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CZTSe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沉积制备及性能优化

发布时间:2020-06-11 20:27
【摘要】: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日益加剧,绿色、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开发已迫在眉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代表,也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所以,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成为近些年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之一。目前,已商业化的铜铟镓硒(CIGS)和CdTe电池因其In资源匮乏和Cd有毒等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亟需寻找新的替代品。在众多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中,锌黄锡矿型的铜锌锡硫硒(CZTSSe)因其元素储量丰富且环境友好、禁带宽度连续可调、光吸收系数高、稳定性好、不存在光致衰退和理论转换效率高(32.2%)等优点,成为备受青睐的新能源半导体材料。相对于真空法,溶液法制备的CZTSSe电池在制备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拥有12.6%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然而,该方法中由于有毒且易挥发溶剂的使用,不可避免地造成安全系数的降低及设备要求的提高。因此,经济、环保、高效的CZTSSe制备方案的探索有待进一步延续。从设备要求和危险指数两方面来看,电化学沉积(电沉积)因设备简单、操作安全、方便、无有毒试剂的使用,危险系数最低等优点,成为制备CZTSSe吸收层最具潜力的方案。根据合成方法的不同,CZTSSe薄膜的电沉积可分为两大类:叠层电沉积法(stacked elemental layer,SEL)和多元素共电沉积法(multi-element co-electrodeposition,MCE)。MCE法的最大优势是简化沉积过程。然而,由于多金属的扩散系数和沉积电位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沉积溶液的稳定性,薄膜组成及厚度的均匀性。SEL法,是单独顺序沉积预制层,可通过控制各个金属层的沉积电位、沉积时间来精确控制元素组成与薄膜厚度,从而构筑致密均匀的预制层。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着问题,如由于Zn与H_2O的还原电位非常相近(分别为-0.762 V和-0.829 V),不仅增加了Zn沉积的难度,而且降低了薄膜的密度和质量;由于金属间扩散系数和膨胀系数的不同,将会造成叠层电沉积制备的吸收层内部不均,缺陷/杂质较多,效率偏低。因此,有待探究新颖的处理方式或构筑手段,全面改善Zn的沉积和抑制内部不均,提高吸收层薄膜的质量,以实现电沉积CZTSe基太阳能电池高效率的构筑。本论文主要以CZTSe基薄膜的电沉积制备及性能优化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精心改良的Cu/Sn/Zn叠层电沉积法,利用CuZn合金的催化效应及电沉积过程中的诱导效应,有效改善Zn层的沉积,构筑具有反向元素分布的致密预制层;其次,通过预合金化的方式,优化硒化,减少内部缺陷,提高CZTSe薄膜质量,实现了最高效率为9.1%的突破;再次,通过“共硫硒化”和“先硒化后硫化”两种掺硫方式,构筑S元素“均匀分布”和“前梯度分布”的CZTSSe薄膜,进一步提升CZTSSe光伏器件效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叠层电沉积制备CZTSe薄膜太阳能电池采用绿色环保、简单可控的叠层电沉积法制备Cu/Sn/Zn预制层薄膜。通过对预制层薄膜的深入系统研究,探明了电沉积制备预制层薄膜的内在机理,即CuZn合金的催化效应及电沉积过程中的诱导效应,有效改善Zn层的沉积,增强金属间的扩散,成功制备出了具有反向元素分布的Cu/Zn/Sn致密预制层;并且详细调研了硒化温度对CZTSe吸收层薄膜的形貌、组分、晶相及其光伏性能的影响,并揭示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光伏性能的进一步优化奠定基础。2、优化硒化制备高质量CZTSe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促进三种金属间的融合,抑制金属间不同的扩散系数和膨胀系数带来的内部不均,降低不良缺陷,采用预合金化优化硒化的方式,提高薄膜质量。探究了不同预合金温度、硒化气氛等条件对薄膜的形貌、结晶性的影响机制,制备出表面致密、大晶粒贯穿且无小颗粒层的高质量CZTSe吸收层,并将CZTSe薄膜的光电转换效率从5.4%提高到了9.1%,实现了目前电沉积CZTSe基光伏器件最高效率的突破,为用低成本、绿色电沉积工艺制备高性能的Cu-kesterite太阳能电池提供一个潜在的发展方向。3、不同掺硫方式对CZTSSe薄膜的影响通过对“共硫硒化”和“先硒化后硫化”两种掺硫方式的探索,成功构筑“均匀分布”和“前梯度分布”的CZTSSe薄膜,试图在不严重影响光电流的情况下,增加开路电压,达到进一步提升CZTSSe光伏器件效率的目的。与“共硫硒化”相比,“先硒化后硫化”规避了硫硒蒸气压难控制的缺点,并通过对S含量及时间的调节,精确控制S引入的含量及深度,制备高质量CZTSSe薄膜。将光伏器件的效率提高到7.72%,为CZTSSe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研发及效率提高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图文】:

示意图,空间电荷区,载流子扩散,P-N结


即所谓的载流子扩散运动(如图 1-1(a)所示)。失去电子的 N 型区一侧带正电,P型区一侧带负电,在两种半导体的交界处形成的薄层界面,即为空间电荷区,方向由 N区指向 P 区。既可阻止多子扩散,又促使少子漂移,当两者达到动态平衡时形成的空间电荷区叫做 P-N 结[4,5],如图 1-1(b)所示。

