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科琴黑-氧化铟纳米复合材料改性隔膜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08:22
【摘要】:在众多能源存储器件中,锂硫电池凭借其高达2600 Wh kg~(-1)的理论能量密度及其活性物质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性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是,单质硫的绝缘性、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由硫到Li_2S/Li_2S_2的体积膨胀等问题,使得锂硫电池的性能大打折扣,目前为止其实际能量密度仍达不到理论能量密度的20%。为了得到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以及更好循环稳定性的锂硫电池,相关的改进工作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多硫化锂的穿梭问题,从隔膜改性入手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旨在通过隔膜改性层对多硫化锂的物理和化学吸附抑制其穿梭效应,从而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使用均匀沉淀法制得纳米氧化铟(In_2O_3),并将其涂覆于Celgard 2400隔膜的一侧,研究In_2O_3涂层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CV、EIS、充放电测试等,对比纳米In_2O_3改性隔膜电池和未改性Celgard 2400隔膜电池在性能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纳米In_2O_3改性隔膜电池在1 C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878 mAh g~(-1),循环700次后仍有444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50.6%,明显优于未改性隔膜电池。这得益于In_2O_3对多硫化锂的吸附作用,抑制了穿梭效应,且其中的金属氧键利于S-S键的解离,加速多硫化锂向Li_2S_2和Li_2S的转变,促进电池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2)采用异相沉淀法制得科琴黑-纳米氧化铟(KB-IO)复合材料,通过刮刀涂布方法将其涂覆于Celgard 2400隔膜,并与KB改性隔膜进行对比,研究KB-IO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正极的硫负载量为1 mg cm~(-2)时,在1 C下循环700次后,KB-IO改性隔膜电池仍有631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60.1%,平均每周仅衰退0.06%。该电池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KB-IO复合纳米材料结合了KB的高导电性及其对多硫化锂较好的物理吸附作用,以及纳米In_2O_3对电化学反应的促进及其对多硫化锂较强的化学吸附作用。在KB-IO复合材料中,In_2O_3纳米颗粒均匀地镶嵌在KB孔道中,使得In_2O_3呈现出更小的粒径(5-10 nm),从而为多硫化锂的吸附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为了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当电池的硫负载量提高至3 mg cm~(-2)时,KB-IO改性隔膜电池在1 C下呈现出766 mAh g~(-1)的初始比放电容量。且未改性隔膜电池仅有一个放电平台,而KB-IO改性隔膜电池在循环初始就呈现出了两个放电平台,放电比容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电池。这表明了KB-IO涂层有利于硫的活化,使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得到提高。
【图文】:

示意图,电池结构,示意图,短链


图 1.1 锂硫电池结构示意图[18]Figure 1.1 Schematic diagram of lithium-sulfur battery[18]1.2.3 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锂硫电池虽然有着高达 2600 Wh kg-1的能量密度及其活性物质成本低、友好等优点,但是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它的产业化发展进程受到了较碍。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1)穿梭效应: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其内部可溶于电解液的长硫离子在浓度梯度和电场力的作用下,会从电池正极一侧扩散到负极一侧,负极的锂发生反应,被还原成短链多硫离子,部分短链多硫离子又会重新回极一侧,重新被氧化为可溶性的长链多硫化锂,,该现象即为“穿梭效应”,另分短链多硫离子会在负极一侧继续被还原成难溶于电解液的 Li2S2和 Li2S。

示意图,示意图,碳纳米管,碳纳米管阵列


图 1.2 S-TTCN 的制备示意图[39]Figure 1.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eparation of S-TTCN[39]一维碳纳米材料通常有着非常好的导电性,如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等。并且由于其一维结构,通过纳米管/纤维之间的相互接触,可以较为容易地搭建出三维网络结构,在有效提高硫占比的同时,还能承受更大的体积变化,因此在锂硫电池中受到了广泛应用[35-38]。Zheng 等人[37]通过模板法合成了碳纳米管,并且通过模板刻蚀制成了碳纳米管阵列,再通过熔融扩散将硫负载入其中,避免了活性物质暴露在电解液中,同时,碳纳米管阵列还给 Li+和电子的传输提供了通道,利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当硫负载量为 75%时,电池在 0.2 C 下,循环 150 周后的容量为 730 mAh g-1,在 0.5 C 下,循环 150 次的容量仍有 630 mAh g-1,与正极未改性的电池相比表现出了较好的循环性能。如图 1.2 所示,Zhao 等人[39]制备了双层碳纳米管(TTCN),其特殊的 tube-in-tube 结构,负载硫后用作锂硫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2;TB3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改霞;文黎巍;;铜掺杂锂硫电池正极材料Li_2S性能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2 王丽君;王伟光;;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处置现状及对策[J];广州化工;2015年12期

3 李峰;刘畅;任文才;成会明;;电化学储能用纳米碳复合材料[J];科学观察;2014年06期

4 苗力孝;王维坤;王梦佳;段博超;杨裕生;王安邦;;含单质硫正极复合材料[J];化学进展;2013年11期

5 胡菁菁;李国然;高学平;;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问题及挑战[J];无机材料学报;2013年11期

6 彭伟校;王开军;蔡晓兰;易峰;余明俊;孙鸿鹏;;纳米氧化铟制备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S1期

7 毛艳;张传辉;张洋;王琪;徐桂良;黄令;李君涛;孙世刚;;锂硫电池膨胀氧化石墨/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3年05期

8 刘雯;郭瑞;解晶莹;;金属锂负极改性研究现状[J];电源技术;2012年08期

9 董全峰;王

本文编号:2692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692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