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度集成现代信息和通信、测控、决策等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电网业务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进而实现电网高度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已经成为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加快,各级电网的智能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为了全面掌握其发展状况,指导未来电网的建设与规划,有必要开展对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首先,本文建立了包含建设基础和运行效果两个层次的智能电网评价指标体系。将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概括为自动化、互动化,信息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智能电网各环节建设中的技术应用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智能电网建设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电网的基本功能及社会责任,将智能电网的目标总结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开放互动四个方面,建立了智能电网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两类指标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其次,充分考虑了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以及指标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综合运用了相关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运行效果指标赋权;同时,运用灰色系统预测对运行效果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将发展潜力作为赋权依据之一;由于智能电网相关数据的缺乏,且现有数据灰度较大,选用灰色聚类方法对运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分析建设基础对运行效果的影响力,将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效果与基础指标间关联度的量化测算,并得到建设基础指标赋权。最后,为提高评价效率,设计了智能电网综合评价系统,可对指标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到详细的评价结果。将提出的评价方法应用于三省2011-2014年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表明:运用本文所提出的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方法可实现对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的全面评价;通过基础与效果指标关联度的测算,量化分析建设基础对运行效果的影响力,可对智能电网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明确智能电网建设方向,提高智能电网建设效率。
【关键词】:智能电网 发展水平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灰色聚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76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3
- 1.1.1 研究背景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1.3 主要研究内容17-22
- 2 智能电网及其综合评价理论22-36
- 2.1 智能电网简介22-24
- 2.1.1 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建设目标22
- 2.1.2 我国智能电网中的技术应用22-24
- 2.2 综合评价理论24-34
- 2.2.1 评价指标选取24-26
- 2.2.2 指标权数确定26-27
- 2.2.3 综合评价方法27-34
- 2.3 本章小结34-36
- 3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关联关系分析36-52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总体结构36-38
- 3.1.1 构建原则36-37
- 3.1.2 总体结构37-38
- 3.2 建设基础评价指标体系38-43
- 3.2.1 自动化建设评价指标38-40
- 3.2.2 互动化建设评价指标40-42
- 3.2.3 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42-43
- 3.3 运行效果评估指标体系43-47
- 3.3.1 安全可靠评价指标44-45
- 3.3.2 经济高效评价指标45
- 3.3.3 清洁环保评价指标45-46
- 3.3.4 开放互动评价指标46-47
- 3.4 建设基础与运行效果指标关联关系分析47-49
- 3.5 本章小结49-52
- 4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52-66
- 4.1 评价思路52-54
- 4.1.1 评价方法选择52-53
- 4.1.2 评价整体流程53-54
- 4.2 指标数据处理54-55
- 4.2.1 指标类型一致化54
- 4.2.2 指标数据标准化54-55
- 4.3 运行效果综合评价55-61
- 4.3.1 多因素综合指标权重计算55-58
- 4.3.2 发展潜力权重计算58-60
- 4.3.3 运行效果综合评价60-61
- 4.4 建设基础指标赋权61-64
- 4.4.1 建设基础与运行效果指标关联度计算61-63
- 4.4.2 建设基础指标权重计算63-64
- 4.5 本章小结64-66
- 5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系统设计及实证分析66-84
- 5.1 智能电网综合评价系统设计66-67
- 5.1.1 系统设计目的66
- 5.1.2 系统功能设计66-67
- 5.2 实证分析67-83
- 5.2.1 数据来源69-71
- 5.2.2 智能电网运行效果综合评价71-78
- 5.2.3 智能电网建设基础综合评价78-80
- 5.2.4 评价结果分析80-83
- 5.3 本章小结83-84
- 6 总结与展望84-86
- 6.1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84-85
- 6.2 后续工作和展望85-86
- 参考文献86-90
- 附录A90-94
- 作者简历94-98
- 学位论文数据集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国政府正式启动智能电网项目[J];电气技术;2009年06期
2 ;澳大利亚斥资1亿澳元建造智能电网[J];华东电力;2009年06期
3 ;关于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华东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帅军庆6月1 6日接受东方早报记者独家采访[J];华东电力;2009年06期
4 张征容;;智能电网浅述[J];云南电力技术;2009年03期
5 方廷;白丹;;智能电网特点及发展趋势[J];云南电业;2009年07期
6 ;国外智能电网研究与应用[J];国家电网;2009年06期
7 ;第一届智能电网研究学术论坛召开[J];供用电;2009年04期
8 苗新;张逸飞;刘津;;智能电网的中国之路[J];国家电网;2009年07期
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智能电网研究中心”成立[J];电气技术;2009年09期
10 韩晓平;;我们为什么需要智能电网[J];大众用电;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益民;;坚强智能电网的探索与实践[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卢强;何光宇;;智能电网及其工程实现[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余贻鑫;赵金利;;中国智能电网概况——2010年3月3日于东京智能电网研讨会[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丙镇;;日本智能电网的现状及发展[A];2010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贺勋;;智能电网之初探[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金之俭;;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发中心建设简介[A];2010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俊;;智能电网统计指标研究[A];2010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锐;谢兰;吴文凯;杨昆;;智能电网及其发展态势分析[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熹;;智能电网配用电通信技术的现在时与将来时[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魏林;李博;李杨;;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及探讨[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昊;发展“智能电网”需要统筹兼顾[N];中国电力报;2009年
2 楚新;美国正式启动智能电网项目[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早报记者 李晓辉;“智能电网不只是电网公司的事,电信等行业同样 面临很大机遇”[N];东方早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吴生锋;智能电网:工业转型新“推手”[N];扬州日报;2009年
5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张锐;智能电网:全球经济的未来动力与引擎[N];国际商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曾静婕;美国81亿美元打造智能电网“盛宴”[N];中国商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颖晖;一个小岛的智能电网图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徐炜旋;智能电网:看上去很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本报记者 唐烨 本报实习生 王文清;智能电网:一块被争夺的经济“蛋糕”[N];解放日报;2010年
10 黄晓华;《智能电网知识读本》《智能电网技术》出版发行[N];国家电网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伟伟;车载智能电网[D];清华大学;2014年
2 马若飞;智能电网中异构通信网络的共存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任鹏;智能电网中通信及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周黎莎;智能电网低碳效益关键指标选取与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马同涛;智能电网利益链风险元传递模型及其信息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6 黄立新;智能电网条件下输电检修优化模式与实施方案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芦翔;智能电网中安全可靠的通信系统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孙蕾;智能电网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与多属性分析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9 李乾;智能电网中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10 黎春nf;大型工业企业智能电网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超;智能电网大数据相关应用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潘维;智能电网保护控制信息流建模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晔;基于云计算的配电网络系统设计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印禹;智能电网负荷预测与定价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朱信_";LN软件公司智能电网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林清明;智能电网分时电价的定价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7 王晖;城市智能配网平台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毛祺琦;图像处理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俞磊;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的服务形式及其价值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吕新荃;智能电网居民用户用电设备通信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