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即滴即用柔性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17:18
【摘要】:柔性电子设备以其应用范围广、安全性好、封装效率高、轻便可穿戴等诸多优势深度影响了未来电子产业和储能器件的发展方向。在众多的储能器件中,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将高能量密度、可再生、无毒的液体乙醇作为燃料,是未来动力电源和便携式电源中最合适的选择。将直接乙醇燃料电池设计成柔性器件,能够解决目前柔性器件容量低,启动慢的缺陷以及安全性能的问题,能够对未来柔性储能器件的发展提供一个十分可行的策略。然而,传统的直接乙醇燃料电池、柔性燃料电池存在乙醇产物毒化贵金属催化剂、质子交换膜使用环境限制、柔性器件功率密度低、以及燃料储存等问题。本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制备了一种抗毒化、高性能、柔性即滴即用直接乙醇燃料电池,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与性能测试。针对可穿戴器件的应用场景和柔性燃料电池自身的存在问题,本课题制备了一种具有即滴即用的柔性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通过对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来减轻燃料电池本身的重量并实现柔性化,依托上述燃料电池结构,本课题对燃料电池最核心的三个构件进行优化:应用N,S双元素掺杂的多孔碳催化剂(NSDC)作为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并进行相关研究,主要解决乙醇燃料渗透毒化问题,并且相比于Pt/C催化剂稳定性的得到提高,成本大幅降低;应用Pt-Ru/C催化剂作为阳极乙醇电氧化反应催化剂并进行相关研究;应用与碱性溶液高度兼容的聚合物电解质聚丙烯酸钠(PANa)水凝胶作为燃料电池隔膜并进行相关测试,该隔膜具有0.24 S cm~(-1)的高离子导电率、优异的机械性能、能够在碱性条件下超长时间工作,性能十分优异。此外,本课题将柔性透气导电基底与海绵组合成复合电极初步解决燃料的储存问题。最终,将上述材料组装到新的燃料电池结构中,进行燃料电池性能相关测试,并对该器件的柔性性能进行展示。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制备出的器件是一种高性能柔性即滴即用直接乙醇燃料电池,是下一代可穿戴柔性燃料电池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文】:

柔性,日本,燃料电池


膜燃料电池发展最为迅猛,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因为其高功率密度,氢气电氧化机理研究比较清楚,目前已经逐步在汽车,备用电源中推广使用[26]。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也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一种,它的优势是燃料成本低,无毒害,能量密度高,是应用于柔性器件的最佳候选者。目前,国内外对柔性乙醇燃料电池的研究还处在空白阶段,但是关于柔性燃料电池的研究还是有些进展,由于不同的燃料电池在某些方面是有相似性的,所以一些理论和技术上的成果都是有借鉴意义的。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新型柔性燃料电池柔性基底的设计,燃料电池微型化设计,燃料电池纱线化设计,,燃料电池电解质隔膜柔性化设计,燃料电池便携化后燃料的供给问题,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以柔性微生物燃料电池为主,因为这种燃料电池最容易解决燃料便携化的问题。1.2.1 国外研究现状近十年来,国外在柔性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和国内比还是有一些优势的,可能的原因是这类研究偏向于未来的应用,前些年我们国家对这类研究的支持不够,目前我们已经加大对这方面研究的力度,奋力追赶。下面对一些国外优

柔性,韩国,微生物燃料电池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秀研究成果进行列举。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制作了一个柔性微生物燃料电池,全结构采用柔性构件来实现柔性,采用细菌作为燃料,电池的尺寸为 50 mm*50 mm*3 mm,最大弯曲角 170°,最大功率密度为 5.26 μW cm-2,在这样大的尺寸下所产生的功率密度显然不能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27],如图 1-1 a 所示。随后,日本早稻田大学制作了一个微型柔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通过将燃料电池微型化,集成化的精细设计来实现柔性功能,可以说初步实现了将燃料电池集成到微电路中的设想,最大功率密度为 2 μW cm-2,单电池体积小于 0.5 mm3,采用无电解质隔膜设计[28],如图 1-1 b 所示。日本东北大学制作了一款将电解质和燃料储存在水凝胶中的柔性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这样的方法解决了燃料便携性的问题,同时由于水凝胶特别的柔软使得器件的柔性性能非常出色,功率密度也达到了 1 mW cm-2的程度,能够对一些低功率电子器件进行供电[29],如图 1-1 c, d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梦薇;;巴西“乙醇燃料”车大行其道[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8年01期

