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热特性和振动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连接器热特性和振动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连接器是电子、电气系统中的基础部件,担负着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重任,电连接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接决定了所在设备的可靠性。温度和振动是影响电连接器接触可靠性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圆形电源连接器,主要应用在可靠性要求高的航空领域。运用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对电连接器的接触特性、热特性和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电连接器的热设计和抗振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论文完成了如下的工作:介绍了电连接器的结构组成及其性能、电接触的理论知识,分析了电连接器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接触失效是电连接器最主要的失效模式,引起接触失效的主要因素是接触区的生热和振动。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电连接器接触件分离力和接触压力的大小。通过对接触件进行接触分析,得到了接触件在插拔过程中插入力和分离力与时间的关系,以及插入力和分离力的最大值,并与理论计算的分离力值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相差不大,理论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运用Hertz接触理论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分别计算了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面积,为电连接器的三维建模与热特性分析提供了合理的接触参数。根据求出的接触区接触面积,对电连接器中接触电阻等效体进行了精确建模,建立了电连接器热仿真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同一型号不同接触电阻的电连接器进行了稳态热分析,得出了电连接器在不同接触电阻下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对电连接器进行了温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建立的接触电阻等效体的模型精度较高,提高了电连接器温度场数值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仿真结论,从降低接触电阻值和增强传热效率两方面出发,提出了降低电连接器温升的措施。通过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得出了电连接器各阶固有频率和振型、最大应力值和接触件的间隙值。运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改变接触件中冠簧的长度、厚度和宽度,对电连接器进行随机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冠簧宽度对一阶固有频率影响最大,冠簧长度对最大应力影响最大,冠簧厚度对接触件间隙影响最大。运用极差分析方法,得到了冠簧各试验参数对试验指际影响的主次顺序以及最优水平组合。将优化后的电连接器进行随机振动分析,与优化前进行对比,获得了较优的设计方案。根据Miner线性累计损伤理论、材料的疲劳寿命曲线公式以及随机振动分析的结果对电连接器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圆形电源连接器 热特性 振动特性 正交试验 疲劳寿命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503.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6
- 第一章 绪论16-21
- 1.1 课题研究背景16-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7-20
- 1.2.1 电连接器接触特性和热特性研究现状17-19
- 1.2.2 电连接器振动特性研究现状19-20
- 1.3 本文研究内容20-21
- 第二章 电连接器结构与电接触理论21-29
- 2.1 引言21
- 2.2 电连接器及其性能21-22
- 2.2.1 电连接器基本结构21
- 2.2.2 电连接器的性能要求21-22
- 2.3 电连接器接触电阻模型22-26
- 2.3.1 接触电阻组成22-25
- 2.3.2 工程上接触电阻的计算25-26
- 2.4 电连接器失效机理分析26-28
- 2.4.1 电连接器失效模式26-27
- 2.4.2 接触失效原因分析27-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电连接器接触分析与接触情况研究29-40
- 3.1 引言29
- 3.2 经典接触理论29-30
- 3.3 电连接器接触件结构30
- 3.4 电连接器分离力的计算30-32
- 3.5 接触件接触分析32-37
- 3.5.1 接触件建模32-34
- 3.5.2 求解控制与边界条件34
- 3.5.3 仿真结果分析34-37
- 3.6 接触面积计算37-39
- 3.7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电连接器热态特性有限元分析与试验40-55
- 4.1 引言40
- 4.2 热分析基本理论40-41
- 4.2.1 传热学经典理论40
- 4.2.2 热传递的方式40-41
- 4.3 热分析仿真模型建立41-46
- 4.3.1 接触电阻等效处理42
- 4.3.2 有限元模型处理42-43
- 4.3.3 接触设置43-44
- 4.3.4 边界条件与载荷44-46
- 4.4 仿真结果分析46-52
- 4.5 温升测试试验52-53
- 4.5.1 试验方案52-53
- 4.5.2 试验数据分析53
- 4.6 电连接器温升降低的措施53-54
- 4.7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电连接器振动特性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55-69
- 5.1 引言55
- 5.2 电连接器模态分析55-59
- 5.2.1 模态分析理论55-57
- 5.2.2 模态分析模型建立57-58
- 5.2.3 模态仿真结果58-59
- 5.3 电连接器随机振动分析59-62
- 5.3.1 随机振动理论60
- 5.3.2 随机振动试验条件60-61
- 5.3.3 随机振动仿真结果61-62
- 5.4 正交试验62-66
- 5.4.1 正交试验方法概述62
- 5.4.2 极差分析方法介绍62-63
- 5.4.3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63
