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气论文 >

城市电网需求侧能源资源动态聚合决策及信息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21:47
【摘要】: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风电光伏等分布式发电资源具有建设安装周期短、总投资少、靠近负荷中心、易于消纳、控制灵活等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配电网侧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及需求侧响应负荷等资源逐步增多。本文将这些电网负荷侧具有一定调节和响应能力的资源,统称为需求侧能源资源(Demand Side Energy Resources,DSER)。这些需求侧能源资源出力特性迥异,规模不等,且分布分散,如何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并高效利用,对于电网尤其是负荷密度高,峰谷差大的城市电网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城市电网中DSER的高效利用问题,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多时间尺度,综合运用综合评价、优化理论、预测理论及投资组合理论,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需求侧能源资源评估、规划、综合开发及利用的决策体系与方法,集中解决了 DSER的资源评价与规划、DSER的综合利用能源效率、DSER运营方的效益保证等问题,以期为需求侧能源资源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为准确评估需求侧能源资源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的需求侧能源资源的评估模型。针对风电、光伏、电动汽车、储能和灵活负荷五种需求侧能源资源,在分析各类资源的特性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关注资源开发效益和潜力的基础指标以及关注资源出力特性及成本的特色指标;然后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基础指标和特色指标下各细化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及量化值加权叠加,得到该地区各种需求侧能源资源的综合得分,通过算例验证了该评估模型能对城市电网地块上承载的需求侧能源资源进行精细化的有效评估,为城市需求侧能源资源的发展规划提供支撑。(2)针对需求侧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问题,提出了基于地理决策分区的充分考虑需求侧能源资源互补特性的虚拟电厂的优化聚合模型。首先基于地块DSER评估结果,提出虚拟电厂决策区的细致划分准则,确定代表区域内各种资源的决策变量;其次,为得到具有较低日均成本、良好负荷特性并保证分布式电源消纳和较高聚合程度的虚拟电厂,建立了多目标的虚拟电厂优化聚合模型,并采用基于优先选择度的改进蝙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及有效性。(3)针对需求侧能源资源短期出力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需求侧能源资源的短期预测模型,包括风电、光伏短期出力预测和电价短期预测,为后续需求侧能源资源的优化运营决策提供支撑。首先,采用小波神经网络预测风电和光伏出力,并结合误差分析,分别建立了基于风力相似度确定相似日的风电误差概率密度函数和基于季节和天气类型划分的光伏误差概率密度函数;其次,对得到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抽样,得到误差抽样值,经过波动性分析,确定出各个预测点的误差拟合值;最后,通过将预测值与拟合值叠加修正,提高预测精度。电价预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小波分解将电价曲线的原始数据分解成概貌和细节不同的多个序列,然后针对不同序列分别进行ARIMA预测,最后通过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4)针对DSER经营者的收益需求,提出了需求侧能源资源的动态优化运营决策模型。首先针对由风电、光伏、储能等资源优化聚合的虚拟电厂进行了盈利模式分析,构建了虚拟电厂在日前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动态优化运营模型,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模型通过合理分配虚拟电厂的出力,能有效提高经营者的收益;其次针对未参与虚拟电厂构建的DSER,以光伏电站和储能电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光伏电站和储能电站的动态联合运营决策模型,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动态决策是否联营,以达到提高光伏电站收益和储能收益的双赢优化联营策略。(5)提出了基于驱动模型的需求侧能源资源评估及运营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方案。首先,设计了 DSER评估系统、DSER优化聚合系统、DSER短期预测系统和DSER优化运营策略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功能需求;其次从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系统结构组成及功能、系统界面设计及结果展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DSER评估及运营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实例开发和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M73
【图文】:

构成图,能源资源,构成图,光伏


2.2.1分布式光伏资源逡逑我国是光伏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太阳能资源具有日照时间长、日照面积逡逑广等特点。同时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差异较大,其资源分布图如图2-2所示。逡逑中国太阳能资逼分布…’:—一]逡逑图2-2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逡逑Fig.2-2邋Distribution邋of邋solar邋energy邋resources邋in邋China逡逑16逡逑

