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直驱伺服系统低速进给特性研究
【图文】:
.1.3.1微量进给机构的研究逡逑当前科学技术含量高的用于高精尖行业的零部件对加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逡逑求,如用于光学系统中的非球面镜片要求镜片加工后,加工精度要求要小于10ntn。逡逑目前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在0.05 ̄0.005邋pm范围属于超精密加工范畴,高精度微量进逡逑给机构是超精密加工技术的核心。高精度微量进给机构综合了机械结构动力学设逡逑计与优化、热力学建模与热误差补偿、摩擦建模与摩擦补偿、先进控制算法等多项逡逑前沿技术。目前,依据不同的驱动原理将超精密加工中应用的微量进给机构分为以逡逑下四类n?3]:逡逑(1)基于智能材料的微量变形驱动:依靠形状记忆合金、电陶瓷等智能材料的逡逑变形伸缩效应可以实现微量进给运动。这类机构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分辨率最高逡逑可到纳米级,但缺陷是运动范围仅有几十微米,只能带轻负载运行,不满足需要大逡逑行程重载加工的情况。逡逑
东京工业大学基于直线电机驱动气浮导轨运动,用激光千涉仪做测量反馈装逡逑置,通过PID控制器进行前馈补偿,制作了超精密运动平台,在超精密运动平台逡逑中,系统的动静态性能被电流变阻尼器调控,其定位精度达到了邋2nmPj。如图1-逡逑2为卢礼华等采用螺旋传动副设计了一种超精密的工作台,其将Bang-Bang控制理逡逑论和轨迹规划思想和高增益PID闭环结合起来,在150邋mm的运动行程内实现了逡逑7.2邋nm的定位【26]。东京工业大学开发的纳米级气体静压运动平台如图1-3所示[2'逡逑它利用有刷直流电机驱动气体静压丝杠,用气体静压导轨和气体静压轴承作为支逡逑撑件,使用0.3邋nm分辨率的激光千涉仪进行位置反馈,实现了在400邋mm行程范逡逑围内±2邋nm的定位精度。逡逑驱动系统逦位iff测tt系统逡逑逦,一逦'、逡逑_n邋fH,,逦^=工触=^5^敝_邋j逡逑激光头邋I邋;逡逑I邋“逦?逦逦1邋;邋!逦激)t接收邋JK逦|逡逑!邋 ̄ ̄I逦反射梭锗邋浪珠铁杠丨|邋 ̄逦Lj邋1邋!逡逑|邋I邋似#1逦I邋*邋测邋i板邋^ ̄I邋!逡逑、、:N」逦z7邋'七:口:N晚一逡逑 ̄"I邋计邋I ̄逦逡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阳春;;高性能、多功能的新型伺服系统[J];电世界;1994年04期
2 包西平;吉智;朱涛;;高性能永磁同步伺服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J];微电机;2014年07期
3 夏劲松,李贺桥,黄战华,杨怀栋;跟踪伺服系统误差校正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1期
4 马俊功,王世富,王占林;液压马达速度伺服系统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2年06期
5 徐录江;VCD影碟机伺服系统的分析[J];电声技术;1997年06期
6 王毅,刘丽华,高伟志,王贵文;跟踪伺服系统的工程研制及检测[J];光学精密工程;1995年05期
7 王希斌;;采煤机牵引部机液伺服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与数字仿真[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8 周进明;马之行;;机器人的轴伺服系统[J];机械工业自动化;1987年02期
9 汤金龙;;无料钟高炉调节阀伺服系统的设计[J];液压工业;1987年02期
10 叶兆春;;一类基余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的速度伺服系统[J];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青松;;基于思维进化算法的被动力伺服系统的参数辨识[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1)[C];2009年
2 祁若龙;刘伟军;;高速高精度伺服系统四阶模型及参数优化[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彪;董彦良;赵克定;孙丰迎;;基于遗传算法的被动力伺服系统的参数辨识[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莉;赵修科;;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李永东;梁艳;;高性能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现状[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宋向军;刘万兵;曹勇;;搬运装置伺服系统的改造[A];电子玻璃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段锦良;马俊功;;液压马达速度系统的增益调度控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李继才;彭晨;马韶东;;基于伺服系统的折臂自动攻丝机设计[A];2015全国嵌入式仪表及系统技术会议程序册[C];2015年
9 宋利国;吴张永;;气动装置的速度伺服系统在控制上的实现[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10 杨林;樊立萍;;基于模糊的电气伺服系统等效滑模变结构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玉平;我国首次实现伺服系统“全电化”[N];中国航天报;2014年
2 石永红;抗风型光伏伺服系统研制成功[N];中国企业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付丽娟;期待,中国伺服系统企业之“蝶变”[N];机电商报;2006年
4 石永红;江苏研制成功抗风型光伏伺服系统[N];大众科技报;2008年
5 ;纺机的伺服系统[N];中国纺织报;2013年
6 中缝;如何调试和检测伺服系统[N];中国服饰报;2008年
7 本报研究员 张山;工业自动化发展提速 伺服系统进口替代将加快[N];上海证券报;2016年
8 王雯;埃斯顿 EDB伺服系统在剑杆织机中的应用[N];中国纺织报;2009年
9 记者 刘威 报道组 冯炜旭;“禾川科技”借地引才赢名企大单[N];衢州日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马庆圆;“工控”两公司崛起抢食洋品牌[N];中国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兆国;双直驱伺服系统低速进给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王乐三;电动被动式力矩伺服系统驱动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赵威;多电机驱动伺服系统跟踪与同步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4 王树波;非线性伺服系统干扰补偿及自适应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7年
5 翟百臣;直流PWM伺服系统低速平稳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陈晨风;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的智能控制策略[D];浙江大学;1997年
7 谭文斌;伺服系统摩擦与温度变化干扰的建模及补偿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宫玉琳;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自适应逆控制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9 姜春霞;太阳能跟踪伺服系统非线性特性及补偿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向红标;开放式伺服系统的摩擦建模与补偿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京哲;永磁同步电机快速响应高精度伺服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杨一帆;基于周期自适应的舵机伺服系统摩擦干扰补偿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3 张文华;基于STM32工业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4 徐燕;洛伦兹力型快速刀具伺服系统跟踪控制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5 郑洪丽;麦克斯韦快刀伺服系统预测滑模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6 韩家辉;低压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D];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2019年
7 巩星宇;慢刀伺服系统鲁棒重复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8 孙德鹏;宏宏双驱差动伺服系统低速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9 王瑜;基于ARM和FPGA的四轴伺服驱动系统的设计[D];山东大学;2019年
10 王凌艳;某型雷达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84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8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