- 5.4.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与优化63-66
- 5.5 电连接器疲劳寿命预测66-68
- 5.5.1 线性累积损伤理论66-67
- 5.5.2 疲劳寿命计算67-68
- 5.6 本章小结68-69
- 总结与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奋为;航天电连接器的选用[J];机电元件;2000年04期
2 杨奋为;航天电连接器的失效预防[J];机电元件;2001年04期
3 彭祥基;浅谈国内圆形电连接器的标准化[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2年01期
4 匡秀娟;赵仕彬;;小型圆形耐高压电连接器的研制[J];机电元件;2006年02期
5 Roger Sutcliffe;;如何选择电连接器[J];今日电子;2006年11期
6 蒋新悦;;滤波技术在电连接器中的应用[J];机电元件;2006年04期
7 薛云智;党喜龙;;提高电连接器收口质量的工艺研究[J];机电元件;2006年04期
8 王东;刘建华;许良军;;电连接器实验室的联合共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1期
9 杨奋为;;军用电连接器的应用及发展[J];机电元件;2007年03期
10 王小波;;高压电连接器设计技术的研究[J];机电元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华;吴友义;高亮;陈泽宗;潘骏;;电连接器真空环境试验电压加载方式研究[A];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彭祥基;;圆形电连接器发展综述[A];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连接器与开关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匡秀娟;;小圆形耐高压电连接器的研制[A];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连接器与开关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王宏霞;董文亮;;航空电连接器标准及体系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连接器与开关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张树琨;;浅谈电连接器液体浸渍试验[A];第十一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章文捷;苗枫;张娟;马静;高华;;舰船舱外电连接器防护工艺规范(报批稿)[A];第四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04年
7 刘娟;陈文华;高亮;钱萍;卢献彪;;电连接器步进应力加速退化试验建模与统计分析[A];2012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四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陆劲;;电连接器的混合气体腐蚀试验[A];第五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学永;董文亮;;电连接器可靠性设计探讨[A];中国电子学会元件分会连接器与开关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陆劲;;如何确定电连接器的载流容量曲线[A];2007'第十二届全国可靠性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沈谦邋实习生 韦娜;西安电连接器产业基地揭牌[N];陕西日报;2007年
2 ;西安电连接器产业基地扬帆起航[N];陕西日报;2007年
3 见习记者 郑彦;电连接器面临发展机遇[N];证券时报;2006年
4 王晶;西安打造电连接器产业基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魏明;西安电连接器产业基地扬帆起航[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6 杨奋为;航天电连接器:重点工程带来机遇 以用立业协作创新[N];中国电子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学斌 通讯员 吴杨;电连接器“连”上了国际市场[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8 吴永升 李树梁;山西首次出口电连接器[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9 记者 田立民;“长虹造”电连接器 助力神九成功发射[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记者 陈锋 通讯员 崔宁;郑州人打造了神六经脉[N];郑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娟;电连接器步进应力加速退化试验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王世娇;耐环境小圆形电连接器接触可靠性设计与试验评价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亮;航天电连接器空间环境可靠性试验与评估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强;电连接器环境应力可靠性试验统计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沙龙;电连接器低温温区密封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栾天辉;电连接器参数化建模与仿真试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4 刘鸿亮;宇航用微矩形电连接器激光软钎焊工艺研究[D];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5年
5 支宏旭;综合环境应力下航空电连接器电接触特性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余红光;Micro-USB电连接器无铅焊点热疲劳寿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淼;热替换条件下电连接器电热耦合失效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南波;可插拔微矩形电连接器微动仿真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王雯吉;基于DFQ的电连接器分离性能综合测试系统研发[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郝双双;电连接器锁紧分离机构关键件可靠性优化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电连接器热特性和振动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5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