D_iC_(12)AM/VTS-SiO_2的合成及其溶液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3 马志刚;GO-PEG共混改性PVDF超滤膜制备及抗污染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
4 王媛媛;基于溶剂蒸发诱导调控膜表面有序构造[D];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
5 杨帅帅;含氟丙烯酸酯类的活性聚合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6 王学武;PVDF基功能薄膜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钱艳玲;两亲性共聚物改性PVDF多孔膜的结构控制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樊勇利;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氧化镍钴锰锂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炜;聚偏氟乙烯(PVDF)平板膜的制备工艺及化学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21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2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