2 ;世界主要国家乙醇燃料生产情况[J];能源;2014年12期

3 杨俊召;;乙醇燃料——石油替代燃料[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年01期

4 ;美国成为乙醇燃料出口大国[J];可再生能源;2010年06期

5 ;欧洲生物乙醇燃料[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7年05期

6 李彬;;乙醇燃料:汽油的真正终结者[J];科学;2006年05期

7 魏振军;乙醇燃料的使用[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5年02期

8 张田勘;;乙醇燃料之“绿”成色欠佳?[J];世界科学;2005年12期

9 常建强;;巴西发展乙醇燃料的政策及技术选择[J];国际科技交流;1989年02期

10 田耕;美国:乙醇燃料先用为快[J];绿叶;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运嘉;;氢、乙醇燃料[A];2008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orum Programme and Abstract[C];2008年

2 唐暾;林晓东;方萍萍;吴德印;任斌;田中群;;钯-银双金属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其在碱性乙醇燃料电池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谭强;杜春雨;尹鸽平;;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中贵金属/二氧化铈复合催化剂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4 郑燕贞;王翠芳;郭永榔;;直接乙醇燃料电池PtSn/C阳极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拜冰阳;李俊华;;KIT-6分子筛孔径对三维介孔MnO_2乙醇氧化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6 黄明辉;金碧瑶;赵莲花;;Pt-Ni_x-SnO_2/C的制备及其对乙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A];全国第十七届大环化学暨第九届超分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7 孙郑冬;;离子色谱法测定乙醇燃料中的硫酸盐[A];第11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8 徐亮;程菲菲;杨文胜;陈旭;;超薄镍铝水滑石纳米片的制备及其乙醇电催化氧化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9 汤婷婷;赵彦春;曾译葵;孙林欣;王东升;吴崇备;;NiCo_2O_4修饰的石墨烯载铂催化剂(pt-NiCo_2O_4/rGO)的制备及其在酸性介质中对乙醇电催化氧化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九分会:电化学材料[C];2016年

10 李兴虎;向立明;朱聪;;乙醇汽油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分析[A];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民族证券 齐求实;非粮乙醇燃料值得关注[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记者 陈欢;玉米价格现拐点 乙醇燃料来支撑[N];新农村商报;2017年

3 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经理 张国刚;我国乙醇燃料推广步入快车道[N];中国石油报;2017年

4 张田勘;乙醇燃料的“绿”色之争[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武晓昆;高浓度乙醇燃料美国上市[N];中国石化报;2012年

6 李明波;乙醇燃料助巴西领跑世界新能源产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7 记者 张新生;巴西乙醇燃料消费将超过汽油[N];科技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陈婷 通讯员 李昊 况东旭;地区拟建设20万吨乙醇燃料项目[N];阿克苏日报;2007年

9 唐垒;巴西乙醇燃料出口陡增[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王冰凝;我国将停止在建粮食乙醇燃料项目[N];中国石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树芹;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乙醇渗透和MEA制备及其对DEFC单池性能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刘金山;燃烧边界条件对乙醇燃料均质压燃的影响规律[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新卫;直接乙醇燃料电池新型阳极催化剂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蔡金堤;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铂、钯基阳极催化剂合成及其机理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5 胡又平;生物乙醇燃料等离子体重整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6 王殿龙;稻秸甲烷乙醇联合发酵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7 章冬云;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稼奇;即滴即用柔性直接乙醇燃料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迟昊;双喷射发动机进气和燃烧过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3 马永飞;喷油策略对汽油/乙醇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4 宁莉娜;碱性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阳极钯基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5 徐沛;氮、硫共掺杂空心碳球负载金属钴在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中阴极的电催化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6 舒亚兰;模板牺牲法合成钯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中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7 岳馨瑶;液流沉积的三维钯修饰电极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何旭岩;直接乙醇燃料电池钯基阳极催化剂的制备及电氧化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9 宁红岩;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其CO加氢制乙醇和丙烷脱氢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0 刘沙沙;氮掺杂空心碳球负载钯钴合金在直接乙醇燃料电池中的电催化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41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41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