原理图,太阳能电池,光照,原理图


电荷区叫做 P-N 结[4,5],,如图 1-1(b)所示。图 1-1 (a)和(b)分别为载流子扩散运动示意图和 P-N 结处空间电荷区示意图太阳光照射在 P-N 结时,如果光子能量大于等于 P 型半导体带隙(hν ≥ Eg),会将吸收层中的电子由价带(EV)激发至导带(EC),在价带处留下一个空穴,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势垒电场的作用下向不同方向发生分离,即电子流入 N 区,空穴流入 P区,在 P-N 结处形成电势差。如果与外电路接通,在光照不停止的条件下,即可源源不断的产生电流,这就是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图 1-2(a)和(b)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M9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际薄膜太阳能电池峰会在我市举行[J];泰州科技;2010年07期

2 ;国际薄膜太阳能电池峰会圆桌会议倡议:抢先布局 迎接新能源产业革命[J];泰州科技;2010年07期

3 荣翔;邓林龙;张美林;;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进展和展望[J];材料导报;2018年S2期

4 林源;;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8年06期

5 王蕾;;汉能的竞争对手来了!澳大学独立研发并成功打印薄膜太阳能电池[J];新能源经贸观察;2018年10期

6 郭家欣;;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表征及交流阻抗谱的解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08期

7 范文涛;朱刘;;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7年01期

8 郭洪玲;王艳玲;王艳梅;;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的制备及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7年08期

9 ;科学家成功研制薄膜太阳能电池新材料[J];塑料科技;2017年09期

10 张跃;;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专利技术的发展[J];数码世界;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兆龙;时方晓;曲汝丹;舒云佳;杨坤麟;;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应用进展[A];第十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8年

2 刘荣跃;檀满林;陈建军;张维丽;符冬菊;李冬霜;;铜锌锡硫(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A];第一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梁骏吾;;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英文)[A];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唐江;刘雨昊;;铜锑硒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A];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铜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篇)[C];2018年

5 薛丁江;刘顺畅;杨雨思;胡劲松;;硒化亚锗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A];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新型材料和电池工作原理篇)[C];2018年

6 孙琳;褚君浩;;铜锌锡硫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7 张军;邵乐喜;;真空技术在铜基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中的运用[A];2013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韩云飞;陈小莲;苏文明;骆群;马昌期;;基于PET/Ag/Cu-grids网格电极的高效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A];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9 孟庆波;;新型钙钛矿型薄膜太阳能电池:从材料到器件[A];第31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10 李沫;;薄膜太阳能电池再循环可行性研究——以山东省为例[A];第五届海峡两岸经济地理研讨会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贡晓丽 整理;澳大学独立研发并成功打印薄膜太阳能电池[N];中国科学报;2018年

2 欧林 邵坚;秀洲光伏小镇渐现“三生融合”生态圈[N];嘉兴日报;2017年

3 记者 文铭权 袁丽霞;三招助力甘眉工业园区一“飞”冲天[N];四川日报;2017年

4 记者 孙麒翔 实习记者 鲁佳乐;汉能牵手奥迪研发电动车新动力[N];北京商报;2017年

5 记者 于瑶 许晋豫;我国薄膜太阳能电池亟待产业化[N];经济参考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李香才;薄膜太阳能电池前景广阔[N];中国证券报;2013年

7 记者 胡义伟 编辑 全泽源;综艺股份首条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N];上海证券报;2009年

8 贾聚光 任晓华;国内首家投产CIS 薄膜太阳能电池进军欧盟有了“通行证”[N];中国电力报;2011年

9 王小龙;铝粒子可提高薄膜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N];科技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汪叶舟;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设备实现中国造[N];中国工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斌;金属衬底InGaP/GaAs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特性[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2 周英;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一维晶体结构特性及其对器件性能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袁胜杰;平面结硫化锑(Sb_2S_3)薄膜太阳能电池真空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张弦;Cu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碱金属掺杂和界面特性的计算仿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王亮;硒化锑薄膜太阳能电池:N型缓冲层和背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6 尹博;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中晶界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夏哲;金属硫族络合物(MCCs)的水基浆料制备及其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8 李士娜;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CuYSe_2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9 薛红涛;CuInSe_2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10 马图腾;Cu_2ZnSnSe_4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磁控溅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松峰;磁控溅射法制备CZTSe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优化[D];河南大学;2019年

2 李爽;CZTSe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电沉积制备及性能优化[D];河南大学;2019年

3 赵祥云;低温制备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性能优化[D];河南大学;2019年

4 王康;基于微纳米结构增强有机聚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5 徐珊;基于专利信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6 肖惑;铜锌锡硫薄膜的制备、刻蚀及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7 陈恋;新型BaSi_2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模拟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8 陈彩刚;共蒸发法制备铜锌锡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8年

9 滕丽芳;CZTSSe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及性能改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10 王硕;铜铁锡硫的制备与光电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84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084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1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