分布图,年平均风速,储能,资源


逦^逡逑2.2.2分散式风电资源逡逑我国的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图2-3是全国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逡逑出,我国的风资源主要集中在几个区域,g卩: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逡逑南沿海地区及附近岛屿、内陆个别风能丰富点以及近海风能资源丰富区。逡逑2016年前,我国风电发展以大规模并网为主导,但是随着弃风率的居高不下,考逡逑虑到风电消纳的困难,为减少风资源的浪费,缓解弃风现象等,政府限制西部和北部的逡逑风资源的大规模并网开发,鼓励引导风电向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转移。但从图2-3可知逡逑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风电资源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中东部地区风逡逑能分布不连续,土地资源比较稀缺等,因此大规模集中式风电站的建设条件不现实,此逡逑时分散式风电受到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逡逑在2018年3月公布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中,进一步对分散式风逡逑电的发展及前景指明了方向:大力投入解决清洁能源的消纳问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佳宁;;能源资源使用权的理论建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2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课题组;;“一带一路”:以能源资源促共赢发展[J];华北国土资源;2016年06期

3 费俊俊;;我国能源资源发展特征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年22期

4 李金霞;;能源资源的开发[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年01期

5 张国胜;;能源资源产业“走出去”: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04期

6 张茉楠;;迈向经济强国的全球能源资源战略[J];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08期

7 张茉楠;;中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全球能源资源战略[J];求知;2014年10期

8 韩松;郑金国;;能源资源型城市产学研创新体系新型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中日韩产业合作研究"课题组;隆国强;张琦;许宏强;;中日韩能源资源合作前景和模式分析[J];发展研究;2012年03期

10 胡再勇;;能源资源领域的国际格局、变化趋势及经济外交研究[J];当代经济;2012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小哲;朱玉武;王霞;;我国能源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曾少军;;全球能源资源形势与前景[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7~2018)[C];2018年

3 石宝珩;;实现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范必;马志扬;;建立全球大宗能源资源市场稳定机制的构想[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5 杜祥琬;;序[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6 曾少军;;转型时期的中国能源外交策略[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7 本刊讯;;专家认为世界未来能源资源趋向多元化[A];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2014年4月第2期(总第13期)[C];2014年

8 王先彬;;能源资源与生态环境[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王军;刘向东;;抓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低迷机遇 对我国全球能源资源战略进行战略性调整[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5)[C];2016年

10 ;全球能源资源外交与中国策略[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易蓉蓉;未来10年能源资源供需矛盾最尖锐[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敏;能源资源领域扩大开放超预期[N];国际商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张立;大型能源资源基地综合调查大幕开启[N];中国矿业报;2016年

4 陈丛林;围绕能源资源基地建设做好科技支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5 记者 高志民;集中建设103个国家能源资源基地[N];人民政协报;2016年

6 记者 李欣智;第八次中澳能源资源合作双边对话举行[N];中国电力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武晓娟 何英;煤炭业须以转型求发展[N];中国能源报;2017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杜雨萌;巧借市场化手段推动去产能 三行业实施差别化能源资源价格[N];证券日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赵伟;我省29个矿区变身示范区[N];山西青年报;2017年

10 记者 吕游;构建跨境合作新模式深化能源资源合作新领域 提升人文交流新水平守护两岸生态新家园[N];黑河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海;城市电网需求侧能源资源动态聚合决策及信息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2 闫晓霞;我国可耗竭能源资源跨期最优开发路径及政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3 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4 韩君;生态环境质量约束条件下能源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张永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九个关系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张伟丰(WIRAWAT NARANIRATSAI);泰国能源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7 李文华;新时期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王俊峰;中国能源·经济·环境(3E)协调发展的研究与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杨志梁;我国能源、经济和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小琴;能源安全系统构建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宗沛;能源资源丰裕度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关系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2 忻艳;我国木本油料能源资源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卢庆华;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刘莎;东道国国家风险对中国能源资源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年

5 鸿嘎鲁;鄂尔多斯市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崇磊;寒冷地区绿色生态村镇能源资源潜力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Liubaretc Anastasiia;中俄能源合作影响因素及策略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8 吕雪仿;中国—东盟能源合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张建民;能源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10 张莹梅;陕西区域性能源金融中心建设对策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16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2716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c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